绿色低碳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绿色环保最美家庭事迹材料800字

5462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绿色低碳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绿色环保最美家庭事迹材料800字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绿色低碳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绿色环保最美家庭事迹材料800字篇一

8月9日,记者采访邓莹莹时,她和丈夫李飞正在位于焦虎镇关邓村的玫瑰园除草。

据了解,邓莹莹、李飞夫妻2024年硕士毕业后回乡建成香草种植基地,发展香草种植深加工产业。他们崇尚绿色,拒绝污染,种植的香草从未喷洒过农药、施过化肥,除草靠机械和人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色环保内涵。

“他们两个在绿色环保方面特别有办法,用废砖、废轮胎、小木棒、竹子打造了小花园,特别漂亮,我们很受启发。”邻居王思芳说。

在家里,邓莹莹用绿植代替空气清新剂,净化空气,驱除蚊虫;室内虽没有高档装修,但是很温馨;减少使用和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筷子;家用照明全部使用节能灯;随手关掉水、电开关;垃圾分类……具体生活细节上,夫妻俩积极引导女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传承优良家风。

“在生活细节上,我们一直坚持绿色环保,希望通过身体力行给身边的人特别是给孩子带来正能量。”李飞说。

“要节约资源,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邓莹莹3岁的女儿李可尔用稚嫩的声音说。

“环保节约不仅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更应当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每个小小的勤俭节约行为,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少一份破坏、多一份建设。珍惜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首先从我们这个小家庭做起。”邓莹莹说。

“邓莹莹家庭荣获省‘绿色低碳最美家庭’称号,为焦虎镇增了光、添了彩,更为广大父老乡亲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号召全镇干部群众向邓莹莹家庭学习,讲好他们能源资源节约、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树立家庭文明新风的最美故事,让更多家庭自觉提升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共建绿色家庭,共创绿色美好焦虎。”焦虎镇党委书记李吾军说。

绿色低碳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绿色环保最美家庭事迹材料800字篇二

杨xx一家五口,温馨和谐,阖家欢欣,蜜里调油,幸福美满。杨xx,46岁,是云龙县长新乡长春村的一位普通妇女,也是全村赞不绝口的绿色模范和致富能手——从事妇联工作多年,以身垂范、身体力行引领群众绿色生活,美化环境。因自家种的重楼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全村看齐学习的致富榜样。同时积极调解村上的家庭矛盾纠纷,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挨家逐户宣传引导全村村民自觉学习落实有关妇联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文件精神以及维系保持淳朴勤劳、乐善好施的民风良习。

全家上下用朴实无言的实际行动和一以贯之的执着精神深深影响着全村的村容村貌和文化氛围,使得长期以来全村乱排乱放和乱倒乱扔的生产生活陋习得到根本性地解决和向好向上维持。

环境保护是每个家庭应负的责任。让绿色走进家庭,开展家庭环保活动,享受现代绿色生活,不但是每一个家庭的执着追求和自觉选择,而且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小康社会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新乡长春村杨xx家庭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

杨xx母亲李阳凤是老一辈的妇女主任,工作上、生活上都得到了上辈的认可,自退休后,其女杨xx接替了母亲李阳凤的工作,这也是一种传承,俗话说优秀的人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耳聋目染。工作上,杨xx热衷于关注并尽可能地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她和丈夫心底无私、不求回报地为村上的文化广场、公共厕所等集体活动场所开展不定时的卫生清扫。她本人积极响应“爱国卫生行动”——积极参加村上组织的大扫除活动,清理运送村组干道沿线的垃圾杂物,热心帮助村民群众激活“爱国卫生行动”钉钉app,主动详细地向村民群众宣传解读有关“爱国卫生行动”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以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名村上从事妇联工作和光荣党员的使命职责和带头表率。曾荣获:2000年大理州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十年竞赛活动“先进女能手”,2004年长新乡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云龙县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定为长春村2005年至2010年老年协会关爱老龄事业奖。

生活中,杨xx还有最大的爱好——种养花草。养花能够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完美的生治情趣,使人赏心悦目,心境舒畅,消除紧张,舒缓疲劳,给人美的享受。在杨xx家里,种养的多种花中,她最爱重楼。重楼别称华重楼、七叶莲、铁灯台等,为百合科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重楼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用药量大幅度增加,长期掠夺性采挖使野生重楼越来越少。重楼从种植到收获利用需8-10年的时间,制药企业为获取更多原料,大幅度提高重楼收购价格,收购价格达800元/kg左右。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对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等症有治疗作用。在重楼背景的衬托下,杨xx一家人亲亲亲热热,和和睦睦,在充分享受大自然生命活力的同时,深深感受着花草树木带给她们的无穷无尽的美感和益处,用花草美化环境,改善环境,传递亲情友情。

近年来,杨xx家里在洗衣物、洗浴时,尽量使用香皂、药皂、洗衣皂等,在清洁餐具卫生设施时都选用无磷洗衣粉和含氧清洁剂,她经过自我使用的效果和经验,经常向亲戚朋友们及周围熟悉的人们讲解如何使用环保型卫生用品。杨xx总把家里打扫得整洁有序,她们小小的家虽没有闹市广厦的豪华,却有小楼庭院之幽雅,花园零零碎碎的种着些小树花朵,屋内主要是放些小盆栽,既不占地方,也美化了家里的环境,净化了家里的空气。只要到过杨xx家的人都会为她家中的优雅环境所吸引,杨xx不仅仅乐于向邻居教授养花之道,还经常鼓励邻居在各自的房前屋后种些花木以美化环境,同时热心肠的她还无偿为别人供给花草,并在栽培技术上予以指导。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也就不忍心在路上乱扔脏物和废弃物了。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在营造绿色家园的同时,引领着整个村子的绿色家庭创立,构成保护绿化人人有责、家家参与的社会风尚。

绿色低碳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绿色环保最美家庭事迹材料800字篇三

低碳出行、节约用水、改制旧衣……2024年被评为池州市“最美家庭”(绿色环保家庭)的朱正芳一家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构建绿色环保社会贡献力量,树立起勤俭节约、绿色环保好家风。

朱正芳是东至县尧渡镇梅山村口胡组村民、东至公益志愿者协会会员,丈夫在环卫所工作。受丈夫影响,朱正芳和两个孩子都始终奉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低碳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有一天晚上,朱正芳全家吃完晚饭坐在一起看电视,一部关于白色污染的专题片极大震撼了全家人的心灵。看到塑料袋、塑料餐盒等虽然给人们生活提供了方便,但也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朱正芳一家感到应该做点什么。

从那以后,一家人外出的时候,看到白色垃圾,都会主动捡起,集中处理。看到路上被丢弃的各种塑料瓶子,他们也会顺手捡起来,送给拾荒的人。有人开玩笑说:“你们一家人都快要成捡垃圾的了。”朱正芳的丈夫却自豪地说:“我们这是为环保做贡献呢!”朱正芳一家还把积累的环保知识讲解给邻居们听。在他们的带动下,乡亲们也开始慢慢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朱正芳的婆婆懂得裁剪的手艺,经常买些布料,亲手给孩子们裁剪新衣,样式与众不同,生活成本也节约不少。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衣服没穿多长时间就过时了,扔了实在可惜。婆婆就动手改制,长的改成短的,肥的改成瘦的,孩子们从来不嫌弃,乐呵呵地穿在身上、暖在心里。

朱正芳的丈夫对环卫工人格外关心,受丈夫影响,朱正芳不仅教育两个孩子时时刻刻做爱护环境的好学生,还要把绿色环保理念传播给他们的同学,做到不乱扔垃圾,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朱正芳本人还积极参加东至公益志愿者协会开展的与环保相关的志愿服务,她不怕脏不怕累,捡拾垃圾、做好分类。东至县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朱正芳积极报名参加协会与县总工会联合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用一名公益志愿者的担当和奉献,努力扮靓村容村貌,为建设美好家园作出了应有贡献。

绿色低碳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绿色环保最美家庭事迹材料800字篇四

“守护绿色家园,人人有责。如果不保护生态环境,最终受伤的一定还是我们自己。”海南省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海口绿星垃圾分类服务中心主任林大委是亲友和同事眼中的垃圾分类“宣传大使”,也是大家生活中的环保老师。

202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林大委接触到了环保和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对环境污染有了深刻的认识,便下定决心从自身做起,积极带领家人践行垃圾分类和禁塑,传承绿色环保家风,为建设绿色椰城贡献家庭力量。日前,林大委一家荣获海南省、海口市“最美家庭”称号。

“初来海南,我就爱上了这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小岛。”林大委2011年来到海口创业发展,与爱人在这里相识相知组建家庭。自海口市全面实行垃圾分类以来,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率先在自己家里践行垃圾分类。刚开始,家人们并不理解垃圾分类和禁塑工作,他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大家。

“有一次,他搬了两个垃圾筐到客厅,用手将筐内分类错误的垃圾重新分拣。”林大委的母亲韩桂荣回忆说,起初大家都觉得林大委小题大做,“不就是垃圾嘛,这次分错了下次再分对就好了”。但林大委坚持垃圾分类的理念,他向家人说明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全球变暖的危害性,号召家人参与垃圾分类和禁塑行动。

如今,在林大委的号召下,全家人积极落实垃圾分类和禁塑行动,做好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正确分类;购物自带可重复利用的手提袋,尽量不用塑料袋;收到快递后将包装纸箱和塑料袋分开存放,积攒到一定量后就送去废品站。

在林大委的言传身教下,大女儿自告奋勇担当起家里的垃圾分类、禁塑“督导员”,指导家人正确分类垃圾,并承担起将家庭垃圾分类投放至小区垃圾箱的任务。

“不管是垃圾分类还是禁塑,我们都要建立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和意义,所以宣传非常重要。”林大委告诉记者,2024年,为了长期、有效地守护海口环境,他组织创办了以“绿色星球,共同守护”为理念的海口绿星垃圾分类服务中心,以点滴之力提高大家的环保认知、社会担当和环保情怀。

截至目前,林大委和他的团队积极协助省住建厅等相关单位,开展了线上线下培训500多场,举办线下宣传活动300余场,招募垃圾分类环保志愿者500多名。此外,韩桂荣还作为市民代表配合媒体宣传,在四个区巡回演说,介绍如何在家里简单易行地开展垃圾分类,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经过林大委的长期坚持和耐心引导,许多市民群众和周边邻里都被他带动起来,自发自觉地加入了垃圾分类的队伍。“希望我们家庭能为海口的生态环保贡献一份力量,在人们的心中播撒‘绿色种子’,携手共建绿色家园。”林大委说。

绿色低碳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绿色环保最美家庭事迹材料800字篇五

环保是一件攸关全人类全地球的大事,我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在创造历史,创造未来。还青山一片绿水,还秀水一片清澈,还蓝天一片纯净,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绿地碧水蓝天谁都喜欢,让我们共同营造一片绿色,保护一片蓝天。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环保就在我们的身边。

王文玲的家在安徽蒙城,王文玲和老公都是一名小学老师。从小王文玲的母亲就教育她要勤俭节约,结婚后她依旧保留着这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关注环境问题,所以创立绿色家庭,倡导低碳生活的活动一向在她们家进行着。

王文玲的家住在绿洲雅苑。当年选择房子时因为小区有绿这个字,王文玲便对它有了好感,才决定定居在此。王文玲结婚20多年来,全家在洗刷时尽量使用香皂、洗衣皂,刷洗餐具碗筷时经常用无磷的洗洁精 ,不浪费卫生纸。她还经常像朋友宣传低碳生活的好处。装修房子时,为坚决不使用甲醛、苯一类的反射性超标的装修材料。她总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屋里和阳台上种着一些小花草,这样既不占地方,并且还能美化家里的环境,净化家里的空气。在阳台上栽种各样花木,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去过她家的人都会为她家的干净整洁所吸引,所以周围邻居也异常喜欢到她家来玩,既能够欣赏美丽景色、呼吸新鲜空气,也能够听王文玲传授栽花的心得,她也鼓励邻居种些花草以美化环境。王文玲还经常无偿给邻居家供给花草。她除了把自我家里打扫干净之外,王文玲不忘外面的楼梯,只要有时间就勤于打扫,坚持一尘不染。周围邻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就不在楼梯上乱扔垃圾了。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在创建绿色家园的同时,引领着整个小区的绿色家庭创立,养成了人人参与绿化环境的好习惯。

王文玲和她的丈夫在学校里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他们的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她经常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3.12日植树节”等节假日宣传环保知识。并且要求孩子们回家把保护环境,低碳生活落实在行动上,时时以保护环境为标准。在家里、学校里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家里用过的洗菜水和洗衣水可以存着用来拖地;再用来冲厕所,淘米的水用来浇灌花草,坚持“废物利用”。坚持少用方便袋,不用一次性筷子、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降低白色污染。在她的影响下,她班的学生都有了宣传使用环保产品的理念。

王文玲作为学校的环保志愿者,多年来,经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时时处处关心环保,宣传环保,监督环保。她总要抽出时间参加学校的清洁周活动,多年来被评为“文明校园”,也少不了她的功劳。她经常利用大课间结束的时间倡导学生到校园里捡垃圾,清理垃圾,为此受到了学校老师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节假日,她也会倡导学生“小手拉大手”,带着爸爸妈妈到公园捡垃圾,清洁公园周围的环境。此举不但培养了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同时也带动家长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受到家长的拥护。

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这是我们追求的梦想。然而当我们城市里穿行的汽车越来越多,道路显得越来越狭窄时;当路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出行不再便捷时;当空气污染,蓝天白云难以再见时——我们要思考、改变我们的自身行为、重新考虑出行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低碳生活已成为我们急需建立的一种自然、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出行,防止大气污染。她经常在微信群、朋友圈倡议:争做绿色出行的先行者。“有车族”带头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或公交车上下班,坚持每周少开一天车,多步行,多骑车,多乘坐绿色公交车。

走低碳之路、建绿色蒙城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王文玲和他老公做到了,她在身体力行,用爱心、恒心去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理念,用勇气去改变生活习惯。也让我们携手一起保护环境,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