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书的故事二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名人与书的故事二

马克思自己有藏书2000多本,除早晚在家刻苦学习外,白天长期坚持在大英博物馆阅览室读书。在他学习的座位下,磨下了一道深深的脚印。单是为了写作《资本论》,就阅读了1540多本书籍。 列宁夫人在回忆列宁的文章中说:“如果不读书,不阅读外文报纸和杂志,伊里奇就不可能从事他所进行的工作”,“在《列宁全集》第二版第三卷中记载着,列宁为了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曾参考了583本书”。 孙中山先生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毛泽东更是博览群书,中南海“毛泽东同志故居”里,除有几个专门的书房外,在床铺上,座椅旁,甚至马桶边都放着很多翻开的书籍。他生前常对身边的同志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不能少读啊!”

徐特立在长期的自学过程中,读书非常刻苦。他学数学时,经常边走路,边查看,边思索,边记忆。他学习《说文解字》时,经常用右手指在左手掌心书写篆文部首。自学中书本不够时,他就不惜变卖家产来买书。倘若还不够时,就向别人借书来读或抄书来读。徐特立同志曾题一联赠给青年们:“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司马光给自己的书斋取名“读书堂”,收藏文史书籍有一万多卷。后来宋神宗赏赐给他自己做颖王时的藏书2400卷。一些重要的典籍,他每天早晚都要翻它几遍;司马光主持写《资治通鉴》用了15年的时间,曾查阅了数以万计的书籍。 白居易读书十分勤奋,他“昼课赋,夜课书,闲又赋诗,”夜以继日,从不中断,据说,他朗读书嘴皮都磨出了血。 俄国著名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腥红热,不幸耳聋,因此失学。但他毫不气馁,刻苦学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坚持去莫斯科图书馆读书。由于他在知识的田园里勤奋耕耘,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并被称为“宇宙之父”。他曾说:“书籍是我的老师。” 高尔基一生与书籍有不解之缘,他“看见书,就象饥饿的人扑向面包”。他在店铺当学徒时,曾因偷着看书被店主毒打一顿,医生从他背上挑出20多根木刺,并劝他控告主人。高尔基说:“只要让我继续读书就行。”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晚上读书点不起油灯。当时,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到庙里读书。天气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踩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又光又圆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用脚不停的来回搓,搓暖了脚,也就能安心读书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