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名人故事,解密犹太人的育儿观,值得每个父母学习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3个名人故事,解密犹太人的育儿观,值得每个父母学习

说到聪明,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犹太人。的确,犹太民族人虽少,但却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基辛格、巴菲特、洛克菲勒等。

在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了近一半,美国华尔街的精英中也有50%是犹太人,在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中,犹太人也是最多的。

为什么犹太人中会有这么多杰出人物呢?为什么犹太人如此优秀?这一切其实都得益于犹太人的教育理念。

让我们来通过三个名人受教育的故事,来揭开犹太人之所以优秀的秘密。

1、毕加索学画—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兴趣

毕加索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绘画大家。可你知道毕加索是如何走上绘画这条道路的吗?

小时候的毕加索,非常讨厌上课,他认为老师教的都是些枯燥的东西,上课时,他的眼睛总是盯着讲台上的挂钟,盼望早点下课。

毕加索在课堂上经常以上厕所为由,打断老师讲课,而且时常还不听讲,在课堂上给老师画像,惹得老师气急败坏。

后来,毕加索在课堂上捣乱的事情被父亲知道了,父亲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询问儿子是否真的想学画像?在得到儿子肯定回答后,毕加索的父亲答应送儿子去学画像,并提出了一个要求:“除了学画像,其他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尽量多学习。”然后就把毕加索送到了当地有名的美术学校。

毕加索在美术学校所表现出的耐力是惊人的,他可以一连画几个小时不停笔,与以往在学校课堂上的表现判若两人。

看到儿子对美术所表现出来的热爱,父亲便决定让儿子一直在美术学校学下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恰恰说明孩子在某方面有着别人没有的潜力和优势。作为父母,应该支持孩子对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

反观我们的教育,父母总是逼着孩子学习他们自认为好的、有用的东西。孩子喜欢音乐,父母却逼着孩子学画画;孩子喜欢计算机,父母却认为孩子就想玩游戏;孩子喜欢打篮球,父母却认为打篮球浪费时间,还不如刷几套试卷;孩子想学文科,父母却让孩子选择理科,因为他们坚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不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善待孩子的兴趣,结果那些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既没心情学,也学不好,最后还埋没了孩子自身的潜力。

我们缺少的不是毕加索,而是像毕加索父亲一样的父母。

2、逆境中生长的巴拉尼—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在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中,他们把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放在第一位,在他们看来,独立精神是一个人拥有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

巴拉尼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他的膝关节永久的僵硬了。尽管如此,他的父母并没有对他多一分疼爱。只要巴拉尼能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就“袖手旁观”。

在巴拉尼15岁生日时,父亲对巴拉尼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子,我们从不把你当成一个残疾的孩子看待,我们不会给你特殊的呵护,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人能呵护你一辈子,除了你自己。只有当你养成自理的习惯,你才有自立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孩子,我们希望你能明白,我们也是爱你的。”

巴拉尼记住了父亲这番话。他立志学医,虽然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从不灰心。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巴拉尼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终于在191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

在我们看来,巴拉尼父母的做法似乎有些残酷。但在犹太人看来,自立是掌握自己命运的第一步,犹太家庭十分注重孩子自立意识的培养。

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巨子”摩根、“新闻大王”普利策等等,他们都有着巨额的财富,但是他们的财富都给予了社会,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子女。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孩子自己去赢得一切,而不是成为“寄生虫”。

而我们很多中国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却是:“孩子,我们所做的、所拥有的这一切,以后都是你的。”于是,我们的家庭中出现了很多“巨婴”和“啃老族”。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希望更多的父母能明白这一点。

3、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完善的人

犹太人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但他们决不把知识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犹太教育学家巴维说过这样一句话:“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材生更重要。”

弗莱明的父亲是一位农夫,和其他犹太人一样,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完善的人。他在送给弗莱明的笔记本上写过这样几个词:“博爱、感恩、诚信、乐观”,最后才写到“知识”,其意义不言自明。

在犹太人的家庭中,从来没有哪个父母逼着孩子去上大学,犹太人认为社会就是最好的大学,在社会上学到的东西远远要比在学校学到的要丰富,对孩子的人格完善也更有用。

而我们中国的父母却恰恰相反,一心一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上名校。结果,有些孩子上了大学,却连衣服都不会洗;有些孩子虽然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却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有些孩子虽然大学毕业了,却还没有学会自立,回到家啃起老来。

知识固然重要,但博爱、感恩、诚信、乐观,这些品质比知识更重要。完善的人格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

今天举出这三个例子,不是要崇尚外国的教育,抨击我们的教育,只是想让我们做父母的,能回过头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用尽全力,倾其所有,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我们期望中的样子?我们的教育方式对吗?有没有失误?

犹太人的育儿观,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的国情,但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愿每一个做父母的能从中得到启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