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巴黎圣母院-社会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走过巴黎圣母院-社会

对我来说,巴黎圣母院先是本书,再是一部电影,最后才是塞纳河西岱岛上这座用石头砌起来的古老教堂。
  
  巴黎圣母院坐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
  
  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巴黎圣母院在法国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以800多年的资历见证了法兰西共和国的历史兴衰和风云变幻,其身上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它远远超越了作为一座教堂的功能和意义。
  
  圣母院不仅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法兰西文化的代表和民族精神的象征。雨果之所以把故事放在这里来展开,并以此教堂之名作为书名,其原因正在于此。
  
  今天,阳光和煦地照着圣母院古老的身躯,鸽子在广场上觅食,河边长凳上几对情侣偎依,游客来了,像雨果当年那样爬到塔楼上去寻找那个代表“宿命”的大写希腊字母。
  
  圣母院这座中世纪的教堂依然在使用,每天的钟声准时响起,弥撒定时举行,神父在接受传统的忏悔,教徒们依着顺序走进来,一缕缕光线宁静地从小窗中射入,清晰地照在他们虔诚的脸上,他们先是在额头点上圣水,在胸前划上一个十字,到祭坛前点上蜡烛,然后静静地坐下。
  
  唱诗班唱起《圣母颂》,音乐轻轻飘起,缓缓上升,这时,钟楼上的钟声响了,一声接着一声,连续不断,回音荡漾。深深撼动着人的心灵。如果说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巴黎的标志,那么巴黎圣母院无疑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