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物语——缸-文苑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乡村物语——缸-文苑

多年以前,缸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水缸、面缸、米缸、粪缸,吃喝拉撒,样样离不开缸。
  
  水缸放在厨房的灶台后面,方便做饭、洗刷取水。上面盖着面板,和面、切菜、剁肉,就在面板上进行,水缸经常被敲击得“梆梆”响。夏天,水缸的表面会沁出一层细小的水珠。因为缸内的温度低,水缸成了天然的冰箱,每天的剩菜、剩飯就放在小瓷盆里,漂在缸里的水面上。河里涨水后,在河边捉回来的活鱼,三两天吃不完的,也放在缸里养着,这样一来,一缸水都成了鲜鱼汤。冬天,水缸里会结冰,舀水时,要用水瓢轻轻把冰砸开。随着水位的升降,缸壁上的残冰会积累好几层,鲜明地显示着每天水位的变化。保持水缸里每天都有水,是孩子们的任务。村里有限的几个压水井旁,餐前饭后总聚满了孩子和水桶。把水桶里的水往缸里倒的时候,是需要两个孩子一边一个提着桶梁合力抬起来的。水倒进缸里,激起微小的漩涡,孩子趴在缸沿上,在这渐渐平息的漩涡里寻找自己慢慢清晰起来的影子。
  
  作为家里的小粮仓,装粮食的缸一般来说比水缸要大一些。它们被放在堂屋正对大门的条几两边,还有卧室的墙角里。粮缸的大小和多少,直接反映着这家人生活的殷实程度。这些缸上无一例外地盖着木拍子,其实就是盖锅的锅拍子。木拍子上还放着酱盆、竹篮、麻绳、水管等杂物。在我们乡下,还有一个尽人皆知的秘密,那就是,麦缸和稻缸还有着保险柜的功能,家里的存折、现金甚至老辈留下来的袁大头等贵重物品被包在塑料袋或红布里,就埋在麦缸或稻缸里。小孩子捉迷藏也会往粮缸里藏。
  
  粪缸大多埋在屋后的地下,用一圈竹篱笆围着,蹲厕所时,可以透过篱笆,欣赏周遭的竹林、树木,真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西东”,可谓:蹲在竹篱下,悠然闻鸟鸣。
  
  儿时的记忆中,路上经常走着卖缸的架子车。通常是好几辆,每辆车上都装了七八个缸,缸口朝上,用麻绳紧紧攀在车架上。拉车的人,都是三四十岁的男人,穿着或灰或蓝的粗布衣衫,走累了,把车靠在路边,往地上随意一坐,从车把上的布褡裢里取出厚厚的干馍,慢慢啃了起来。这些人是从南山那边过来的,南山有个专门烧制缸和瓮的村子,村名就叫“老缸窑”。小时候,去南山舅舅家,坐在客车上,经过老缸窑时,可以看到路边一排又一排的缸,层层叠叠,交错着摞在一起。慢慢地,这路边的缸越来越少,最终一个也没有了。
  
  缸是老照片中的景色,随着老照片的褪色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怀念缸,怀念那乡村生活的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