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天记》经典台词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择天记》经典台词

  《择天记》于2024年4月17日在湖南卫视青春进行时播出。《择天记》经典台词是雨露文章网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择天记》经典台词

【第1句】:对于不喝酒的人来说,喝酒的唯一理由就是与他一起喝酒的人是谁。

【第2句】:人啊,就和树一样,最茁壮的时候就该拼命地在春风里招摇,活的年头太久还拼死拼活的活着,身躯苍老变成朽木,直到最后被雷电劈成焦灰,这有什么意思?

【第3句】:相看两厌,那便不见。

  

【第4句】:没有谁说自己真的能懂,我也不能。

【第5句】:既相见两厌,那不如不见。

【第6句】:无论是人性还是人心,都是不能考验的,因为当你想办法去考验它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开始怀疑。而怀疑,是一切不幸的根源!

【第7句】:哪有人间正道,哪有是沧桑?

【第8句】:可惜小人物不曾见过沧海,如何懂得什么是壮阔?不曾摘下星辰,如何懂得什么是浩瀚?你终究是不懂冰雪为何物的夏虫罢了。

【第9句】:沉默地读书修行,不显山不露水,只在溪里做只无人闻津的游鱼,只待某朝风雨大动,那只鱼儿跃过龙门,变成真正的巨龙,俯瞰着整个大陆,名声显于天地之间。

【第10句】:任何事实,都要发生之后,才能确定为事实。

【第11句】:没有人比他更怕死,以及更不怕死。

【第12句】:活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活着,而是清醒地活着或者死去。

【第13句】:可总比这些寂清的、萧瑟的、没有热乎劲儿的世界要来得温暖吧?

【第14句】:如果人类可以相信,我们才应该是世界的统治者。

【第15句】:吵架靠的是文字功法和肺活量以及不要脸的程度。

【第16句】:果不其然,听到不怕丢脸四字,唐三十六非但没有任何犹豫,眼睛却亮了起来,说道:“脸是什么?

【第17句】:朋友之间最容易互相看不顺眼。

【第18句】:命运,果然都不公平。

【第19句】:命运两个字,对我真的没有什么说服力。

【第20句】:山穷水尽处,水落而石出。

【第21句】:惩罚丑恶,便是歌颂美好。

  《择天记》:同一个话题,同一群人,不同的战场,同一个战争

  记得去年青云志即将上映的时候,几个热衷小说的伙伴们大呼过瘾,“登了这么多年,皇天不负有心人”,急匆匆的大家都回家等着首映。

  我也是诛仙的书粉,从小学就追他的书,每一本都一定去买实体书,然后拿到班上和同学一起传阅着看,那会大家能为着书里的角色剧情吵个脸红耳赤,还不是因为真的对书入迷了吗?对于一群小学生来说,书里的世界就是另一个心灵寄托的存在把。

  因为一些麻烦事,我一直等到青云志播出完了都没找到时间去追剧。但是当我要找人一起熬夜看剧的时候,伙伴却劝我放弃吧,这剧把原著毁了,宁愿回去看书也不能追剧。抱着试试的心态我手贱点开了第一集.......................然后心态就爆炸了,算了不说了。脑海里第一件事就是去网上看看评价,看看网友怎么评价这部剧后面的剧情。然后就看到了一群人扯着另一群人撕比,一群人高扯无良编剧毁我原著,另一群人大喊着原著本来就渣看男主颜值就够了。本着看戏的心态,我就这么默默的把他们的评论读完了,然后果断的弃剧。

  时隔一年,我又在豆瓣里看到了同一个场面,也许这也就是豆瓣不同于其他网站的地方吧,有话题,理性的人也还算多,所以有这么多人愿意讲出不喜欢一部剧的理由。

  吵来吵去就一个问题,看了书的不喜欢编剧这么改,不喜欢里面的角色这么演,不喜欢心里的寄托就这么被别人涂改的面目全非,明星粉要为自家明星做主,要为自家偶像洗地。我可以理解书友们(真不好意思明星粉们,我真没做谁粉色的觉悟),因为我还是很喜欢猫腻的书的(虽然这本我真的没坠完)。去年看青云志我就感觉到一位亲人离我而去,再也不见的感觉,今年也有同感。

  但是,在一开始看剧的那种想哭和想打人的感觉渐渐消散过后,再去看这部电视剧,抱着应该不会比第一集更烂的心态,还是能找出里面的一些闪光点的。落落这个角色挺好,一些剧里的桥段也设定的不差,脱离了原著的架构,也算是中规中矩的一部剧。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改,我站在导演和编剧的位置上也能体会一点...毕竟这年头,影视剧里最好挣的钱,就是脑残粉的钱,尤其是年龄偏低的粉丝,就像是小说里面为什么小白文那么受欢迎,明明很多大神能写有深度的好文,偏偏要写小白文?因为只有读小白文的读者愿意付钱啊.......老书虫人数本来就少,而且愿意不看完就给钱的也少,作者要生活只能写那些适合小白口味的书了。

  电视剧也是这样,拍的好不好看不重要,有那些明星粉丝买单,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去迎合那些粉丝的口味,拍的复杂了他们看不懂谁负责?拍的有内涵了他们不喜欢谁负责?十几岁的小年轻就喜欢看三角恋,就喜欢看打怪升级这怎么办?就照他们口味拍呗?什么,原著不是这么写的?那就改原著拍,这些愿意买单的才是大爷,把他们伺候舒服了才能领工资。原著粉丝要骂,愿意骂,让他们骂去,反正又不是拍给他们看的,连细节都不用那么注意,反正明星粉丝的眼睛就只钉在明星的脸上,那些明星不出场的地方随便应付就好了。

  我能怎么说,社会现象就这样,大家都是讨口饭吃,你不这么拍,后面一堆其他导演编剧等着你的位置。拍的不好看没关系,反正国内导演谁还没拍过烂片?张导,陈导没拍过烂片?不连周星驰主刀的新片也折戟沉沙了?所以这些拍电视剧的也不怕,比我牛逼的都能舔着脸去圈钱,我为什么不能?

  无奈,今天小白总会有一天长大,到时候他们也许会和那些老影迷有同样的烦恼吧。但是还会有一群新的小白,去撑起这一片黑色的天空,让这些污水横流,到时候也许今天的小白就能理解当初为什么那么多人,要骂他们眼里“辛辛苦苦工作"的明星了把。

  我在国外社会里拼打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种人,这种人他们不在乎金钱,不在乎工作,也许你们说这种人在乎名吧?我不知道,但是这种人常常就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能拼个头破血流,他们宁愿拿不到工资去救济站领清汤填肚子,自己拿全部积蓄去完成心里的梦想。他们宁可做出来的作品赚不到钱,也要为了他心里的坚持,去精益求精。

  在社会学里把这种人称为”浪漫主义者“,我不懂是怎样的环境能滋润出这样一群人,或者是科研工作者,或者是影视工作者,或是艺术工作者,他们就默默的选择了那条注定难走的路,坚持走下去。我想国内也许就是缺了这样一群人,或者说,缺了这群人生长的环境把。在利益和理想面前,选择了理想的早就被人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也就在国外这群人还保留着一席生存之地,坚强的为了不同的领域做着贡献。

  我这样写不是为了去舔资本主义的臭脚,而是希望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国内不是没有这样一群人,但是少了那些支持与鼓励这群人的环境,少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少了愿意花钱给这些人机会的“老总”们。谁不希望有一天美国人争相抢着中国做出来的手机,中国人拍的电影,中国人画的艺术。

  小说界已经有了这个现象,最近我发现周围美国的同事竟然开始讨论“修仙“,他们居然有人在追中国的小说,为什么呢?我相信不用多说了吧,就因为很多作者不计代价也要写符合自己心里理想的作品,百花争鸣的社会里,才能出现真的经典,才能出现真的吸引人的作品。如果大家都在追求钱,那么所有的作品就都只剩下钱的味道了。希望有一天其他的领域里也会像小说一样有这群人的涌动。

  最后再吐槽一下,这部剧没错,写一篇好的文章前,本来就是要考虑这篇文章的阅读群众是谁,然后对症下药的。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为了创点击率非要起名叫择天记。如果不是因为你叫择天记,我相信今天豆瓣里不会有这么多原著党在这里陪你们对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