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擿”的成语(18个)

3194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含“擿”的成语(18个)

本文整理了擿埴索途、发奸擿伏等含“擿”的成语18个,其中“擿”开头的成语8个,“擿”在中间的成语10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擿”开头的成语

【第1句】:擿埴索途[zhāi zhí suǒ tú]

【解释】指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同“擿埴索涂”。

【出处】《苏轼集·录单锷吴中水利书》:“钧曰:‘水之患,天数也。’按行者驾轻舟于汪洋之陂,视之茫然,犹擿埴索途,以为不可治也。”

【第2句】:擿奸发伏[tī jiān fā fú]

【解释】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出处】《三国志·任苏杜郑仓传》:“自太祖迄于咸熙,魏郡太守陈国吴瓘、清河太守乐安任燠、京兆太守济北颜斐、弘农太守太原令狐邵、济南相鲁国孔乂,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示例】孙元规知杭州,擿奸发伏,号为神明。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九

【第3句】:擿伏发隐[tī fú fā yǐn]

【解释】擿:揭露。伏:隐藏。发:揭发。隐:隐蔽。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示例】莅任之手,擿伏发隐,不畏豪横,不上半年,治得县中奸宄敛迹,盗贼潜踪,人民悦服。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九

【第4句】:擿抉细微[tī jué xì wēi]

【解释】擿抉:挑剔。挑剔细微小事,专指小毛病,

【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疵,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

【第5句】:擿埴索涂[zhì zhí suǒ tú]

【解释】擿埴:敲地;索:探求;涂:道路。指盲人用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出处】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示例】近时杂志之作者亦伙矣,姱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擿埴索涂,不获则反复其词而自惑。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第6句】:擿植索涂[zhāi zhí suǒ tú]

【解释】谓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同“擿埴索涂”。

【出处】唐·段成式《西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方蒙袂辑履,有愤于黔娄,擿植索涂,见称于扬子,差不同耳。”

【第7句】:擿伏发奸[tī fú fā jiān]

【解释】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

【第8句】:擿埴冥行[zhì zhí míng xíng]

【解释】擿埴:敲地。指盲人用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出处】章炳麟《论汉字统一会》:“岂日本语通儒其材力必不汉人若?正由素未识字,故擿埴冥行如此也。”

“擿”在中间的成语

【第1句】:发奸擿伏[fā jiān tì fú]

【解释】发、擿:揭发;奸:奸臣,坏人;伏:指隐瞒坏事。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示例】闻丈人发奸擿伏,惠化如神,何以至此? ——《南史·傅琰传》

【第2句】:抉瑕擿衅[jué xiá tī xìn]

【解释】抉:挑出;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毛病;擿:揭发;衅:嫌隙,破绽。形容寻求缺点和破绽,故意挑剔。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元传》:“遗脱纤微,指为大尤;抉瑕擿衅,掩其弘美;所谓‘小辩破言,小言破道’者也。”

【第3句】:冥行擿埴[míng xíng zhì zhí]

【解释】冥:昏暗;冥行:夜间行路;擿:点;埴:地。夜间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

【出处】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示例】先生之言出,学者凡读汉儒经子汉书之注,如梦得觉,如醉得醒,不至如冥行擿埴。 ——清·阮元《周礼汉读考序》

【第4句】:理冤擿伏_解释_出处_示例_典故_故事_歇后语[lǐ yuān tī fú]

【解释】理:治理;擿伏:揭发隐秘的坏事。伸雪冤屈,揭发隐秘的坏事。

【出处】明·徐渭《女状元》第四出:“这三起事都问得绝妙,理冤擿伏么可也如神。”

【第5句】:搜章擿句[sōu zhāng tī jù]

【解释】搜:搜索;章:章节;擿:指使;句:句子。搜集文章,摘取章句。

【出处】《新唐书·段秀实传》:“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搜章擿句,不足以立功。’乃弃去。”

【第6句】:发隐擿伏[fā yǐn tī fú]

【解释】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出处】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籼米础罚?“[程给事]发隐擿伏,敏捷如神。”

【第7句】:发擿奸伏[fā tì jiān fú]

【解释】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法雄传》:“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

【示例】参天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 ——《宋史·李参传》

【第8句】:声偶擿裂[shēng ǒu zhé liè]

【解释】偶:成对;擿:选取。形容文章的句子两两并列,声调平仄相对及选用古人的好句子。

【出处】宋·欧阳修《苏氏文集序》:“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第9句】:擒奸擿伏[qín jiān tī fú]

【解释】擿:揭发。捉拿暴露的坏人,揭发隐伏的歹徒。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一引《纪闻·苏无名》:“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擿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

【示例】擒奸擿伏抚弱遏强,井邑肃然。 ——《续古文苑·无名氏〈唐莫州唐兴军都虞候兼押衙试鸿胪卿郑府君墓志铭〉》

【第10句】:理冤擿伏[lǐ yuān tī fú]

【解释】理:治理;擿伏:揭发隐秘的坏事。伸雪冤屈,揭发隐秘的坏事。

【出处】明·徐渭《女状元》第四出:“这三起事都问得绝妙,理冤擿伏么可也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