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结尾的成语84个(含解释和出处)

9685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手”结尾的成语84个(含解释和出处)

百问中文为您整理了读不舍手、碍足碍手、无所措手、易于反手等“手”结尾的成语84个,包括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第1句】:读不舍手[dú bù shě shǒu]

【解释】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参寥》:“爱其诗,读不舍手;属其谈,挽不听去。”

【示例】年轻人遇到好书都会读不舍手的。

【第2句】:碍足碍手[ài zú ài shǒu]

【解释】碍:阻碍。妨碍别人做事。同“碍手碍脚”。

【示例】如果你不想好好干的话,就别在这儿碍足碍手。

【第3句】:无所措手[wú suǒ cuò shǒu]

【解释】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同“无所错手足”。

【出处】《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第4句】:易于反手[yì yú fǎn shǒu]

【解释】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处】晋·杨泉《物理论》:“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万人之英。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筋。”

【示例】晋·杨泉《物理论》:“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筋。”

【第5句】:悬崖撒手[xuán yá sā shǒu]

【解释】①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②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苏州永光院真禅师》:“直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

【示例】余小华《返青》:“多好的姑娘,本来她完全来得及退步抽身,悬崖撒手,可是她没有。”

【第6句】:良质美手[liáng zhì měi shǒu]

【解释】心灵美好,手艺精巧。

【出处】《梁书·柳恽传》:“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辰。岂止当世称奇,足可追踪古烈。”

【第7句】:拳不离手[quán bù lí shǒu]

【解释】拳:拳术。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勤学苦练,长期坚持。

【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七回:“果真拳不离手,待我歇息片时再舞。”

【第8句】:空空妙手[kōng kōng miào shǒu]

【解释】指小偷。也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四引裴刑《传奇·聂隐娘》:“后夜当使妙手空空儿继至。空空儿之神术,人莫能窥其用,鬼莫得蹑其踪。”

【第9句】:打成平手[dǎ chéng píng shǒu]

【解释】比赛中打成平局,不分胜负。

【示例】这场比赛我们打成平手。

【第10句】:寸铁在手[cùn tiě zāi shǒu]

【解释】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

【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自幼学成十八般武艺,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

【示例】我铁中玉若有寸铁在手,便是千军万马中也可出入。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二回

【第11句】:灵心巧手[líng xīn qiǎo shǒu]

【解释】心思灵敏,手艺巧妙。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八回:“蓬莱阆苑,不过如此,众妃子灵心巧手,直夺造化,真一大快事也。”

【第12句】:七足八手[qī zú bā shǒu]

【解释】形容慌张乱闯。同“七脚八手”。

【出处】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第13句】:狠心辣手[hěn xīn là shǒu]

【解释】残忍的心肠,毒辣的手段。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

【示例】诡行颇僻之刘宗周,狠心辣手之黄某,意指此一事也。 ——清·黄宗羲《南雷文集·辨野史》

【第14句】:跌脚拌手[diē jiǎo bàn shǒu]

【解释】受到阻碍或牵制,不能放手去干事。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8回:“自从第一步踏上了社会的战线,只觉得面前跌脚拌手的布满了敌军,第二步再也跨不出去。”

【第15句】:回春妙手[huí chūn miào shǒu]

【解释】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出处】清·碧荷馆主人《黄金世界》第七回:“倘杖回春妙手,生死肉骨,也尽些朋友之谊。”

【第16句】:大打出手[dà dǎ chū shǒu]

【解释】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出处】许涤新《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警察、宪兵、便衣、特务,纷纷出动。”

【示例】他总是动不动就大打出手。

【第17句】:棋逢敌手[qí féng dí shǒu]

【解释】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

【出处】唐·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示例】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

【第18句】:跷足抗手[qiāo zú kàng shǒu]

【解释】手舞足蹈的样子。

【出处】明·张居正《门生为师相中玄高公六十寿序》:“今天子基命宥密,孰与成王贤,其委任公不在周公下,薄海内外皆跷足抗手,歌颂盛德。”

【第19句】:低腰敛手[dī yāo liǎn shǒu]

【解释】低腰:微微地弯腰;敛手:缩手。弯着腰,缩着手。形容小心翼翼,谦卑恭顺的样子。

【出处】唐·白居易《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低腰复敛手,心体不遑安。”

【第20句】:霹雳手[pī lì shǒu]

【解释】指断案敏捷的人。

【出处】《旧唐书·裴漼传》:“崇义大惊,谢曰:'公何忍藏锋以成鄙夫之过!’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雳手’。”

【示例】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虽非霹雳手,遇事颇神速。 ——明·于谦《昼夜昼夜长短》

【第21句】:得于心应于手[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

【解释】得:获得,领悟;应:适应。领悟到要领,做起来顺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示例】乐之道深矣,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应于手而不可述之言也。 ——宋·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

【第22句】:顿足搓手[dùn zú cuō shǒu]

【解释】顿:以脚扣地;搓:手相摩。形容着急惋惜的样子。

【出处】顿:以脚扣地;搓:手相摩。形容着急惋惜的样子。

【示例】他在山上急得顿足搓手,还是无法下山。

【第23句】:各显身手[gè xiǎn shēn shǒu]

【解释】显:表现;身手:本领。各自显示自己的本领。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第24句】:偷天妙手[tōu tiān miào shǒu]

【解释】偷天:形容本领神奇;妙手:指有才能的人。形容写作技巧娴熟,文笔非常优美,富有独创性的作家、艺术家。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言怀》:“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

【第25句】:河梁携手[hé liáng xié shǒu]

【解释】河梁:桥。指送别。

【出处】汉·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第26句】:不忍释手[bù rěn shì shǒu]

【解释】舍不得放手。形容十分喜爱,

【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示例】九妈见了这锭大银,已自不忍释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

【第27句】:三拳不敌四手[sān quán bù dí sì shǒu]

【解释】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示例】真是三拳不敌四手,我们还是增加人吧。

【第28句】:高抬贵手[gāo tái guì shǒu]

【解释】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谢宁寺丞惠希夷》:“能斟时事高抬贵手,善酌人情略拨头。”

【示例】娘是小的一个主儿,娘不高抬贵手,小的一时儿存站不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

【第29句】:革面敛手[gé miān liǎn shǒu]

【解释】指改恶从善,不敢恣意妄为。

【出处】唐·独孤及《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于是豪民猾吏,革面敛手,家有忠信,人怀耻格。”

【示例】这些不法分子不得不革面敛手。

【第30句】:棋逢对手[qí féng duì shǒu]

【解释】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出处】《晋书·谢安传》:“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唐·杜荀鹤《观棋》诗:“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

【示例】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

【第31句】:拿一手[ná yī shǒu]

【解释】摆架子,找借口要挟别人。

【示例】请不要在关键时刻拿一手。

【第32句】:丹青妙手[dān qīng miào shǒu]

【解释】丹青:原指丹砂和青欔两种作颜料的矿物,后泛指颜料。多指国画大师。

【出处】唐·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示例】徐悲鸿是一代丹青妙手。

【第33句】:七郤八手[qī xì bā shǒu]

【解释】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第34句】: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解释】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示例】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上下其手一番。 ——朱自靖《“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第35句】:吹鼓手[chuī gǔ shǒu]

【解释】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2回:“叫班吹鼓手,壮观壮观。”

【示例】做领导的既要有吹鼓手,也要有打手。

【第36句】:双拳不敌四手[shuāng quán bù dí sì shǒu]

【解释】一个人打不过众人。指寡不敌众。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3回:“他这班人,却是亡命之徒,常言道,双拳不敌四手。”

【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8回:“那岳飞双拳不敌四手,纵有通天本事,只怕也难逃厄。”

【第37句】:轻脚轻手[qīng jiǎo qīng shǒu]

【解释】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

【出处】沈从文《萧萧》:“于是萧萧轻脚轻手爬起床来,眼屎朦胧地走过床边。”

【第38句】:遂心应手[suì xīn yīng shǒu]

【解释】犹得心应手。形容运用自如。

【出处】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兴哥,阿鹊在向你报喜呢,你到了窑上一定遂心应手的。”

【第39句】:大显身手[dà xiǎn shēn shǒu]

【解释】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出处】唐·杜甫《哀王孙》:“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示例】爱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爱种棉花的,就在连成片的土地上大显身手吧!(茹志娟《高高的白杨树》)

【第40句】:长缨在手[cháng yīng zài shǒu]

【解释】长缨:长带子,长绳子。比喻所武装力量掌握在手中。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阙下。”

【示例】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第41句】:一身三手[yī shēn sān shǒu]

【解释】一个人身上长三只手。比喻虽多无用。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睽之节》:“一身三手,无益于辅。两足共节,不能克敏。”

【第42句】:无从措手[wú cóng cuò shǒu]

【解释】无从:没有门径或难以理出头绪;措:安置;措手:着手。指事物头绪杂乱,无法着手处理。

【出处】清·龚炜《巢林笔谈》卷三:“试观间于齐楚三章,孟子亦无从措手,只教其为善死守,存亡听天而已。”

【示例】但是这件事情,是无从措手的,我就和你们讲了,你们也不能帮我的忙。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三十七

【第43句】:左右手[zuǒ yòu shǒu]

【解释】比喻得力的助手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示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整个革命战争的观点看来,和主力红军是互为左右手,只有主力红军而无人民的游击战争……”

【第44句】:爱不释手[ài bù shì shǒu]

【解释】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示例】虽是不合他的路数,可奈文有定评,他看了也知道爱不释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第45句】:无从下手[wú cóng xià shǒu]

【解释】无从:没有门径或难以理出头绪;下手:着手。指事物头绪杂乱,无法着手处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那三姐儿却只是淡淡相对,只有二姐儿也十分有意,但只是眼目众多,无从下手。”

【示例】相传曹操怕死后被人掘坟,造了七十二疑冢,令人无从下手。 ——鲁迅《花边文学·清明时节》

【第46句】:强中更有强中手[qiáng zhōng gèng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

【解释】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

【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他若是相持厮杀统戈矛,端的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示例】列位看官,你道强中更有强中手,丫环之中,尚有……顶天立地之人。 ——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

【第47句】:强中自有强中手[qiáng zhōng zì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

【解释】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同“强中更有强中手”。

【出处】元·无名氏《隋何赚风魔蒯彻》第三折:“你个萧何休夸蒯彻舌,这的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示例】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7回

【第48句】:高下其手[gāo xià qí shǒu]

【解释】犹言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出处】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

【示例】相君纵欲市恩,而即此两端,已不得不高下其手。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守》

【第49句】:蹑脚蹑手[niè jiǎo niè shǒu]

【解释】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同“蹑手蹑脚”。

【出处】张天翼《春风·贝胡子》:“于是贝胡子蹑脚蹑手到窗子跟前,打冷布角里张一张院子里——空空的。”

【示例】他们蹑脚蹑手地走到门口,把眼睛贴着门缝,看见有十几个青年农民挤在小屋中。 ——姚雪垠《长夜》三五

【第50句】:枷脰械手[jiā dòu xiè shǒu]

【解释】犹言枷颈铐手。指拘系囚犯。

【出处】唐·韩愈《元和圣德诗》:“辟(叛将刘辟)穷见窘, 无地自处……取之江中,枷脰械手。”

【第51句】:一把手[yī bǎ shǒu]

【解释】在某一方面才干出众的人或单位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3章:“在许多问题的看法上,福军和一把手冯世宽有分歧,登云明显地支持世宽。”

【示例】他是我们厂的一把手。

【第52句】:如左右手[rú zuǒ yòu shǒu]

【解释】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示例】周访与侃亲姻,如左右手,安有断人左手而右手不应者乎! ——《晋书·陶侃传》

【第53句】:七脚八手[qī jiǎo bā shǒu]

【解释】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亦作“七足八手”。

【出处】李昌《回忆民先队》:“我们正七脚八手处理文件,收拾东西,警察已到院内。”

【第54句】:旁观袖手[páng guān xiù shǒu]

【解释】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

【出处】宋·陆游《福州清仁王坚老疏》:“勇退激流,虽具衲子参寻之眼;旁观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诚。”

【第55句】:弹丸脱手[tán wán tuō shǒu]

【解释】比喻作诗圆润精美、敏捷流暢。

【出处】宋·苏轼《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饮》:“新诗如弹丸,脱手不移晷。”

【示例】诸联皆琢句清新,弹丸脱手。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赓缦堂诗》

【第56句】:十目十手[shí mù shí shǒu]

【解释】十个人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离不开众人的监督。

【出处】《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示例】一死一生,足累久长之福;十目十手,具知来历之非。 ——宋·陈亮《谢郑侍郎启》

【第57句】:斫轮老手[zhuó lún lǎo shǒu]

【解释】斫轮:斫木制造车轮。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

【出处】《庄子·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示例】两人不来多嘴,全凭那斫轮老手徐世昌及倚马长才王式通悉心研究。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七回

【第58句】:神枪手[shén qiāng shǒu]

【解释】射击技术十分高强的人。

【出处】王朔《浮出海面》:“我打得更好,在部队我就是神枪手。”

【示例】他是全连有名的神枪手。

【第59句】:捏脚捏手[niē jiǎo niē shǒu]

【解释】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第60句】:单身只手[dān shēn zhī shǒu]

【解释】指独自一人。形容人单势孤。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剩俺单身只手,怎去恢复中原。”

【第61句】:留一手[liú yī shǒu]

【解释】保留一些本领技能不拿出来。

【示例】请把技术全部传授给我们,不要留一手。

【第62句】:抬脚动手[tái jiǎo dòng shǒu]

【解释】指一举一动。

【出处】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第63句】:妙在心手[miào zài xīn shǒu]

【解释】巧妙在于心和手。指擅长书法,能得心应手。

【出处】宋·陈师道《后山丛谈》:“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

【第64句】:鹿死谁手[lù sǐ shuí shǒu]

【解释】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处】《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示例】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鹿死谁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第65句】:刀笔老手[dāo bǐ lǎo shǒu]

【解释】刀笔:古人在竹简上写字,错了用刀削去重写。旧指撰写公文或诉状有经验的人。

【出处】《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示例】他是小镇有名的刀笔老手。

【第66句】:雄文大手[xióng wén dà shǒu]

【解释】擅长写作宏伟诗文的高手。

【出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示例】金·王若虚《滹南诗话》中卷:“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与流俗争胜哉!”

【第67句】:三只手[sān zhī shǒu]

【解释】扒手,小偷。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庙会期间上布施的人不断头,得有个人来监视'三只手’。”

【示例】人流拥挤的车站经常有三只手出现。

【第68句】:得心应手[dé xīn yìng shǒu]

【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示例】挟了七八万现款的冯云卿就此走进了公债市场,半年来总算得心应手,扯起息来,二分半是有的。 ——茅盾《子夜》

【第69句】:揎拳裸手[xuān quán luǒ shǒu]

【解释】伸出拳头,露出手臂。一种粗野蛮横的姿态。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江老夫妻,女儿三口,杀猪也似的叫喊,擂天倒地价哭。捕人每揎拳裸手,耀武扬威。”

【第70句】:书不释手[shū bù shì shǒu]

【解释】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出处】《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第71句】:行家里手[háng jiā lǐ shǒu]

【解释】里手:内行人。指精通这种业务的人。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第72句】:如失左右手[rú shī zuǒ yòu shǒu]

【解释】好像失去了左手和右手一样。比喻失去了得力的助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示例】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第73句】:跌脚绊手[diē jiǎo bàn shǒu]

【解释】指受到阻碍或牵制。

【出处】《孽海花》第二八回:“自从第一步踏上了社会的战线,只觉得面前跌脚绊手的布满了敌军,第二步再也跨不出。”

【示例】虽然有人从中协调,我依然感觉到跌脚绊手的。

【第74句】:援之以手[yuán zhī yǐ shǒu]

【解释】对他人进行救助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第75句】:如足如手[rú zú rú shǒu]

【解释】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亲密无间。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第76句】:括囊拱手[kuò náng gǒng shǒu]

【解释】括囊:像扎好的口袋一样不说话;拱手:指无所作为。指大臣不谏言,就是无所作为。

【出处】《宋史·刘述传》:“赵汴则括囊拱手,但务依违大臣,事君岂当如是。”

【第77句】:多面手[duō miàn shǒu]

【解释】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出处】王朔《刘慧芳》:“亚茹:'你还真是多面手。’”

【示例】她是单位里的多面手,事事都能应付。

【第78句】:热可炙手[rè kě zhì shǒu]

【解释】火热可以灼手。比喻权势显赫。同“炙手可热”。

【出处】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安乐公主,上之季妹也。附会韦氏,热可炙手,道路惧焉。”

【第79句】:高下在手[gāo xià zài shǒu]

【解释】犹言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同“高下其手”。

【出处】宋·叶適《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陈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争,宁亟去,无苟徇,亦以此见排于俗。”

【第80句】:捻脚捻手[niē jiǎo niǎn shǒu]

【解释】捻:通“捏”。手脚动作放轻。形容行动小心轻捷。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门子只得捻脚捻手,把栓拽了,飞也似闪入房里躲了。”

【第81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dà chù zhuó yǎn,xiǎo chù zhuó shǒu]

【解释】从大的目标去观察,从小的地方去动手。比喻既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出发去考虑问题,也要在具体事情上一件件地做好。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示例】移风易俗,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李欣《潜移默化》

【第82句】:贼不空手[zéi bù kōng shǒu]

【解释】贼:偷东西的人。偷东西的人不会空手而回,一定要有所得。

【出处】宋·朱熹《答何叔京》:“拔众而归,盖所以全之,非贼人讳空手谓也。”

【第83句】:空拳赤手[kōng quán chì shǒu]

【解释】赤手:空手。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比喻无任何凭借或一无所有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五回:“正在那里耀武扬威,看他空拳赤手打得一班家人走投无路,喊痛叫天。”

【第84句】:拿不出手[ná bù chū shǒu]

【解释】由于不像样、不中看或经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来。

【示例】这点小礼物真是拿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