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援”的成语(31个)

380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含“援”的成语(31个)

本文整理了援古刺今、围城打援、粮尽援绝等含“援”的成语31个,其中“援”开头的成语12个,“援”结尾的成语8个,“援”在中间的成语11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援”开头的成语

【第1句】:援古刺今[yuán gǔ cì jīn]

【解释】引述故事古义以讽刺今事。

【出处】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六:“援古刺今,箴戒得失,谓之箴。”《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述怀咏史,不过词人之习态,不可以为援古刺今。”

【第2句】:援经据典[yuán jīng jù diǎn]

【解释】援:援引;据:依据。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出处】《后汉书·荀爽传》:“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

【示例】或援经据典,或取怀而予,或如分相偿,未尝不自信曰:“此真颠扑不破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安》但明伦评

【第3句】:援笔立成[yuán bǐ lì chéng]

【解释】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隋书·卢思道传》:“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

【示例】李太白一斗百篇,援笔立成;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

【第4句】:援笔而就[yuán bǐ ér jiù]

【解释】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出处】《新唐书·韦思谦传》:“时议草赦令,咸推承庆,召使为之,无桡色误辞,援笔而就,众叹其壮。”

【示例】我想求诗求字的,还容易打发,唯有索画一事,最难应酬。须要逐笔图写出来,不是可以倚马而成,援笔而就的。 ——清·李渔《意中缘·名逋》

【第5句】:援鳖失龟[yuán biē shī guī]

【解释】比喻得不偿失。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杀戎马而求狐狸,援两鳖而失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莫邪而争锥刀,用智如此,岂足高乎?”

【第6句】:援引荐举[yuán yǐn jiàn jǔ]

【解释】荐:推荐。引进和推荐人材

【出处】汉·王充《论衡·效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将援引荐举,亦将弃遗于衡门之下。”

【第7句】:援笔立就[yuán bǐ lì jiù]

【解释】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出处】《北史·刑峦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就,证引该洽。”

【示例】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

【第8句】:援笔成章[yuán bǐ chéng zhāng]

【解释】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第9句】:援疑质理[yuán yí zhì lǐ]

【解释】援:引、提出;质:询问。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出处】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援疑质理,俯身倾耳请。”

【第10句】:援溺振渴[yuán nì zhèn kě]

【解释】溺:指落水者;振:救济。援救落水者和干渴者。比喻援救受难的人。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五:“曾未期月,援溺振渴,事无巨细,悉究本末。”

【第11句】:援古证今[yá gǔ zhèng jīn]

【解释】援:引。引述古事来证明今事。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示例】援古证今,极力为之。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第12句】:援之以手[yuán zhī yǐ shǒu]

【解释】对他人进行救助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援”结尾的成语

【第1句】:围城打援[wéi chéng dǎ yuán]

【解释】军事术语,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诱使敌人派兵援救,然后以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围城打援’的办法,不是常使用吗?”

【示例】只有在'围城打援’的方针下,目的不在打围敌,而在打援敌。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

【第2句】:有例可援[yǒu lì kě yuán]

【解释】有成例可以援引。

【出处】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书》:“惟生传则自古有之,如韩昌黎之于何蕃,司马温公子之于范镇,有例可援。”

【示例】只要是有例可援的事情,都可以答应。 ——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

【第3句】:孤立无援[gū lì wú yuán]

【解释】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

【示例】庄公既碍姜氏之面,又度公孙滑孤立无援,不能有为。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

【第4句】:首尾相援[shǒu wěi xiāng yuán]

【解释】指前后互相照应。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

【第5句】:围点打援[wéi diǎn dǎ yuán]

【解释】一种战术,抽出部分兵力围困据点,然后使用主力部队打击救援据点的援军。

【示例】我们要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

【第6句】:八方支援[bā fāng zhī yuán]

【解释】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示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第7句】:视溺不援[shì nì bù yuán]

【解释】看到人淹没在水里而不拉他一把。比喻见到人处于危险境地而置之不理。

【出处】清·无名氏《赛红丝》五:“临渴掘井,固是不弟不情;视溺不援,在吾兄亦觉太忍。”

【第8句】:嫂溺叔援[sǎo nì shū yuán]

【解释】比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示例】帝曰:'子坐父立,礼乎?’对曰:'嫂溺叔援,权也。’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

“援”在中间的成语

【第1句】:粮尽援绝[liáng jìn yuán jué]

【解释】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出处】《晋书·沈劲传》:“时冠军将军陈祐守洛阳,众不过二千,劲自表求配祐效力,因以劲补冠军长史,令自募壮士,得千余人,以助祐击贼,频以寡制众。而粮尽援绝,祐惧不能保全。”

【示例】一旦拖延时日,我军粮尽援绝,而敌人却会人马愈战愈多。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三章

【第2句】:攀援桂枝[pān yuán guì zhī]

【解释】旧指科举及第。

【出处】《楚辞·招隐士》:“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第3句】:引譬援类[yǐn pì yuán lèi]

【解释】引:援引;譬:比方。援引相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

【出处】《举证南子·要略训》:“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则不知精微。”

【第4句】:手援天下[shǒu yuán tiān xià]

【解释】用手来援救天下。原比喻援救的工具和方法不对。后比喻以个人之力欲解救天下之危亡。

【出处】《孟子·离类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示例】夫社会之敝,极于今日,而欲以手援天下,夫孰不知其难? ——清·梁启超《吾今后所以报国者》

【第5句】:矢尽援绝[shǐ jìn yuán jué]

【解释】作战中箭矢都用完了,援兵断绝了。也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出处】《周书·泉企传》:“企拒守旬余,矢尽援绝,城乃陷焉。”

【示例】最后投降,从这边说,是矢尽援绝,这才罢战的南方之强,从那边说,却是不识顺逆,久梗王师的贼。 ——鲁迅《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

【第6句】:授手援溺[shòu shǒu yuán nì]

【解释】授手:给人以手,即伸手;溺:落水人。伸出手去救援落水的人。比喻救援苦难的人。

【出处】《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授之以手。”

【示例】《邴原别传》:“实望根矩,仁为己任,授手援溺,振民于难。”

【第7句】:投袂援戈[tóu mèi yuán gē]

【解释】表示为国效命。同“投袂荷戈”。

【出处】《梁书·武帝纪》:“独夫丑纵,方煽京邑。投袂援戈,克弭多难。”

【第8句】:上援下推[shàng yuán xià tuī]

【解释】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

【出处】《礼记·儒行》:“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

【第9句】:弹尽援绝[dàn jìn yuán jué]

【解释】作战中弹药用完了,援兵断绝了。也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出处】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示例】迄今晨三时,敌弹尽援绝,全线动摇。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

【第10句】:奥援有灵[ào yuán yǒu líng]

【解释】奥援:暗中支持的力量;有灵:有神通。多指旧时官场的钻营、勾结,暗通关节,很有神通。

【出处】明·文秉《先拨志始》卷下:“皆大慝巨奸,或燕处于园亭,或潜藏于京邸,奥援有灵,朝廷无法。”

【第11句】:以叔援嫂[yǐ shū yuán sǎo]

【解释】指权宜行事。

【出处】《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示例】春桃若肯改妆一战,管倩取唾手魁名……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权。 ——明·徐渭《女状元》第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