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飞”的成语大全(294个)

11332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含“飞”的成语大全(294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飞土逐网、展翅高飞、伯劳飞燕等含“飞”的成语294个,其中“飞”开头的87个,“飞”结尾的73个,“飞”在中间的134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飞”开头的成语

【第1句】:飞土逐网[fēi tǔ zhú ròu]

【解释】土:指泥土弹丸;肉:指鸟兽。抛掷土丸以追逐鸟兽。指用弹弓猎物。

【出处】先秦·无名氏《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之谓也。”

【示例】无飞土逐网,儿戏之常。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第2句】:飞龙在天[fēi lóng zài tiān]

【解释】比喻帝王在位。

【出处】《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示例】飞龙在天,方仰君临之德;流虹绕渚,宝开圣作之祥。 ——宋·陆游《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

【第3句】:飞金走玉[fēi jīn zǒu yù]

【解释】金:金乌,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因指太阳;玉:玉兔,传说月中有玉兔,因指月亮。形容时光飞逝。

【出处】宋·曹勋《满庭芳》词:“看天边,飞金走玉难留。”

【第4句】:飞流直下[fēi liú zhí xià]

【解释】飞流:指瀑布;直下:垂直泻下。瀑布垂直泻下。形容瀑布垂直泻下的壮观景象。

【出处】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5句】:飞熊入梦[fēi xióng rù mèng]

【解释】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出处】《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示例】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傅说于版筑之间。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第6句】:飞土逐害[fēi tǔ zhú hài]

【解释】抛掷土丸以逐禽兽。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孝子不忍见其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害’之谓也。”

【第7句】:飞燕游龙[fēi yàn yóu lóng]

【解释】像飞燕一样地轻快,像游龙一样地柔曲。形容体态轻盈柔美。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舞盘》:“宛若翾风回雪,恍如飞燕游龙。”

【第8句】:飞扬跋扈[fēi yáng bá hù]

【解释】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出处】《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示例】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唐·杜甫《赠李白》诗

【第9句】:飞鸾翔凤[fēi luán xiáng fèng]

【解释】指英俊才识之士。

【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侠晤》:“诸公飞鸾翔凤,望重时流。”

【第10句】:飞蓬随风[fēi péng suí fēng]

【解释】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飞蓬随风,微子所叹,永览前戒。”

【示例】你不能抱飞蓬随风的态度得过且过。

【第11句】:飞殃走祸[fēi yāng zǒu huò]

【解释】意外的灾祸。同“飞来横祸”。

【第12句】:飞蝇垂珠[fēi yīng chuí zhū]

【解释】眼前像有群蝇飞动,串珠垂挂。比喻眼睛昏花。

【出处】《旧唐书·白居易传》:“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

【第13句】:飞短流长[fēi duǎn liú cháng]

【解释】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出处】唐·沈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示例】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第14句】:飞沙走砾[fēi shē zǒu lì]

【解释】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出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砾,举目皆满。”

【示例】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第15句】:飞禽走兽[fēi qín zǒu shòu]

【解释】禽:鸟;兽:野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出处】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

【示例】铃儿乃金丹之宝,又不是飞禽走兽,如何辨得雌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一回

【第16句】:飞鸿戏海[fēi hóng xì hǎi]

【解释】像飞翔的鸿雁在海上嬉戏。形容笔法矫健活泼。

【出处】《法书要录》卷二:“臣谓钟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第17句】:飞鸿雪爪[fēi hóng xuě zhǎo]

【解释】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同“飞鸿印雪”。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示例】浮世飞鸿雪爪,故山乱叶茅蓭。 ——清·陈维菘《风入松·纳凉》词

【第18句】:飞鹰走马[fēi yīng zǒu mǎ]

【解释】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出处】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第19句】:飞鹰走狗[fēi yīng zǒu gǒu]

【解释】放出鹰狗去追捕野兽。指打猎游荡的生活。

【出处】《东观汉记·耿恭传》:“将兵不忧,军士肆心放纵欲,飞鹰走狗,游戏道上。”《后汉书·袁术传》:“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

【示例】古者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日与大臣宿儒讲求治道,至于飞鹰走狗,非其事也。 ——《元史·脱脱传》

【第20句】:飞鸿冥冥[fēi hóng míng míng]

【解释】冥冥:遥空。大雁飞向远空。比喻远走避祸。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

【第21句】:飞土逐肉[fēi tǔ zhú ròu]

【解释】抛掷土丸以逐禽兽。同“飞土逐害”。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夫飞土逐肉,儿戏之常。”

【第22句】:飞鸿印雪[fēi hóng yìn xuě]

【解释】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示例】生死去来兮不碍真圆,飞鸿印雪兮爪趾宛然。 ——明·宋濂《大天界寺住持白庵禅师行业碑铭》

【第23句】:飞霜六月[fēi shuāng liù yuè]

【解释】旧时比喻有冤狱。

【出处】唐·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

【示例】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

【第24句】:飞声腾实[fēi shēng téng shí]

【解释】飞:飞扬;腾:上升。指名声和实际都好。

【出处】《周书·邵惠公颢等传论》:“其茂亲则有鲁卫、梁楚,其疏属则有凡蒋、荆燕,咸能飞声腾实,不泯于百代之后。”

【示例】咸能飞声腾实,不灭于百代之后。 ——《北史·周宗室传》

【第25句】:飞眼传情[fēi yǎn chuán qíng]

【解释】借眼睛来传递感情。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我们也少不得对人家瞧瞧,朝人家笑笑,人家就说我们飞眼传情了,少不得更亲近点。”

【第26句】:飞扬浮躁[fēi yáng fú zào]

【解释】轻浮急躁。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一》:“飞扬浮躁,所学安能坚固。”

【第27句】:飞蛾扑火[fēi é pū huǒ]

【解释】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出处】《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示例】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

【第28句】:飞檐走壁[fēi yán zǒu bì]

【解释】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出处】元·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醉了时丢砖掠瓦,到晚来飞檐走壁。”

【示例】且说时迁是个飞檐走壁的人,不从正路入城,夜间越墙而过。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

【第29句】:飞鸟惊蛇[fēi niǎo jīng shé]

【解释】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第30句】:飞觞走斝[fēi shāng zǒu jiǎ]

【解释】犹言飞觥献斝。指频频传杯。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第31句】:飞云掣电[fēi yún chè diàn]

【解释】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不说追兵随后飞云掣电而来。”

【示例】鬼卒即去牵过一匹马来,不由分说,把胡迪扶上了马,加上一鞭,那马如飞云掣电一般跑去。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

【第32句】:飞黄腾踏[fēi huáng téng tà]

【解释】形容马的飞驰。后多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示例】飞黄腾踏有天倪,紫电转盼天山低。 ——元·陈赓《武善夫桃源图》诗

【第33句】:飞阁流丹[fēi gé liú dān]

【解释】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第34句】:飞土逐宍[fēi tǔ zhú ròu]

【解释】宍:同“肉”,指禽兽。抛掷土丸以驱逐禽兽。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之谓也。”

【第35句】:飞沙走石[fēi shā zǒu shí]

【解释】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示例】尤窍怒号天噫气,飞沙走石乱伤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

【第36句】:飞刍转饷[fēi chú zhuǎn xiǎng]

【解释】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輓粟”。

【出处】明·王世贞《与高大夫游盘山歌》:“建牙吹角浩无际,飞刍转饷遥相望。”

【第37句】:飞沙扬砾[fēi shā yáng lì]

【解释】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出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禅虚寺》:“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铄,举止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暧于余处。”

【示例】庚子,京师大风自西北起,飞沙扬砾,白日昏暗。 ——《元史·顺帝本纪十》

【第38句】:飞谋钓谤[fēi móu diào bàng]

【解释】以流言蜚语阴相攻讦。

【出处】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二寇患公居间,为己不利……则飞谋钓谤,以间染我。”

【第39句】:飞墙走壁[fēi qiáng zǒu bì]

【解释】飞:形容迅速如飞。指能飞越房檐,攀登墙壁。形容武艺高强,身体矫捷如飞。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5回:“拿出飞墙走壁的本事,进到庵中。”

【第40句】:飞冤驾害[fēi yuān jià hài]

【解释】无中生有,捏造罪名陷害人。

【第41句】:飞刍挽粮[fēi chú wǎn liáng]

【解释】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出处】《明史·伍文定传》:“而文定决意进兵,一无顾惜。飞刍挽粮,縻数十万。”

【第42句】:飞沙转石[fēi shā zhuǎi shí]

【解释】飞:使飞扬;转:滚动。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迅猛。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凯陆胤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砂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第43句】:飞雁展头[fēi yàn zhǎn tóu]

【解释】比喻不了解情况,凭主观想象做事着。

【出处】宋·苏轼《仇池笔记》:“黄荃画飞雁,头足皆展。或曰飞鸟缩头则展足,缩足则展头,无两者展,验之信然。”

【第44句】:飞鸟之景[fēi niǎo zhī yǐng]

【解释】景:通“影”。飞鸟的影子是不动的。比喻事物具有动中有静的的变动关系。

【出处】《庄子·天下篇》:“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第45句】:飞灾横祸[fēi zāi hèng huò]

【解释】意外的灾祸。

【出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

【示例】自己年纪可也不小了,家中又碰见这样飞灾横祸,不知如何了局。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

【第46句】:飞米转刍[fēi mǐ zhuǎn chú]

【解释】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出处】《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

【第47句】:飞来横祸[fēi lái hèng huò]

【解释】意外的灾祸。

【出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

【示例】不到得惹出飞来横祸。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第48句】:飞刍挽粒[fēi chú wǎn lì]

【解释】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出处】《南齐书·徐孝嗣沈文季传论》:“金城布险,峻垒绵疆,飞刍挽粒,事难支继。”

【第49句】:飞砂扬砾[fēi shā yáng lì]

【解释】形容风势很猛。同“飞沙走砾”。

【出处】《元史·顺帝纪十》:“京师大风自北起,飞砂扬砾,白日昏暗。”

【第50句】:飞鸟依人[fēi niǎo yī rén]

【解释】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出处】宋·阙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祐四年》:“今嵩之父死如路人,方经营内引,摇尾乞怜,作飞鸟依人之态。”

【示例】善画兰,亦工诗;丰姿绰约,如飞鸟依人。 ——清·冯仙湜《图绘宝鉴续篡·三·女史·叶文》

【第51句】:飞蛾赴烛[fēi é fù zhú]

【解释】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同“飞蛾赴火”。

【出处】宋·黄庭坚《演雅》诗:“蛣蜣转丸贱苏合,飞蛾赴烛甘死祸。”

【第52句】:飞书走檄[fēi shū zǒu xí]

【解释】迅速地书写文件。

【出处】唐·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示例】论都及政者宗班张,飞书走檄者征陈琳。 ——唐·崔祐甫《穆氏四子讲艺记》

【第53句】:飞刍挽粟[fēi chú wǎn sù]

【解释】飞: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指迅速运送粮草。

【出处】《汉书·主父偃传》:“又使天下飞刍挽粟。”

【示例】鸡肋蚕丛,尚烦戎略;飞刍挽粟,岂顾民生。 ——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

【第54句】:飞鹰走犬[fēi yīng zǒu quǎn]

【解释】指打猎游荡的生活。同“飞鹰走狗”。

【出处】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我如今欲待去消愁闷,则除是飞鹰走犬,逐逝追奔。”

【示例】却说曹爽正飞鹰走犬之际,忽报城内有变,太傅有表。 ——《三国演义》第一○七回

【第55句】:飞龙乘云[fēi lóng chéng yún]

【解释】龙乘云而上天,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得势。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夫有云雾之势而能乘游之者,龙蛇之材美之也。”

【示例】这对他来说就像飞龙乘云一样。

【第56句】:飞蛾投焰[fēi é tóu yàn]

【解释】蛾:像蝴蝶似的昆虫。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出处】明·汪廷讷《狮吼记·住锡》:“只因迷宿本,似飞蛾投焰,自取焚身。”

【第57句】:飞蛾投火[fēi é tóu huǒ]

【解释】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出处】《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示例】不然进入他家,如飞蛾投火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时悔之晚矣。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

【第58句】:飞遁离俗[fēi dùn lí sú]

【解释】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

【示例】我羡慕那种飞遁离俗的隐居生活。

【第59句】:飞蓬乘风[fēi péng chéng fēng]

【解释】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出处】《商君书·禁使》:“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第60句】:飞觥走斝[fēi gōng zǒu jiǎ]

【解释】指宴饮的酒器。

【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则为你诛夷了俺主公夺了天下,锯的他死尸骸做飞觥走斝。”

【第61句】:飞谋荐谤[fēi móu jiàn bàng]

【解释】以流言蜚语阴相攻讦。同“飞谋钓谤”。

【出处】清·曾国藩《毕君殉难碑记》:“忌君者日以次骨飞谋荐谤,迭相污染。”

【第62句】:飞必冲天[fēi bì chōng tiān]

【解释】一飞起来,就必定会冲上青天。比喻不干则已,一干就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来。

【出处】《韩非子·喻老》:“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与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第63句】:飞檐反宇[fēi yán fǎn yǔ]

【解释】飞檐:屋檐上翘其角更加突出,犹如飞翼;反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屋檐上翘,瓦头仰起。形容楼阁、宫殿等建筑外形精巧美观。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反宇业业,飞檐献献。”

【第64句】:飞蛾赴焰[fēi é fù yàn]

【解释】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同“飞蛾赴火”。

【出处】《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第65句】:飞砂转石[fēi shā zhuǎn shí]

【解释】形容风势狂暴。同“飞沙走石”。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胤传》:“风则折木,飞砂转石。”

【第66句】:飞遁鸣高[fēi dùn míng kāo]

【解释】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飞遁离俗。”

【示例】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第67句】:飞沿走壁[fēi yán zǒu bì]

【解释】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第68句】:飞粮挽秣[fēi liáng wǎn mò]

【解释】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出处】《隋书·食货志》:“既而一讨浑庭,三驾辽泽,天子亲伐,师兵大举,飞粮挽秣,水陆交至。”

【第69句】:飞苍走黄[fēi cāng zǒu huáng]

【解释】指打猎。苍,苍鹰。黄,黄狗。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其所营也,非荣即利,或飞苍走黄于中原,或留连杯觞以羹沸。”

【示例】[董桓]年四十馀,称雄一乡,性好武勇,所交游悉射皮饮胄、飞苍走黄之人。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

【第70句】:飞龙舞凤[fēi lóng wǔ fèng]

【解释】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宋·吴琚《念奴娇》词:“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

【示例】身穿一领飞龙舞凤赭黄袍,足踏一双云头绣口无忧履,手执一柄列斗罗星白玉圭。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七回

【第71句】:飞箭如蝗[fēi jiàn rú huáng]

【解释】飞:飞快,迅速;蝗:蝗虫。飞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虫一样多。形容激烈的战斗。

【第72句】:飞升腾实[fēi shēng téng shí]

【解释】飞:飞扬;腾:上升。指名声和实际都好。

【第73句】:飞鸿羽翼[fēi hóng yǔ yì]

【解释】羽翼:翅膀,引申为辅佐。象飞翔的大雁有翅膀。比喻得力的辅佐之人。

【出处】《管子·霸形》:“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第74句】:飞珠溅玉[fēi zhū jiàn yù]

【解释】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

【示例】船后跳动着飞珠溅玉,十分漂亮。

【第75句】:飞针走线[fēi zhēn zǒu xiàn]

【解释】走:跑。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

【出处】《祖堂集·洛甫和尚》:“问:'孤灯不自照,室内事如何?’师云:'飞针走线时人会,两边绣过却还稀。’”

【示例】若提起女工一事,飞针走线,出人意表。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

【第76句】:飞檐走脊[fēi yán zǒu jǐ]

【解释】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同“飞檐走壁”。

【出处】《天雨花》第十一回:“小的曾学过飞檐走脊的本事,还能飞石打人,百发百中。”

【第77句】:飞流短长[fēi liú duǎn cháng]

【解释】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出处】唐·沈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第78句】:飞蛾赴火[fēi é fù huǒ]

【解释】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出处】《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示例】你这样做,无疑是飞蛾赴火。

【第79句】:飞觥献斝[fēi gōng xiàn jiǎ]

【解释】觥、斝:皆古代酒器。指频频举杯。形容开怀畅饮。

【出处】元·无名氏《五龙朝圣》第四折:“年年贺遐龄永固,岁岁赞万乘明君,玳瑁筵飞觥走斝,金殿内瑞气氤氲。”

【示例】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起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第80句】:飞鸿踏雪[fēi hóng tà xuě]

【解释】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第81句】:飞将难封[fēi jiàng nán fēng]

【解释】飞将:飞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难:困难;封:赐封。飞将军难以封侯。泛指人不走运。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示例】只因这一番,有分教:甘棠有荫,空留后人之思;飞将难封,徒博数奇之叹。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

【第82句】:飞将奇数[fēi jiàng jī shù]

【解释】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奇数:命运不好。泛指人不走运。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老,数奇。”

【第83句】:飞文染翰[fēi wén rǎn hàn]

【解释】挥笔疾书。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卢程传》:“承业之曰:公称文士,即合飛文染翰,以济霸国,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公所能者何也。”

【示例】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

【第84句】:飞将数奇[fēi jiàng shù jī]

【解释】飞将:汉朝名将李广;数奇:命运不好。泛指人不走运。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老,数奇。”

【示例】时人以“飞将数奇”来形容李广的运气不佳。

【第85句】:飞砂走石[fēi shā zǒu shí]

【解释】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

【出处】唐·韩鄂《岁华纪丽·风》:“飞砂走石,风则从箕,月离于毕。”

【示例】狂风大作,飞砂走石,如同骤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0回

【第86句】:飞鹰奔犬[fēi yīng bēn quǎn]

【解释】放出鹰和狗去追捕野兽。指打猎。同“飞鹰走狗”。

【出处】唐·柳泽《上睿宗书》:“或打球击鼓,比周伎艺;或飞鹰奔犬,盘游薮泽。”

【第87句】:飞黄腾达[fēi huáng téng dá]

【解释】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示例】他进过种种培植新政人才的讲习班和训练班,虽然结果没有一项使他飞黄腾达。 ——沙汀《防空》

“飞”结尾的成语

【第1句】:展翅高飞[zhǎn chì gāo fēi]

【解释】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亦比喻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风凄云惨,鹤唳猿啼。便是那树上的鸟儿,也忒楞楞展翅高飞。”

【示例】吴吉昌像久困在笼中的鸟,一旦获得解放,他就要立即展翅高飞了。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第2句】:魄散魂飞[pò sàn hún fēi]

【解释】形容非常恐惧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示例】那女学生见逢之在前探头探脑,便也停住脚步,望了他几眼,更把他弄得魄散魂飞。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回

【第3句】:远举高飞[yuǎn jǔ gāo fēi]

【解释】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示例】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点检人间今古,问论语为赢局,底是输棋? ——宋·吴潜《八声甘州·和魏鹤山韵》

【第4句】: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shé wú tóu ér bù xíng,niǎo wú chì ér bù fēi]

【解释】比喻失去主导或羽翼,就办不成事情了。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当晚二更时分,天色微明,十五个头领,都在寨中纳闷,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嗟咨叹惜,进退无措。”

【示例】那城里一个小妖儿也没有了,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他见佛祖收了妖王,各自逃生而去。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七回

【第5句】:行步如飞[xíng bù rú fēi]

【解释】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李茇遇仙》:“至寺门下,觉身轻神逸,行步如飞,洎归舍,不复饮食。”

【第6句】:兔走乌飞[tù zǒu wū fēi]

【解释】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处】唐·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示例】我且花前沉醉,管甚个兔走乌飞,白发蒙头。 ——明·唐寅《春日花前咏怀》

【第7句】:六出纷飞[liù chū fēn fēi]

【解释】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大雪纷纷。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示例】尝值元旦日大雪,李昪六出纷飞,树顶枝头,浑如积玉,阶前砌畔,宛似堆银,身处其间,不啻琼宫见阙。 ——许慕义《宋代宫闱史》第三十回

【第8句】:魄荡魂飞[pò dàng hún fēi]

【解释】形容惊恐万状。

【出处】《黑籍冤魂》第三回:“到如今烟鬼满天下,闻得国家要行禁烟的命令,都吓得魄荡魂飞。”

【第9句】:胆裂魂飞[dǎn liè hún fēi]

【解释】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且说王观察见防营军作乱,吓得个胆裂魂飞。”

【示例】她被吓得胆裂魂飞了。

【第10句】:雷厉风飞[léi lì fēng fēi]

【解释】①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

【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部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转乾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示例】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 ——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

【第11句】:风起云飞[fēng qǐ yún fēi]

【解释】秋风起,白云飞。指触景伤怀。

【出处】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箫鼓鸣兮发戟歌。”

【示例】当时汾水楼船意,风起云飞尽感吁。 ——宁调元《燕京杂诗》

【第12句】:劳燕分飞[láo yàn fēn fēi]

【解释】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出处】《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示例】其谓他日劳燕分飞,各自西东,在天之涯地之角耶?(清·王韬《淞隐漫录·尹瑶仙》)

【第13句】:鱼跃鸢飞[yú yuè yuān fēi]

【解释】指万物各得其所。

【出处】《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示例】龙跳虎伏归毫底,鱼跃鸢飞入兴么。 ——太平天国·洪仁毒问德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