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教育格言合集五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司马光的教育格言合集五篇

司马光名言

【第1句】: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第2句】: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第3句】: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第4句】: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第5句】: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第6句】: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第7句】: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第8句】: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第9句】: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

【第10句】: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第11句】: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第12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第13句】: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第14句】: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第15句】: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第16句】: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第17句】: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第18句】: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第19句】: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第20句】: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第21句】: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第22句】: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第23句】: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第24句】: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第25句】: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第26句】: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第27句】: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第28句】: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第29句】:忍小忿而存大信。

【第30句】:有贤不能和,与无贤亦同。

【第31句】: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第32句】: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第33句】: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第34句】: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第35句】: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第36句】: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第37句】: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第38句】: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第39句】:口有蜜腹有剑。

【第40句】: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第41句】: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第42句】:英雄无用武之地。

【第43句】: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第44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第45句】: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第46句】: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第47句】: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第48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第49句】: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第50句】: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第51句】: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第52句】: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第53句】: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第54句】: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第55句】: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第56句】: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第57句】: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第58句】: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第59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第60句】: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第61句】: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第62句】: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第63句】: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第64句】: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第65句】: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第66句】: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第67句】: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第68句】: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第69句】: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第70句】: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第71句】: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第72句】: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第73句】: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第74句】: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第75句】: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第76句】: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第77句】: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第78句】: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第79句】: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第80句】: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司马光的千古名言

【第1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第2句】: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

【第3句】:"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司马光《资治通鉴》"

【第4句】: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第5句】: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司马光《资治通鉴》

【第6句】: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第7句】: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第8句】:不爱其亲,焉能爱自己??司马光《家范》

【第9句】: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司马光

【第10句】:"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初夏》"

【第11句】: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第12句】: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家范》

【第13句】: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司马光

【第14句】: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第15句】: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第16句】: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第17句】:家庭和睦之道:忍忍忍??司马光《家范》

【第18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第19句】: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第20句】: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第21句】: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司马光《西江月》

【第22句】:忍小忿而存大信?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

【第23句】:【原文】《周易》: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司马光《家范》

【第24句】: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

【第25句】: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司马光

【第26句】: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第27句】:口有蜜腹有剑?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第28句】:"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第29句】: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司马光《瞑目》

【第30句】: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第31句】: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司马光

【第32句】: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唐纪十?太宗贞观六年》

【第33句】: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第34句】: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第35句】: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司马光

【第36句】: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光

【第37句】:剑客苍鹰队,将军白虎牙。分兵逻?水,纵骑猎鸣沙。浪有书藏袖,难凭信达家。不堪闻晓角,吹尽落梅花?司马光《塞上》

【第38句】: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第39句】: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第40句】: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司马光

【第41句】: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第42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

【第43句】: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第44句】:”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

【第45句】: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精选司马光的千古名言名句

【第1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第2句】: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

【第3句】:"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司马光《资治通鉴》"

【第4句】: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第5句】: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司马光《资治通鉴》

【第6句】: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第7句】: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第8句】:不爱其亲,焉能爱自己——司马光《家范》

【第9句】: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司马光

【第10句】:"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初夏》"

【第11句】: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第12句】: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家范》

【第13句】: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司马光

【第14句】: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第15句】: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第16句】: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第17句】:家庭和睦之道:忍忍忍——司马光《家范》

【第18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第19句】: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第20句】: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第21句】: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司马光《西江月》

【第22句】:忍小忿而存大信。——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

【第23句】:【原文】《周易》: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司马光《家范》

【第24句】: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

【第25句】: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司马光

【第26句】: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第27句】:口有蜜腹有剑。——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第28句】:"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第29句】: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司马光《瞑目》

【第30句】: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第31句】: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司马光

【第32句】: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唐纪十·太宗贞观六年》

【第33句】: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第34句】: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第35句】: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司马光

【第36句】: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光

【第37句】:剑客苍鹰队,将军白虎牙。分兵逻圁水,纵骑猎鸣沙。浪有书藏袖,难凭信达家。不堪闻晓角,吹尽落梅花。——司马光《塞上》

【第38句】: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第39句】: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第40句】: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司马光

【第41句】: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第42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

【第43句】: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第44句】:”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

【第45句】: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司马光名言名句80句

【第1句】: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第2句】: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第3句】: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第4句】: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第5句】: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第6句】: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第7句】: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第8句】: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第9句】: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

【第10句】: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第11句】: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第12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第13句】: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第14句】: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第15句】: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第16句】: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第17句】: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第18句】: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第19句】: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第20句】: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第21句】: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第22句】: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第23句】: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第24句】: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第25句】: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第26句】: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第27句】: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第28句】: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第29句】:忍小忿而存大信。

【第30句】:有贤不能和,与无贤亦同。

【第31句】: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第32句】: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第33句】: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第34句】: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第35句】: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第36句】: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第37句】: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第38句】: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第39句】:口有蜜腹有剑。

【第40句】: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第41句】: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第42句】:英雄无用武之地。

【第43句】: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第44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第45句】: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第46句】: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第47句】: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第48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第49句】: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第50句】: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第51句】: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第52句】: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第53句】: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第54句】: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第55句】: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第56句】: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第57句】: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第58句】: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第59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第60句】: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第61句】: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第62句】: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第63句】: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第64句】: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第65句】: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第66句】: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第67句】: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第68句】: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第69句】: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第70句】: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第71句】: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第72句】: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第73句】: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第74句】: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第75句】: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第76句】: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第77句】: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第78句】: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第79句】: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第80句】: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