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东平王格言不外集锦70句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守东平王格言不外集锦70句

高中语文《东平宪王刘苍传》原文及译文

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帝览奏,即还宫。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不听.。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五年,乃许还国。

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

六年冬,苍上疏求朝。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注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明年正月薨。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因泣下沾襟。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论曰: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注】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苍以天下化平 以:认为。

B.寻闻当遂校猎河内 寻:不久。

C.上疏归职,帝不听 听:允许。

D.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省:反省。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

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

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

(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

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

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派人(前往)征求(刘苍的)意见

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接受的)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

B.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

C.刘苍经历艰辛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

D.丁、周二位辅佐刘家几代人的'事实,侧面显示出刘苍的魅力。

12.文中说:“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结合文意,概括东平宪王的“好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第8句】: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第9句】:D(省:察看)

【第10句】:B((肃宗即位后,对刘苍的敬重和礼遇超过前代,诸王中没有人能够与刘苍相比较)

【第11句】:C(人事对应有误)

【第12句】:

(1)修治礼乐。太平安定后,与公卿大臣拟定了南北郊祭祀和冠冕车服等礼乐制度。

②以礼谏君.制止显宗皇帝在农事繁忙时打猎,制止肃宗皇帝想替设眹建立县邑的行为.

③进退有仪。当声望日降时,上疏请归;回朝朝见时,对自己“受恩过礼”表达不安。

④礼遇贤者。敬重丁牧、周栩等士人。

参考译文

东平宪王刘苍传,刘苍,建武十五年(40)封为东平公,十七年(42)进爵为王。刘苍少年时好读经书,颇有智慧,为人长得一脸好胡须,腰围粗壮,显宗十分爱重他。等到即位,封苍为骠骑将军,设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之上。永平元年(58),封苍之子二人为悬侯。二年(60)将东郡之寿张、须昌,山阳之南平阳、囊、湖陵五县加进东平国。这时中兴三十多年,四方没有忧患,刘苍认为天下化平,应修礼乐,便与公卿共同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四年(62)春,皇上车驾近出,观览城市房屋,不久听说将到河内狩猎,刘苍上书劝阻道“:臣听说时令,盛春农事很忙,不可聚众兴功。古书说:‘田猎不宿,食饮不享,出入不节,则木不曲直。’这是失春令的做法。臣知车驾今出,事从约省,所过之处吏人讽诵《甘棠》之德。即使这样,动作不依礼节,不是给四方示范。希陛下巡行田野,看看庄稼,消遥仿佯,按节而回。到了秋冬,才振威灵,整法驾,备周卫,设羽旄。《经》上说:‘抑抑威仪,惟德之隅。’(大意:人有威仪,如宫室之制。)臣不禁内心忧虑,伏自手书,求在陛下到达之处,表达一片至诚。”帝看了后,立即回宫。

刘苍在朝数年,做了许多有益之事,可自己觉得以至亲辅政,声望一天天高,内心有些不安,便上疏请求归职。帝优诏不听。以后多次陈上,辞语十分恳切。五年(63)才许还国。

肃宗即位,对刘苍的尊重恩礼超过前代,诸王没有谁能和他相比。后来皇帝想替原陵、显节陵修县邑,刘苍听说了,连忙上疏,皇上听从了,停止了作为。从此朝廷有可疑的政事,就派快马去征询意见。刘苍全心对答,都被采纳应用。

六年(62)冬,刘苍上疏求朝。第二年正月,皇上同意了。特赐装钱一千二百万,其余诸王各一千万。皇帝以为苍冒涉寒露,派谒者赐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使大鸿胪窦固执节在郊外迎接。帝便亲自循行邸第,预设帷床,钱帛器物无不充足齐备。刘苍认为受恩过礼,情不自安,上疏辞谢道:“臣听说贵有常尊,贱有等威,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至德广施,慈爱骨肉,既赐奉朝请,咫尺得见天仪,而亲自屈至尊,降礼于下臣,每次宴享接见,常常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臣非常害怕,的确内心不安,每会见,谦让得手足不知放在哪里为好。这不是给群下做榜样,安抚臣子的办法。”皇上看了奏折十分叹息,更加褒贵起来。

刘苍回国,疾病,皇帝用快马送御医,小黄门招扶,使者来往不断在路上。又设驿马千里,传问刘苍的起居。令四姓小侯诸国王主都集合到东平奔丧,前后赐钱共一亿,布九万匹。等到葬时,策写道:“惟建初八年三月己卯,皇帝说:咨王丕显,勤劳王室,亲受策命,昭于前世。出作蕃辅,克慎明德,率礼不越,傅闻在下。老天爷不长眼睛,不报上仁,让我一个人,早晚茕茕孑立,没有终极。今诏有司加赐鸾辂乘马,龙..九旒,虎贲百人,奉送王行。不是我的宪王,谁能蒙此恩德!魂如有灵,保此宠荣。呜呼哀哉!”刘苍立四十五年,子怀王刘忠嗣。

《东平宪王刘苍》阅读答案及译文

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帝览奏,即还宫。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不听.。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五年,乃许还国。

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

六年冬,苍上疏求朝。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注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明年正月薨。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因泣下沾襟。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论曰: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注】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

题目: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苍以天下化平 以:认为。

B.寻闻当遂校猎河内 寻:不久。

C.上疏归职,帝不听

听:允许。

D.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省:反省。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

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

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

(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

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

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派人(前往)征求(刘苍的)意见

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接受的)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

B.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

C.刘苍经历艰辛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

D.丁、周二位辅佐刘家几代人的事实,侧面显示出刘苍的魅力。

12.文中说:“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结合文意,概括东平宪王的“好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第8句】: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第9句】:D(省:察看)

【第10句】:B((肃宗即位后,对刘苍的`敬重和礼遇超过前代,诸王中没有人能够与刘苍相比较)

【第11句】:C(人事对应有误)

【第12句】:

(1)修治礼乐。太平安定后,与公卿大臣拟定了南北郊祭祀和冠冕车服等礼乐制度。

②以礼谏君.制止显宗皇帝在农事繁忙时打猎,制止肃宗皇帝想替设眹建立县邑的行为.

③进退有仪。当声望日降时,上疏请归;回朝朝见时,对自己“受恩过礼”表达不安。

④礼遇贤者。敬重丁牧、周栩等士人。

参考译文

东平宪王刘苍传,刘苍,建武十五年(40)封为东平公,十七年(42)进爵为王。刘苍少年时好读经书,颇有智慧,为人长得一脸好胡须,腰围粗壮,显宗十分爱重他。等到即位,封苍为骠骑将军,设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之上。永平元年(58),封苍之子二人为悬侯。二年(60)将东郡之寿张、须昌,山阳之南平阳、囊、湖陵五县加进东平国。这时中兴三十多年,四方没有忧患,刘苍认为天下化平,应修礼乐,便与公卿共同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四年(62)春,皇上车驾近出,观览城市房屋,不久听说将到河内狩猎,刘苍上书劝阻道“:臣听说时令,盛春农事很忙,不可聚众兴功。古书说:‘田猎不宿,食饮不享,出入不节,则木不曲直。’这是失春令的做法。臣知车驾今出,事从约省,所过之处吏人讽诵《甘棠》之德。即使这样,动作不依礼节,不是给四方示范。希陛下巡行田野,看看庄稼,消遥仿佯,按节而回。到了秋冬,才振威灵,整法驾,备周卫,设羽旄。《经》上说:‘抑抑威仪,惟德之隅。’(大意:人有威仪,如宫室之制。)臣不禁内心忧虑,伏自手书,求在陛下到达之处,表达一片至诚。”帝看了后,立即回宫。

刘苍在朝数年,做了许多有益之事,可自己觉得以至亲辅政,声望一天天高,内心有些不安,便上疏请求归职。帝优诏不听。以后多次陈上,辞语十分恳切。五年(63)才许还国。

肃宗即位,对刘苍的尊重恩礼超过前代,诸王没有谁能和他相比。后来皇帝想替原陵、显节陵修县邑,刘苍听说了,连忙上疏,皇上听从了,停止了作为。从此朝廷有可疑的政事,就派快马去征询意见。刘苍全心对答,都被采纳应用。

六年(62)冬,刘苍上疏求朝。第二年正月,皇上同意了。特赐装钱一千二百万,其余诸王各一千万。皇帝以为苍冒涉寒露,派谒者赐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使大鸿胪窦固执节在郊外迎接。帝便亲自循行邸第,预设帷床,钱帛器物无不充足齐备。刘苍认为受恩过礼,情不自安,上疏辞谢道:“臣听说贵有常尊,贱有等威,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至德广施,慈爱骨肉,既赐奉朝请,咫尺得见天仪,而亲自屈至尊,降礼于下臣,每次宴享接见,常常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臣非常害怕,的确内心不安,每会见,谦让得手足不知放在哪里为好。这不是给群下做榜样,安抚臣子的办法。”皇上看了奏折十分叹息,更加褒贵起来。

刘苍回国,疾病,皇帝用快马送御医,小黄门招扶,使者来往不断在路上。又设驿马千里,传问刘苍的起居。令四姓小侯诸国王主都集合到东平奔丧,前后赐钱共一亿,布九万匹。等到葬时,策写道:“惟建初八年三月己卯,皇帝说:咨王丕显,勤劳王室,亲受策命,昭于前世。出作蕃辅,克慎明德,率礼不越,傅闻在下。老天爷不长眼睛,不报上仁,让我一个人,早晚茕茕孑立,没有终极。今诏有司加赐鸾辂乘马,龙..九旒,虎贲百人,奉送王行。不是我的宪王,谁能蒙此恩德!魂如有灵,保此宠荣。呜呼哀哉!”刘苍立四十五年,子怀王刘忠嗣。

高中语文《张范传》原文及译文

张范(?―212年),字公仪,河内脩武(今河南获嘉)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司徒张歆之孙,太尉张延之子。出身于名门世家,后来成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官员。性格恬静乐道,不爱荣华、名利,他不追求官职,喜欢帮助穷人,家无余财,内外的穷人、孤寡都十分敬重。对于外来所赠更始终不用,当张范死去后,将其全部归还。下面是高中语文《张范传》原文及译文,快来看看吧!

原文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馀,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

译文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太傅袁隗想把女儿嫁给张范,范推辞不接受。他性格恬静,乐于道义,淡泊名利,从不接受公荐,其弟名承,字公先,也是知名人士,由于做人方正而被征召,任命为议郎,又升任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想聚合亲信与天下共起讨伐董卓。承之弟张昭时任议郎。恰从长安来,对承说:“一在想讨伐董卓,寡不敌众,而且又只有一些大臣的计谋和百姓,士子都没有经常安抚,兵士没有训练,难以成功,董卓如果抵挡天下的讨伐,得不到道义上的支持,其统治本来就不稳固、长久,不如先呆在一个地方等待时机行动,然后才能实现志向。”承同意了张昭的建议,于是他解下印绶,辞官不做,从小路回家乡,与张范一同在扬州隐居。袁术准备好厚礼招请他们,张范假称有病而不能前往,袁术没有强逼他。然后派人请张承与他相见,袁术问他:“往昔周朝衰落,于是有了称霸的桓、文二帝;秦国丧失法度,汉朝把天下接管过来而以法度治理,现在我拥有广阔的土地,众多人口,想效法汉高祖主事,称霸天下,你有何意见?”张承回答说:“称霸之资在于道义而不在强大。假如你以道义而取天下,即使只有一个人的力量,而成就王业,不足为难。但是如果超越本分,自比在上位者,逆时而行,为人民所弃,谁能使他兴旺发达起来?”于是袁术不高兴。在这时,太祖将要进军冀州,袁术又问他:“如今曹操要以弱兵三千,抗拒十万大兵,真可谓不自量力!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呢?”张承于是说:“汉朝虽然不修文德,但是天命没有改变,而今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即使抵抗百万之众也可以了。”袁术于是脸现怒色不高兴,张承就离开袁术回到扬州。

太祖平定冀州,派使者迎请张范,张范因为得病而留在彭城,他让张承去见太祖。太祖表奏他为谏议大夫。范之子陵和承之子戬被由东强盗抓住,张范直接到强盗住所去要还二子侄,强盗只把张陵放回,范谢道:“诸君把儿子相还,已经十分厚道了,但是以人之常情,虽然爱怜自己的孩子,然而我却可怜幼小的张戬,请把张陵换回张戬。”强盗被他的大义所感动,把两个孩子都还给了张范。太祖从荆州回来,张范得以在陈州见到他,任张范为议郎,参谋丞相军事,范非常得太祖的敬重。每当太祖征伐之时,常让范和邴原留在许都,辅佐太子。太祖对文帝说:“如有什么行动,一定要向这二人咨询。”磁子以子孙之礼相待他们。他经常救济穷困人家,家中无多余的资财,远近孤寡都归附到他那里。别人对他的赠遗他从不反对,但也不用它们,等到他们走的时候,都把它归还回,张范在建安十七年去世。

阅读题

【第1句】: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妻:嫁给

B、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如:实现

C、术作色不怿,承去之色:脸色

D、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逆:迎接

【第2句】: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敢言而敢怒

B、今孤以土地之广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师不必贤于弟子

D、然吾怜戬之小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第3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卓作乱时,张范之弟张承想要集合亲信与天下豪杰一起讨伐董卓,后在其弟张昭的劝阻下作罢,张承就辞官不做,和张范一起在扬州归隐。

B、张范兄弟俩在扬州归隐,袁术准备好厚礼招请他们,张范假称有病而不前往,袁术没有强逼他。

C、张范参谋曹操军事,并且深得曹操信任。每当太祖征伐之时,常让张范留在许都,辅佐太子,太子以对待子孙之礼相待。

D、张范救济抚恤贫困的人,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本地和外地的孤儿寡母都来投靠他。从中可以看出张范“乐道”的性格。

【第4句】: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3分)

(2)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4分)

(3)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3分)

参考答案

【第1句】:D(A项中的“而”,都是连词,前者是“而且”的`意思,表示递进;后者是“可是”、“但”、“却”的意思,表示转折。B项中的“之”,都是助词,前者是“的”的意思;后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C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前者是“在”的意思;后者是“比”的意思,表示比较。D项中的“然”,都是连词,“但是、然而”的意思。)

【第2句】:C(应为太子以子孙的礼节对待他。)

【第3句】:①张承同意了张昭的建议,于是他解下印绶,辞官不做,从小路回到家乡,与张范一同在扬州隐居。(3分,译出大意1分,“然”“间”翻译准确各一分)

②假如以道义而取天下,即使只有一个人的力量,而成就王业,不值得当成难事。(4分,译出大意1分,“虽”“资”“兴”翻译准确各1分)

③如今曹操要以弱兵几千,抗拒十万大兵,真可谓不自量力!(3分,译出大意1分,“弊”“敌”翻译准确各一分)

高中语文《左思传》原文及译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第13句】: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 著:放置,安放 B.思造而示之 造:拜访,探访

C.世咸贵远而贱近 贵:显贵,地位高 D.专意典籍 意:放在心上

【第14句】: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第16句】: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2)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3)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参考答案】

【第13句】:

答案 C解析 贵:崇尚,重视,以为宝贵。

【第14句】:

答案 B解析 ①父亲对左思少时的`评价;②属于创作《齐都赋》之事,与创作《三都赋》无关;⑥左思对其他典籍的研究。

【第15句】:

答案 D解析 A项“出身寒微”牵强,文中无根据,“书信重修饰”表述错误。B项赋写成,当时人并未重视。C项“都是不可缺少的”说法过于绝对。

【第16句】: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

(1)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

(2)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

(3)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

【参考译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几年后,因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