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崔瑗表达谦虚的句子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座右铭崔瑗表达谦虚的句子

【第1句】: 崔瑗的座右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崔媛的座右铭翻译为:房屋高大众多,必定弄浊了你的来纯真。

金子和宝贝满堂,将会弄乱你的精神。美味带来灾祸,美女将使你身危。

想要高爬反自而坠落下来,想要发财结果却更贫穷。控制感情,堵塞欲望,是老子所珍重的。

周庙里的铭文,为孔子所遵守。你的口一定要谨慎,不违逆当时的社会,把光荣和尘浊同样看待。

不要bai说人处于静寂之中,人家就不知道你。不要说你处于暗室,就可胡作非为。

应该把独处与同人群共处一样看待。见着幸福,不要抢先去取得,这样就不会与祸患为邻。

保持清虚玄静和质朴的本色,不要违du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经常像面临深渊那样戒慎恐惧,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纯真。

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zhi,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dao,才回到故乡。

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

【第2句】: 崔瑗《座右铭的译文

译文: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隐藏自己的真心,不要盲动,审度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

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柔弱是生存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强好胜,刚强者必死。浅陋固执刚直,小人却以此为美德而坚持。

君子悠悠,内敛而不锋芒毕露,别人就难以估摸透啊!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出处:《座右铭》是东汉崔瑗所作铭文,全文共20句,100字,抒发了作者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立场,其中每两句构成一个意思,而且这两句的意思往往又是相反、相对甚至相矛盾的。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立、矛盾,突出了主观选择的价值和意义,反映了当时较为普遍的价值观念。

扩展资料

“座右铭”指为人处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它可以是一两句言简意赅的话,也可以是一句诗、格言或谚语,座右铭的作用是激励和约束自己。这个词最早见于《文选-崔瑗(座右铭)》。

吕延济提注:“瑗兄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东汉的崔瑗喜欢意气用事。他的兄长崔璋被别人杀了,崔瑗替哥哥报仇后,四处逃命。等到朝廷特赦的时候才得以重回家乡。

为此,他做了一篇铭文,告诫自己行事不可鲁莽。由于放在座位的右边,所以就叫“座右铭”关于铭有两种含义:

一是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称颂功德的文字。如中国古代的“金铭”“墓志铭”等。

二是自警的文字,如“座右铭”。但最初的“铭”却是一种盛酒的器皿。相传春秋时期,齐人为纪念齐桓公修了座庙宇。里面摆放着一种装酒的器皿,叫欹器。

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前往拜庙,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着;把酒或水倒进去一半,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是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告诫不可骄傲自满。”

从孔子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的“座右铭”是一种“物铭”,与欹器有关。现在的“座右铭”通常指我们最信奉的格言或警句,很多是名人名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座右铭,以之鞭策自己不断去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座右铭

【第3句】: 请教崔瑗的《座右铭》全文及解释,感恩

【原文】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行行鄙夫志 ,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上面提到的),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第4句】: 表示谦虚的名言

【第1句】: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它的花朵来报答。——[印度]泰戈尔

【第2句】: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西汉]魏相

【第3句】: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三国]诸葛亮

【第4句】:虚已者进德之基。——方孝孺

【第5句】: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唐]魏徵

【第6句】: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明]冯梦龙

【第7句】: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明]王阳明

【第8句】: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清]朱舜水

【第9句】: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清]申居郧

【第10句】: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清]张廷玉

【第11句】: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明]申涵光

【第12句】: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清]谭嗣同

【第13句】:谦以待人,虚以接物。——鲁迅

【第14句】: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第15句】: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富兰克林

【第16句】: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第17句】: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 ——徐特立

【第18句】: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安徒生

【第19句】: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第20句】: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第5句】: <<座右铭>>崔瑗"无道人之短"译文

译文: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隐藏自己的真心,不要盲动,审度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 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

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柔弱是生存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强好胜,刚强者必死。

浅陋固执刚直,小人却以此为美德而坚持。 君子悠悠,内敛而不锋芒毕露,别人就难以估摸透啊!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

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出处:《座右铭》是东汉崔瑗所作铭文。

创作背景:曾有打车吕延济题注说崔瑗的兄长崔璋被别人杀了,崔瑗就手刃他的仇敌,然后逃命,被赦免才得以逃脱。于是作此铭来警醒自己,又因为经常放在座位右边,于是叫做座右铭。

扩展资料 背景 据《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人,锐志好学,素有宏远抱负。但由于年少时,锐气太盛,好凭意气用事,以至于为报兄仇而杀人,闯下大祸,亡命天涯,后幸遇大赦而得重返故里。”

经过此次人生波折,崔瑗开始深刻反省,检点自己因血气之勇而造成的恶果:不仅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更使时光空抛,学业荒废,内心非常悔恨。经过深思熟虑,便援笔作了一篇铭文,“尝置座右”,朝夕对照。

言必信,行必果,一丝不苟践行诺言,终于卓有建树。崔瑗“高于文辞,尤善章草”,闻名遐迩,就连有“草圣”张芝拜他为师。

他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

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他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草圣”的书法家。“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

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 《后汉书》为他专列《崔瑗传》,他的《座右铭》被《文选》收录,这些都是对他的人品学问的充分肯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座右铭。

【第6句】: 表示谦虚的句子

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 -- 邓拓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 毛泽东

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 徐悲鸿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 华罗庚

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 -- 歌德

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 普列汉诺夫

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 -- 巴甫洛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第7句】: 提醒自己要谦虚的座右铭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张咏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 陈毅

•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王阳明

•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 谭嗣同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 申居郧

•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 张廷玉

•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 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 —— 冯雪峰

• 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 —— 冯雪峰

•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毛泽东

• 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 —— 王进喜

•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 葛洪

•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 —— 魏相

•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 张咏

• 虚已者进德之基。 —— 方孝孺

• 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 —— 朱舜水

【第8句】: 表示谦虚的名言一共有哪些

•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 魏徵 •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 申居郧 • 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

—— 徐特立 • 一分钟一秒种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

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 徐特立 • 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

—— 邓拓 • 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 —— 邓拓 •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 毛泽东 • 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 徐悲鸿 •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 华罗庚 • 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 —— 歌德 • 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

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 普列汉诺夫 • 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

—— 巴甫洛夫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 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 —— 简文帝 •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范晔 •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徵 • 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 宋濂 •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 聂大年 • 啊!夸奖的话,出于自己口中,那是多麽乏味! —— 孟德斯鸠 • 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 富兰克林 •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 谢觉哉 •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 苏轼 • 当我历数了人类在艺术上和文学上所发明的那许多神妙的创造,然后再回顾一下我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简直是浅陋之极。 —— 伽利略 • 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说话的时候,有了机会,方才可以谦逊地把问题提出,向人学习。

—— 约翰•洛克 • 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 富兰克林 • 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

—— 别林斯基 • 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 安徒生 • 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 —— 贝弗里奇 •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 贝尔纳 •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

—— 高尔基 • 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 邓拓 • 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

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 卢梭 •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 莱辛 • 卑鄙和高傲的动机只会满足愚人、武夫、人类的侵略者和掠夺者的贪于,人们应当放弃这种动机,不要让这些诱人的饮料再麻醉那些自命不凡之徒! —— 圣西门 • 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 黑格尔 • 蠢材妄自尊大,他自鸣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讥笑奚落的短处,而且往往把应该引为奇耻大辱的事,大吹大擂。 —— 克雷洛夫 • 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

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麽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 巴甫洛夫 • 决不要陷于骄傲。

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 巴甫洛夫 • 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 斯大林 • 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 斯宾诺莎 •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诸葛亮 • 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

—— 申居郧 •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 朱熹 • 骄傲的人喜欢见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而厌恶见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