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怎么做(分享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怎么做(分享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第1句】: 品读精炼、生动的写景状物语言。

【第2句】: 体味童真童趣,感受成长的快乐,感悟文章的意境美、韵味美和情感美。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语言清新、板块明晰,从文章题目即可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所以教学时可抓住课文精髓,提炼出精当的教学内容,用两个形式精萃、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本单元学习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百草园,走进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走进三味书屋,感受多滋多味的读书生活。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前导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2﹒默读全文,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

明确: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3﹒补充介绍《朝花夕拾》,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学习提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们或暗示文章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强化文章主旨,或亮出作者观点,等等。我们要善于抓住文题所透露的丰富信息来指导阅读。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明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及过渡段。

明确:课文1-8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为过渡段。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题

1﹒主问题:作者开篇即说: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朗读、圈点、评议第一部分,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明确:

·作者对百草园是非常喜爱的。文章第一段直接流露出对百草园的无限喜爱之情,作者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概括了百草园给“我”童年带来的无限快乐。第二段通过描写把这种快乐具体化了。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淡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要轻读,这是“抑”的部分,它们所引领的部分朗读时语速稍缓,语调柔和,要体现作者回忆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要重读,这是作者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带夸张而多变的语调,表现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此处不妨多费点功夫,让学生逐句揣摩和朗读。)

·“美女蛇的故事”气氛似乎有点阴森、恐怖,与前边的写百草园的春夏景色的欢快活泼的气氛不大一样,但也是在写百草园的乐趣。因为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怪异、想象奇特,很有点剑仙侠客降魔伏妖的味道,听长妈妈讲这些古里古怪、鬼里鬼气的故事,也是百草园的乐趣之一。朗读这一段时要注意读出神秘、玄妙的语气,表现出作者借玄妙的记述表现儿童的神奇欢乐。

·“雪地捕鸟”部分,由细致的动作描写来表现童趣,朗读时注意体会作者对百草园热爱迷恋的感情。(这两部分可让学生绘声绘色进行想象性朗读或讲故事表演,以体会作者情感。)

·故事前后的文字是往事与回忆的衔接性语言,要读出作者宽慰反讽的叙述语调。

(2)小结: 我发现“百草园”这个名字中“百”字用的最好,因为百草园的生活的确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

(3)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领悟作者深情。

明确:这两个感叹句,简直就把百草园的这些小生灵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临别时难舍难分,还要与这些朋友道别。

2﹒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1)学生朗读、圈、点、评议,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明确:

·“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与快乐自由的“百草园”童年生活一样,充满了童真和稚趣,感情的基调依然是欢乐的。

·“我”对“三味书屋”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从“我”问老师何为“怪哉”的奇思妙想,从“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子书”“人声鼎沸”的热闹读书场面,从先生“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略带迂腐的神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味书屋的风趣和快乐。

·在三味书屋学习中的嬉戏和顽皮,如:爬上花坛折腊梅、攀上桂树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以及玩纸盔甲等都让人感受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仍然是充满了童趣和欢乐的,这与“百草园”的快乐自由是相连贯的。

·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陈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充满了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满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作者极为欢心,更不用说与众多伙伴在一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心的唱读、老师入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作者至今仍是满怀留恋与依依之情的。

(2)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体味到了三味书屋生活的多滋多味,更欣赏到了散文“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至高境界。

(3)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

(讨论后各抒己见,说“异”说“同”都行,言之成理即可。)

明确:

·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出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某种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3﹒主题归纳。(参考课后练习一进行)

明确:课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五、品读课文,学习语言,感悟情趣美

1﹒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自由地朗读。

2﹒说说你喜爱的理由。教师注意相机点拨,重点强调这篇散文不仅写景细致,且景中有情。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使读者感到此情此景亲切可爱;使人爱文中的景,更爱景中的情,更爱有这种天真感情的儿童。

3﹒你能仿照说一段话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文语言学用点:

关联缀景,条理分明的……

摹形状物,惟妙惟肖的……

简笔勾勒,形象传神的……

场景描写,渲染气氛的……

词句反复,表现深情的……

精彩用词,传达独特感受的……

动词连用,清晰交代过程的……)

六、收束全课

结语:其实不管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都成了作者童年生活中永远闪光的记忆,鲁迅先生采撷晨光中最美的花朵,追忆似水流年。我们从中不但可以捕捉到先生的成长足迹,体味到文中的童心童趣,而且可以学到他那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希望同学们珍惜童年,珍惜我们人生最美好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