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划分标准以及常用句子)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划分标准以及常用句子)

  一、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在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又划分为三种形态:

【第1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一种或几种实物。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水是万物之源”。他把世界的本原简单的归纳为“水”。这就具有一种古朴性。所以在考试中我们可以去抓住一些关键词去迅速进行判断。

  关键词法: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气、阴阳

【第2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随着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它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原子。但是它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在考试中通常以直接记忆的方式考察。

  缺陷性: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归结为“原子”。但历史观是唯心的,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个人意识决定的。因此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被称作半截子唯物主义。例如:“如果没有李世民就没有贞观之治”。这句话就历史唯心了。他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全凭借个人的意志决定,忽略了社会历史人物的活动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第3句】: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二、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又分为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这是考试中的易错知识点。

【第1句】: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人的精神。

  关键词法:我、心、吾、人

  例如:我思故我在、吾心即宇宙、人是万物的尺度

【第2句】:客观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脱离物质世界的“客观精神”。

  关键词分类法:神与宗教:上帝创世界、女娲造人

  老子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理学:理在事先

  宿命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神的旨意

【第1句】: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2)庄子:万物与我为一。

  (3)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万物皆在我心中。

  (4)王阳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5)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6)陆九渊:心即理。

  (7)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8)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9)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10)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11)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12)贝克莱:物质是观念的集合。

  (13)马赫:物是感觉的复合。

  (14)尼采: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15)叔本华: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

  (16)叔本华: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17)波格丹诺夫: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

  (18)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19)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20)毕尔生: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21)柏格森:事物的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第2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鬼神论。

  (2)道理论。

  (3)绝对观念论。

  (4)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5)人为天命所主宰。

  (6)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7)老子: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8)老子:道生万物。

  (9)庄子: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10)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11)程颐:万物皆是一理。

  (12)程颐:有理则有气。

  (13)程颐:天者,理也。

  (14)班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15)朱熹:有是理,后生是气.

  (16)朱熹: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7)朱熹:理在物先,理在事先。

  (18)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19)黑格尔: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20)黑格尔: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21)黑格尔: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22)黑格尔: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

  (23)柏拉图:理念世界。

  (24)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