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告诉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联性)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告诉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联性)

为什么坐在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上课,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结果?

我给你做个比喻。你听懂这个故事,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1

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一座桥,走100步才能过桥。学生在这头,老师在那头,学生走过这座桥,就相当于学会了知识。

一般的情况是:学生往前走50步,老师走50步,成功接到学生,带他过桥。

优秀的老师能走70步、80步。那些只能走二、三十步的学生,也能被老师接到,成功过桥。

但是,即便老师走了80步,如果你只往前走15步,你和老师之间还差5步。别说5步,就是差1步,你都学不会。

上课跟不上,基本没希望。

你可能会问:有没有老师能够走100步,带着自己过桥,自己一步都不用走?这是不存在的,那是老师学习,不是你自己学习。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学习高手,但如果你自己不往前走,上帝也帮不了你。你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老天只帮助自助者。

人不自度,佛何以度人?

2

追上多数人

一个班级里的多数学生都能走完50步,这时候老师会怎么办?即便老师有能力走70步、80步,他也只会走50步,带着那些已经走完50步的学生,一起走过桥。

是老师懒、不负责任吗?当然不是。这对整个班级来说,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花一个小时给一个落后的学生提高10分,和花半个小时让10个学生提高10分,后者性价比更高。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

所以,如果你不能赶上班级的平均水平,哪怕就是差一步,也可能跟不上进度。这时候怎么办?

办法一:课后想办法,补课刷题;

办法二:课上想办法。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其实就是给你递绳子。比如老师走了50步,你走了45步,老师提问题,看你是否跟上了?这是帮你往前拽了5步,这样你就能跟上老师的进度。

如果老师不提问怎么办?那你自己就要主动提问,抓紧搞懂,这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方法。

办法三:课下想办法。平时的自习,老师的答疑,或者课间休息……你要抓紧一切时间,去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你自己不会,只能自己想办法,尽快缩小和别人的差距。学习就是这样,一步错,就容易步步错。

主动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3

主动

人的能力是不断变化的。有的人越学越好,有的人越学越差,为什么?

能够走50步以上的学生,处于中等水平以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他们踮踮脚、伸伸手,就能够到。他们看到希望,就有动力继续努力,自己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慢慢的,自己就能走完60步、70步。

那些走50步以下的学生,由于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经常遭遇挫折和失败,就会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就会越学越差,慢慢的只能走40步、30步。即便这时候老师多走几步,想过来拉你一把的时候,也拉不动了。

越是主动的学生,学习越好,越会见到成果,越会更加主动,这就是良性循环;越是被动的学生,学习越差,越见不到成果,越会更加被动,这就是恶性循环。

越是主动的学生,老师教的越轻松,只需要轻轻的推一把,他就能学得越来越好;越是被动的学生,老师教的越累,拼命往前拉他也原地不动,最后老师也会放弃他。

学习这件事,归根结底要靠自己。多么好的老师,只能帮你一阵子,不能帮你一辈子。如果你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有没有好老师都不重要,因为你自己会主动找到更多更好的资源,去帮助你实现学习的目标。

学霸不是教出来的,本质上都是自主学习。

4

为什么坐在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上课,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家长很容易把这个原因推给老师不负责、孩子没天赋。推卸责任是很容易的,真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很难的。

学习这件事,不怕慢,就怕站,更怕走弯路、走岔路。你刚开始学得快慢不重要,知道自己学习是快是慢很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最重要。

只要你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即便你刚开始只能走十步二十步,也有希望成功走到胜利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