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一朝入梦终身不醒读红楼梦有感)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红楼梦读后感(一朝入梦终身不醒读红楼梦有感)

以前不喜《红楼梦》,皆因其描述人物关系的纷繁复杂和生活琐屑的枯燥无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次数的增加,愈发惊叹于红楼之精妙,人物刻画之惟肖,蕴含哲理之深奥,可谓“红楼一梦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不愧为中华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近日苦等CSC结果,内心焦躁,暂无心学术,便重读脂砚斋版书籍,赏87年央视版剧情,不觉感同身受,郁郁寡欢,心中有千言万语,但求一吐为快。

一、四点拙见:

其一,我认为《红楼梦》一书曹公当年是完成的,首先,作者一般是完成了小说,才会写序或者跋的。其次,脂砚斋评注中明确表示“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这其实就是明明白白在告诉我们,曹雪芹编撰的《红楼梦》,是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的,也就是说,《红楼梦》是完整的,是写完了的。但是至于后半部分为什么会遗失,有人说是借阅和传抄过程中丢失,但是我更倾向于是由于书中结局影射了康熙和雍正年间的宫阙之事,而被清政府秘密的抽撤和销毁了。

其二,高鹗的续本虽是好意,但却是“伪续”,细读过红楼梦的朋友们都会发觉,后四十回读起来感觉怪怪的,贾府由盛转衰后又开始复苏了,宝哥哥居然好好读书了,还说“晴雯到底是个丫头,也没有什么大好处”,难道之前对晴雯的好都是假的?林妹妹也懂得人情世故了,明明是为了还泪报恩而来,死之前却说出“宝玉,你...”这样心不甘情不愿这样的话,我永远不能原谅高鄂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林妹妹身上,况且高鹗的的思想、气质、手笔、灵智境界与曹公不可同日而语。呜呼痛哉!不能完整读一遍曹公的《红楼梦》真是平生一大憾事。

其三,蒋和森教授曾说“红楼梦既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但当前红学家良莠不齐,有些所谓专家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居然分析得出秦可卿是皇帝的女儿,贾元春原型是年世兰,并且死于宫斗的结论,顷刻间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居然沦为《后宫甄嬛传》,请问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求真精神何在,我对那些曲解原著的解读表示极大愤慨,请不要玷污名著,谢谢。

其四,87央视版《红楼梦》质量之高前无古人,考虑当下社会的浮躁也必将后无来者,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成为千古绝唱,后来再难有超越者,她把林黛玉那种多愁善感、体态纤弱、楚楚可怜的性格特征演绎得淋漓尽致。可惜戏如人生,自古红颜多薄命,希望化身为绛珠仙子的林妹妹在天尽头不再流泪。

二、四大家族的兴衰

有人说,康熙帝六次南巡,最主要的贡献就是间接促成了红楼梦的写作,我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同这种说法的,曹家的败落虽然根本原因是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曹家当时选择站在了太子一边,结果四爷登基,他必然会对废太子一党展开清洗,但直接导火线却是由于曹家任职期间欠下的巨大亏空,而这些亏空多是康熙帝南巡造成的,康熙心知肚明不以责问,处处袒护,雍正却藉此为借口,下旨抄家,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曹雪芹,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败之境,虽使他体验了人生悲哀和世道的无情,却也砥砺他造就了千古奇书。

红楼梦中的贾府等四大家族的兴衰其实就是曹家兴衰的真实写照,曹雪芹的太祖曹邦彦曾追随多尔衮挥师入关,后血战姜襄于大同,在刀光剑影中建立起曹家基业;曾祖父曹玺是康熙爷的发小玩伴和御前侍卫,也就是《康熙王朝》中魏东亭的原型,曾捉拿鳌拜立下不世之功,而《红楼梦》中贾府祖先也是三、四次带兵出生入死才被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为后世子孙挣得家业,然后通过联姻,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连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然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贾府二代子孙勉强做个守成之君,后来儿孙“一代不如一代”,正如书中所言“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贾敬迷恋丹药,贾政迂腐无能,贾珍、贾赫荒淫无度,贾琏、贾蓉迷恋女色,宝哥哥也只是“脂粉英雄”,贾府居然没一个志于经济仕途的,“净是些偷鸡戏狗之辈,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而此时与贾府联姻的家族,林如海即林妹妹之父,虽是三品大员两淮巡盐使,但病死得早,史家业已衰败,堂堂史家大小姐湘云要亲自动手做女红,薛家出了个败家子“呆霸王”薛蟠,也日渐式微,王家独木难支,四大家族能苟延残喘和回光返照主要是由于两个人的存在——贾元春和王子腾。

贾元春,贾政之女,贾宝玉的亲姐姐,后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摇身一变成为皇亲国戚。王子腾,王夫人的亲哥哥,贾宝玉的亲舅舅,初任京营节度使,后擢九省统制,官至一品内阁大学士,手握军政大权,是四大家族的幕后终极大boss,正是由于这二人一文一武,一内一外,才将四大家族所做的违法乱纪之事遮盖住,也保的早已日薄西山的四大家族平安,贾琏曾说“以前就算有人告我们谋反都不怕”。没成想,十二月十九日,元贵妃突然病亡,王子腾在进京赴任大学士的途中,也突然因“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四大家族中的两大支柱在二十几天内突然先后暴死,直接导致了四大家族摧枯拉朽式的衰亡,荣国府被抄,老太太病逝,贾府一败涂地。每次看到此处,十分痛心,总在想一个家族中太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支撑局面,以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三、凄美的宝黛恋

文艺作品中的爱情故事能感动人的很多,但能像“宝黛恋”一样将爱情写到极致,男女主角又是这么诗意玲珑,爱情故事又是这么凄美动人的,这世间恐怕绝无仅有,我爱之,畏之,敬之,却为古今天下我等亿万之人所不能为之而叹之。

林妹妹原是灵河岸边快要枯死的绛珠仙草,幸得宝哥哥前世神瑛侍者用甘露之水灌溉,才得以幻化为人形,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于是,一段美丽神话,一段木石前盟,在人间上演了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林妹妹到尘世中来并不是为了嫁给贾宝玉,而是要用终生的眼泪来报答其在上天对自己的灌溉之恩,如此而已,这就注定了宝黛爱情的悲剧性和林黛玉命运结局的悲剧性。

人生若只如初见,特别是喜欢这一句话,因为初见的那一刻总是人生最美的瞬间,宝黛之间亦是如此。初次相见,她们,一个是眼中的翩翩公子,“骨格清奇非俗流”;一个是眼中的神仙妹妹,“娴静犹如花照水”;宝玉与黛玉的初次邂逅,揭开他们爱情的故事,而黛玉含酸,可以说是宝黛爱情萌芽的一个表现,林妹妹处处流露出对薛宝钗的醋意,而薛宝钗也总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出现,一再加剧林黛玉的不安,引发燕泣残红、黛玉吟诵葬花吟等风波。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宝黛式的爱情逻辑:为了爱得更深而不断试探,不断吵架,不断后悔,不断落泪,不断赔错,不断痛苦,不断和好……。

有人说林黛玉太能“作”而娶不得,我却坚信如果宝黛在一起的话,林妹妹一定会是很好的妻子,“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宝黛爱情经历了风风雨雨、吵吵闹闹,虽然在诉肺腑之后,彼此明了对方的心迹,感情日益深厚,但在贾府衰败的大背景下,还是无疾而终,只能以悲剧性的结局收场,林妹妹过早的辞世,宝玉出家,那彼此坚信的木石前盟的爱情,终究成为了一纸空话,如同梦一场。此刻,耳畔依旧传来的是那首悲伤感人的《枉凝眉》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四、红楼遗梦中的悲剧人物

【第1句】: 贾母,又称史太君,每次看到老太太慈眉善目的样子总会想起我奶奶,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见证了贾府的兴衰荣辱,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也是四大家族的精神支柱,但随着年事已高,面对着日趋衰败的贾府和不肖子孙无可奈何,中秋月夜预感大厦将倾却又无力无天,心里有苦但又说不出,荣国府被抄家时病亡,连场葬礼都没有。

【第2句】: 四春,“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冥冥之中暗示了她们悲剧。

贾元春,大写的心疼,一个弱女子用一己之力扛起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元妃省亲看似风光无限,背后辛酸谁人知,“那(皇宫)是一个不得见人的去处”,她拼尽全力护佑族人,却没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一场疾病,心力憔悴,香消玉殒。

贾迎春,实在可怜,性格木讷,人称“二木头”,说戳她一针都不知道“哎哟”一声,总之她是个老实到了极致的人,被贾赫5000两银子卖给了孙绍祖,“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王子腾病死后,贾家势微,她最后竟被孙绍祖活活家暴虐死,而贾政之流被人欺负到头上都不敢做声,试想如果她舅舅王子腾还活着,谁又敢动她一根毫毛。

贾探春,生不逢时,她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具备慧眼及勇气,有经世致用之才,“气恼起来,太太都要让她三分,二奶奶都奈何不得”,搜查大观园时,只有她敢站出来怒斥王熙凤,掌掴王善保家的,气场强大到无法直视,只可惜三姑娘生逢末世,且系庶出,又是女儿身,否则四大家族能靠她得以中兴也未可知,“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将来自有我的道理”这是三姑娘发自肺腑的一段话,结果怎奈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被送去和亲,“一帆风雨路三千”从此与家人万里相隔。

贾惜春,自幼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尤氏评价其为“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目睹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便剃发为尼。

【第3句】: 王熙凤,我佩服她,从小玩笑着就能杀伐决断,出手重、狠、快,三下五除二就能震慑住宁国府上百号人;善于察言观色,常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凤姐之才如放在当下,必能左右逢源,混得风生水起,只可惜最后随着王子腾的病逝,她在贾府的地位一落千丈,贾府衰败后病死在狱神庙,被胡乱抛尸于雪地中,生前何等不可一世的琏二奶奶,死后却落得了如此下场。

【第4句】: 尤三姐,性格刚烈,有侠女之范,为证自身清白拔剑自刎,令人可悲可敬。

【第5句】: 苦香菱,有命无运,历经命运千辛万苦转正,最后却死于难产,让人唏嘘不已。

【第6句】: 司琪与潘又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双双选择自杀殉情,足够震撼人心。

【第7句】: 俏晴雯,有林黛玉之风,虽心比天高,但命比纸薄,后被虐待致死,使人潸然泪下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