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结尾的诗句

2659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香火”结尾的诗句

为您整理了“香火”结尾的诗句49句,其中“香火”结尾的五言诗句23句,“香火”结尾的七言诗句26句。

“香火”结尾的五言诗句(23句)

【第1句】:好鸟亲香火,狂泉喷泬寥。——出自唐·齐己《怀天台华顶僧》

【第2句】:终召十七人,云中备香火。——出自唐·贯休《闲居拟齐梁四首》

【第3句】:殷勤结香火,来世上牛车。——出自唐·张谓《送僧》

【第4句】:长斋俨香火,密宴簇花钿。——出自唐·白居易《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

【第5句】:稚子添香火,闲僧阅藏经。——出自元·卢琦《游洞岭寺》

【第6句】:道人住香火,独先开净行。——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知命永和道中》

【第7句】:赤城玉京天,冠简奉香火。——出自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

【第8句】:为日添香火,中原正用兵。——出自晁说之《别一上人》

【第9句】:遮眼时翻书,静愿结香火。——出自邓深《次韵答杜友》

【第10句】:甲第依香火,栖心不离禅。——出自韩元吉《故宫使参政观文钱公挽词二首》

【第11句】:定许同香火,终参慧远师。——出自晃冲之《送僧》

【第12句】:昔者监香火,今焉裂芰荷。——出自刘克庄《发岳市三首》

【第13句】:通老奉香火,坐阅岁月移。——出自王之道《吊魏敏功赠住庵通老》

【第14句】:寂寞无香火,将迎几舫船。——出自杨万里《横山塔》

【第15句】:谁能奉香火,直作挂衣冠。——出自曾几《挽向伯恭侍郎三首》

【第16句】:殊适奉香火,禁直连六阁。——出自赵汝愚《送学士汪大奠归鄞》

【第17句】:君家双峰下,祝发事香火。——出自朱槔《葵道人之三山》

【第18句】:豪商供香火,骚客斗篇章。——出自晁公武《酆都观》

【第19句】:哀鸣寄香火,毁塔投其塼。——出自陈师道《礼武台坐化僧》

【第20句】:还来弄香火,幸不废书册。——出自高斯得《次韵詹丞贺得祠》

【第21句】:不应奉香火,为养谋禄廪。——出自楼钥《送王林叔推官分韵得锦字》

【第22句】:朝朝事香火,常念舍嚣烦。——出自王洋《观讲师有感》

【第23句】:不敢严香火,不敢具芝术。——出自王灼《范漕生日》

“香火”结尾的七言诗句(26句)

【第1句】:博山夜宿沈香火,帐外时闻暖凤笙。——出自唐·花蕊夫人《宫词》

【第2句】: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出自唐·李白《杨叛儿》

【第3句】:院中仙女修香火,不许闲人入看花。——出自唐·张籍《玉真观》

【第4句】:离丛自欲亲香火,抱节何妨共岁寒。——出自唐·杨巨源《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

【第5句】:君王若许供香火,神武门前早挂冠。——出自宋·李仁本《桂殿秋》

【第6句】:不向南华结香火,此生何处是真依。——出自宋·苏轼《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其略曰我梦扁舟浮震泽》

【第7句】:猿猱历历窥香火,日月纷纷付劫灰。——出自北宋·王安石《寄国清处谦》

【第8句】: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躬井硙。——出自宋·苏轼《龟山辩才师》

【第9句】:安得东归奉香火,晏坐终老甘三椽。——出自楼钥《次韵雷知院观音诗因叙家中铜像之详》

【第10句】:纷纷官吏走香火,往往聚落无炊烟。——出自项安世《次韵江陵曹令祈雨》

【第11句】:佛龛日近得香火,僧饭时容供粗粝。——出自张耒《淮阴太宁山主崇岳逮与予诸公游今年七十余耳目聪明筋力强壮奉戒精》

【第12句】:官冷何妨近香火,时容绝胜洗埃尘。——出自张耒《同鲁直无咎游启圣》

【第13句】:蒋侯山中伴香火,三年不厌长斋苦。——出自晁补之《用文潜馆中韵赠蔡学正天启》

【第14句】:宫墙数仞严香火,似胜萧萧野水滨。——出自方回《徐逊绵题三贤祠堂诗有云士死惟留姓与名天下第一议论也再赋二首》

【第15句】:何如老奉闲香火,醉卧林间了此身。——出自姜特立《养鸡抱犊摩诘语也戏广其说》

【第16句】:满庭荒草无香火,惟有禽声伴寂寥。——出自李厅《瓦庙》

【第17句】:互市贾胡共香火,专城战地再桑麻。——出自刘克庄《挽叶寺丞二首》

【第18句】:一纪时容奉香火,七旬遂许挂衣冠。——出自楼钥《书葛氏诗卷》

【第19句】:腊寒辟易沉香火,春意侵寻玉琯灰。——出自毛滂《春词》

【第20句】:六洞高人接笑谈,三泉隐客通香火。——出自秘仲威《游洞霄宫》

【第21句】:因循移病依香火,写得弥陀七万言。——出自秦观《题法海平阛黎》

【第22句】:时难只得同香火,莫听闲人说是非。——出自释道颜《颂古二十首》

【第23句】:晓殿千家供香火,旱天万里入风霆。——出自舒坦《题灵鳗庙三首》

【第24句】:薰炉宿得沈香火,暖欲春织暖玉笙。——出自宋无《宫词》

【第25句】:兵尘不动绵香火,万里东书寿一元。——出自王奕《题泰山仁安殿壁》

【第26句】:欲以残年奉香火,尘劳无计恋松关。——出自王之望《留题光相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