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名句和当时的心境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李白名句和当时的心境

李白虽被称赞为诗仙,但实际上,日子过得也不是非常逞心如意。也是经历过贬谪的诗人。大概就是“文章恨命达”的典范。而作为李白真是离开蜀地的落脚点的宜昌。李白的一生也只来过两次,一次是如同朝阳般的24岁,一次是日落西山的58岁。时隔二十年,李白的心境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只能从诗中去看了。

725年,至荆门山,有诗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五言律诗 押尤韵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荆门浮舟望蜀江(唐·李白)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725年,秋,于荆门山东下,有诗。

秋下荆门(唐·李白)七言绝句 押东韵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725年,赴江东途中,有诗寄蜀中友人。

江行寄远(唐·李白)  押陌韵刳木出吴楚,危槎百馀尺。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可以说此时的李白还是一片轻松的心态,看看好山,看看好水,思念一下朋友,表达一下人生志向。可谓是非常轻松愉悦了。

但是时隔20年,当他再次来到宜昌,却成了一片凄风苦雨的模样。

758年冬,流放途中,入三峡,有诗。

上三峡(唐·李白)押支韵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在李白的诗中看到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样的句子,会不会觉得十分诧异。李白不是应该也是壮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角色吗?怎么还会发出时光已逝,追悔莫及的吟唱。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759年春,流放夜郎,途中有诗寄内。

南流夜郎寄内(唐·李白) 七言绝句 押鱼韵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看来即使是仙人,也还是会烦恼帝王的宠爱不在己身啊。如此看来李白的肆意是在他的中年时期,当他遭受人生贬谪时,便再难拥有之前的自由,反而开始变得忧虑。

短短二十年,李白的心境竟会发生如此之大的改变,真是造化弄人啊。

描写李白和朋友的友谊名句是什么

描写李白和朋友友谊的名句:

最出名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最深刻的~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君马黄》

最骗人的~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赠友人三首》

最浪漫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最期望的~故人西辞黄鹤楼,樱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林陵》

最醉人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最遥远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最伤感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李白有哪些名句

李白的名句实在是太多,在此不一一枚举,我最欣赏的一句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的就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谢谢!

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床前明月光”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静夜思》,全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华丽精美的辞藻,只是用近似口语的话娓娓道来,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明白如话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问世千余年来,一直为人所喜爱。

正是因为这首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所以人们对其含义和解释一直也没有什么不同看法,《唐诗鉴赏辞典》中这样解释: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

但后来有人提出疑义,唐代的门是完全封闭的,窗户也很小,况且还贴有窗户纸,月光不可能穿过照到屋里去,并且在室内也不会有霜的,这在道理上讲不通。于是人们对诗中床的含义产生了疑问,“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究竟是指什么?

我查了一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其中对“床”的解释有三:【第1句】:坐卧的器具。意思和今天的床一致;【第2句】:安放器物的架子。类似今天的柜或者橱;【第3句】:井上的围栏。今天的床没有这个含义。

对照床的这三个含义,我们发现第三种解释与李白诗中的意境比较吻合。并且李白还有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诗歌,其中有这么几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据学者介绍,此诗中的“床”也是“井上围栏”的意思。通过以上考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今天所说的卧榻,而是井上的围栏。

怎样改变自己的心境和气质

一,多读书

二,去见见世面

三,去旅行

李白和王维真的是情敌吗

李白和王维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据资料记载,李白与王维属同龄人且同时期展露才华!

你有没有曾经为一首歌写过一个故事?当时是什么样的心境

80后的应该都知道,阿杜的那几首歌,估计都有故事!!!过来人呀!

李白和苏轼的区别

谢邀哈。

这道题目很大,如认真严谨地作答,估计写个几万字都不能完全说清,索性简而言之,举其荦荦大端吧。

李白与苏轼相似相近之处很多,但又各有特色,他们都代表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精神。然而,两人又有很大不同。

生平与思想方面:

李白出生在中亚碎叶城,几岁时才举族迁居四川江油;苏轼祖籍赵郡,父祖几代人皆生活在四川眉山,苏轼亦出生于斯,苏轼算是土生土长的川人,而李白顶多算是半个四川人了。

无论是李白,还是苏轼,成年之后出川入京,行走四方,几乎很少返回蜀地。李白游走四方,主要是学道求仙,游历山川,探幽访胜,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苏轼亦爱漫游,而纯粹的漫游局限于青少年时期的眉山青神一带,时间与空间跨度,皆不如李白大。

苏轼游走四方,多以仕宦贬谪之故,平生自笑为口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虽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并能随缘自适,但人生自由相对李白较小。苏轼亦酷爱道术,少年时尝欲出家作道士,后来虽常有山林之念,但基本上在红尘宦海之中。李白的羽化升仙的清梦更为绵长,他曾数度得授道箓,与道士为伍,更长于烧汞炼丹,比苏轼的道教生涯更为深入长久。

两人皆为儒道释兼宗,受三教沾溉,同样在行藏之间纠结不已。李白明显偏爱于道家,即便是渴望实现“海县清一,寰宇大定”的儒家济世之梦,但他魂牵梦绕的也是功成身退后的潇洒自在生涯。苏轼受儒释道的影响都非常深刻,对三家的理解,也远比李白深刻,就连不得不惩罚苏轼的宋神宗都忍不住赞叹——(李)白或有轼之才,然无轼之学(识)。相对而言,苏轼从政早年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追求更为强烈。仕途受挫,屡遭贬黜后,他在精神上逐渐偏向于佛道,但奋力当世之志却从未改变。

两人都受到纵横家思想影响,文章都曾受益于《战国策》。然而,李白“入戏”更深,沉浸于策士谋臣奇人异士施展拳脚的神奇世界之中,希望自己亦能成为鲁仲连之类的人物。苏轼虽然与父亲弟辙同受《战国策》的熏染,然而,却能跳出其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浮夸和天真。


政治方面:

李白自负而天真,言大心高,然似缺乏从事政治应有的干练沉稳。苏轼筮仕之初,亦不脱书生意气,但实才可观。加之有欧阳修、张方平等人的爱护和提携,苏轼在政治上远比太白成熟。

李白不走寻常路,不愿老实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而是希望一步登天,直接进入权力核心,成为君王倚重的股肱之臣。最终由于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等人的运作,得以进入翰林院,成为供奉翰林。惜乎并无实权,亦无职掌,实为唐玄宗的文学弄臣。从现存资料来看,李白“从政期间”,并无善举谏言,只留下了《清平调》几首而已。当然,并不能因此说李白毫无政治才能,他曾客串翻译人员,协调唐王朝与民族政权的文书往还,颇为善于辞令,有一定的外事文书写作才能。

苏轼从政的经历,不如李白传奇。少时与弟弟一起,得到浪子回头发奋读书的老爹苏洵的系统而良好的教育。二十岁那年,与弟弟一起高中进士,后又中制科,在科场上,亦是传奇之人物。中第之后,初官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来回京,继而因党争数次出京,整个政治生涯与王安石变法及由此而来的党争紧密相关。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苏轼都尽心尽力,颇具干蛊之才,取得了一定的政绩,受到肯定和嘉奖,他的政治才能和成就,有史可稽。这显然是李白难以相比的。只是苏轼个性耿直,不愿蝇营狗苟,更不愿为进取而放弃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他总是以牛虻式的“批评”者存在。因此,先后被新党和旧党中人排斥打压。然而,苏轼却九死不悔,坚持自身政治主张。


文学创作方面:

李白以谪仙人的雄姿,狂风不羁的想象力,清晰脱俗的吹牛天赋,是庄子以来最富有想象力和夸张爱好的大手笔。

李白更是少有的主观性诗人,他的诗歌中,“我”无所不在,“我本楚狂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屈原之后,李白是第一个如此热衷抒发“我”之内心的诗人。

苏轼若与李白易位,他应该不比后者逊色,在想象力、才气胆力方面,他堪与太白匹敌;学识见解,更是超出后者。庄子和屈原之后,个性最为突出,才华最为卓著者的一流大天才之中,苏东坡无疑是最为耀眼一个,也是最为全面的一个!李白所有的,他几乎都有,充沛的感情,凌云的气势,天纵神助的想象……他的文字跳跃性也很大,但比太白的整体感更好。相对而言,苏轼更为复杂些,他也是谪仙人,是静默的居士,是孤傲的幽人,是极富谐趣的智者,是口无遮拦的儿童,是深沉绵密的哲人,是忧生伤逝的儒者,是乐天知命的达者……

李白善作诗歌,尤其长于古风歌行,传为其所作数词,亦高古清华。苏轼则诸体皆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是让一切赞美溢美之词黯然逊色的存在!


简而言之,李白的魅力在于天真,在于纯粹,在于其喷薄欲出的生命力,那是一种渴望冲破一切束缚的自由冲动!苏轼的魅力在于丰富,在于真率,在于趣味,在于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倔强,在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在于无往而不可的通脱达观!李白的存在,告诉人们生命可以真纯,理想到怎样的境界!苏东坡的存在,则为丰富完整的人树立了一个光辉而永恒的典范!


如觉文章不错,还请点赞鼓励。

更多文史精彩文章,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