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遵义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赴遵义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

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心得

参观遵义会址2024年8月15号,我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在遵义会议会我先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议室、总参谋部办公室,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康克清、刘伯承等的办公室兼住室。

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办公学习,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这里陈列着一件件历史资料、图片、实景等,在聆听讲解员的描述中,当年遵义会议好像历历在目。

通过参观,我得到了一次难忘的革命传统教育洗礼,深刻感受到革命的艰辛和伟大,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党所经受的磨难和考验。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

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也列席了会议。

遵义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组了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当时党内所面临最迫切的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

小学生没有去遵义但是必须写出遵义会议介绍的心得体会该怎么写

你可以去图书馆找一些关于遵义会议的文件来学习一下,就可以写出心得体会来了。

你就是去了遵义,也就是会一些旧址,也看不到遵义会议的。

2024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3篇

2024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3篇篇一我们开展贵州遵义--红色之旅活动。

在遵义,我们满怀对中国革命先驱无限崇敬的心情,认真地聆听了讲解员的详细讲解,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红军烈士陵园。

从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红军烈士陵园等一路走来,党的革命先辈们为了解放全中国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大家,也对“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句话有了更深的共鸣。

红军强渡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的场景似历历在目,娄山关的炮声,赤水河底浪涛,雪山草地中红军战士艰难地跋涉……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中国革命政权来之不易;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巨,更体会到无数革命先驱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伟大。

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深感光荣和自豪。

共产党成立××周年这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日子里,在当今社会国情、党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作为新时期一名交通系统的中共党员干部,我们深切感受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肩上职责,也深刻体会到管理处党委安排此次活动的用心良苦,就是希望我们在通过贵州红色之旅中,回顾党走过的××年不平凡历程,在红色教育中振奋精神,以党的优良传统为旗帜,以党的宗旨为使命,凝心聚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湖北交通发展作贡献。

在此,我们决心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誓做一名无愧于党员身份的领导干部。

一是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靠的是无

参观苟坝会议的心得体会

参观苟坝会议的心得体会篇一:参观苟坝会心德参观苟坝会议心德体会沙滩文化中学:刘金我对苟坝这个地方,我是怀有深厚感情和敬意的。

在20XX年9月,在学校组织我来此走党史,通过亲历亲见,对红军长征的艰难曲折、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和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东,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九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突围转移到遵义创建川黔边新苏维埃区域根据地。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以政治局常委的身份帮助周恩来指挥军事。

1935年3月10日,毛泽东、朱德正集中精力按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指挥中央红军趁着遵义战役的胜利同驻仁怀坛场的国民党追剿军周混元纵队作战。

3月10日1时,林彪、聂荣臻一个万急电报建议中央红军攻打打鼓新场。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在遵义县苟坝村新房子召集驻苟坝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以上的首长开会,专题讨论进步进攻打鼓新场的问题。

会议从早上开到夜间,参会的所有领导人除了毛泽东都赞成攻打打鼓新场,只有毛泽东坚决反对攻打打鼓新场。

毛泽东来了脾气,甩手离开会议。

毛泽东离开会议后,张闻天搞了个举手表决,结果把毛泽东的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职务表决掉了。

深夜,毛泽东独自一人打着马灯,去找到周恩来,说服周恩来后,又同周恩来一起去说服了朱德。

3月11日早,周恩来提议继续召开20多人的中央会议,讨论最终决定撤销进攻打鼓新场计划。

会后,

怎么用诗歌表达参观遵义会议会址体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当这首歌回荡在你耳边,你可能回想起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在这当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千心万苦。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共产党建立起了新中国,此路程中,红军经过许多大省大县,其中,有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遵义会议会址。

于是,因为是星期六,我来到文明已久的遵义会议会址,当我进入大门我感到革命前辈留下的气息,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红旗街80号,建于1955年,是当时的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在1964年,毛泽东在此楼房的大门上写了“遵义会议会址”所以在这此后,此楼房就叫遵义会议会址,进入大门以后可见一座大楼分两层,一楼有走廊,楼房的四面有柱廊,此楼房占地面积528平方米。

据说在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遵义,1月15日到17日,党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法局扩大会议,也就是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它在极端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这里有一个大厅,在大厅中央有一张长方形木桌,四周有一圈靠背椅。

有关人士说,当时,遵义会议就在此处召开的。

会址中还有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的办公室和住室。

今天,来到此处,我知道了许多知识,收获不小,来到这里我很高兴,虽然脚很软但我觉的只有一个字“值”。

学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这个徐贵州省这个新的体会就是说你自己去了以后,你感受是什么最喜最需要得到什么,自己想改变什么这个就自己心中有数,把它写出来就好了。

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大家是否对自己周围的人、事、物做过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是否发现隐藏其中的内在价值呢?其实,对我们身边的每件小事进行一次调查,都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应该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两个重要部分。

大家都非常渴望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大一第二学期,裴云老师教授的《社会调查》课程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

  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先是每位同学各写出自己的一份调查方案,接着每人设计自己的问卷和提纲,然后分别展开调查,最后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

  第一阶段:设计调查方案。

  “万事开头难”,大家毕竟是第一次写调查方案,不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格式不对,项目不够,内容不符,质量欠缺等等。

但是,所有这些错误,在裴老师的认真指导下,都逐渐地改正过来。

他一次一次地指点学生,学生也一次一次地改,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进步。

由开始的被动(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到以后的积极主动(尽力做好该做的事),大家从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大家都想,第一次进行社会调查,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完成好。

全班47位同学设计出了各不相同,各具实际意义和特色的调查方案。

如:赵旭英的《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的调查研究》,赵建欣《关于现代大学生“拇指族”的调查研究》,李卫芬《关于武乡一中学生学则文科情况的调查》,张世娟《关于“网恋”的个案调查》……在裴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呈现出一派积极上进,激情高涨的火热气氛。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和提纲。

  调查方法很多,有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

也有同时采用几种方法的。

采用问卷法的同学设计了问卷,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的同学设计出了提纲。

所有这些问卷和提纲都由裴老师亲自来批改,每个人的问卷或提纲都至少修改过三次。

有21位同学采用了问卷法,他们将最后定稿的问卷存入软盘。

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由教务处为我们印制了将近800份问卷。

在这一阶段中,杨亚林和张俊花设计的调查问卷,翟琪和黄佳慧设计的访谈提纲,是优秀典型,格式规范,内容全面,设计新颖、合理。

  第三阶段:展开调查。

  问卷和提纲设计好以后,接进入调查的展开阶段。

同学们纷纷出动,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对象,采访和询问对方,努力使被调查者以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问卷和回答问题,从而让我们获得可靠信息。

大家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亲自到各个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例如:李君霞同学到华美超市调查关于商品包装情况,黄佳慧,孙志芳坚持每天到阅览室观察大家阅览的情况,王玉英到忻一中采访高中补习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李卫芬同学利用暑假到武乡中学调查,成俊敏在家乡深入农户访谈,赵旭英走访辍学儿童的家长,……。

“实践出真知”,大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参加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和增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阅历。

  第四阶段: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

  这是最后一步,但也是最难的一步了。

同学们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调查与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写成报告。

可以说,我们在这一阶段付出的努力更多,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十几页纸的报告。

裴老师对每份报告都逐字逐句地一次次地批啊改啊,然后同学们再加啊改啊写啊,一次次地完善着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劳动成果。

好多同学都在报告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比如王玮、郭跃同学将长达三千字的报告进行了四次“改良”,尽最大努力完善着自己的作品。

赵旭英调查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也做了数次修改,在裴老师的精心指点下逐渐成为一份成功的报告。

黄佳慧同学凭着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对几位同学的耐心访谈,写出了五千多字的报告。

就是在打印这些报告的过程中,大家也费了很多心血。

不只是需要掌握打字、排版、制表的技术,最苦恼的是病毒的侵扰,大多数同学都因此付出了更多的精力。

孙志芳同学的报告,四次因为病毒侵害,部分乃至全部文件丢失;黄佳慧同学的报告被病毒损害,五千字全部重新打印,……尽管如此,大家热情不减,反复修改,不断追求规范和美观。

  这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共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大家写出了47篇各具价值和特点的报告。

在整个学习、调查过程中,师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占用了大量时间,然而也收获了许多……  我们首先体会到了裴老师的严谨认真,孜孜不倦,百教不厌,一丝不苟,和蔼可亲,热情奉献和全心负责。

我们也体会到了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上进。

学习委员张俊花同学做了大量组织工作,无数次的收回、发放,无数次的督促、帮助,在每一份报告上撒下了她的汗水。

李君霞等同学,为了展览加班加点,废寝忘食。

特别要说的是杨婵娟同学,她只上了两次课,就转到了法律系,但她从开始的设计方案和问卷,到后来展开调查和写作报告,整个过程都跟着同学们的进度,一步步地修改完善,直到课程结束写出了优秀的调查报告。

这种学习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在学习、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更是在热情追求完美和执着探索知识。

调查结束后,大家都受益匪浅,获得了很多我们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以及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工作都有价值和帮助的东西。

大家真正体会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体味到学有所用的乐趣。

同学们将会把这种精神用于今后的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把自己该做和想做的事情都做得最好,最棒!  大学生社会调查心得体会  我对于贵州的第一印象来自大学同寝室的一位贵州籍苗族同学,他很善于用一些难辨真假的传闻轶事来渲染苗乡苗民的神秘;他朴实豪爽的性格,幽默风趣的谈吐,也受很大家的喜爱,调研心得体会。

该同学最爱用两句话来形容贵州,一句是“好山好水好穷”,另一句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当时大家都认为该同学过于谦虚,先入为主地笃定贵州绝对是个好地方,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嘛,“贵州贵州,富贵之州”。

  2008年5月份,第一次亲身来到贵州,去了黄果树瀑布和黔东南州的凯里,在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的杉木河上痛快地玩了一把刺激的漂流,在充满民族风情的亮欢寨饱尝了酸味鲜美,辣劲十足的酸汤鱼,充分领略了贵州的多姿多彩和好山好水,对于贵州的良好印象更上一层楼。

  2024年6月,我跟随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实践团再次再来了贵州,走进麻山腹地的长顺县交麻乡,与偏远农村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当地乡村干部和群众的血肉相连之情;走进热火朝天、大搞建设的长顺县威远工业园区,见证一个传统农业县如火如荼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走进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重走长征路,再次触摸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切身体会长征的艰难。

在短短七天时间里,  我感受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冲突和交替,历史与现实对比和交融,看到了一个与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贵州,留下了一段难以磨灭的宝贵经历,其中有几个片段尤其让我感触良深。

  一、刺痛人心的贫困  我们蹲点调研的长顺县交麻乡是贵州省极为典型的贫困“麻山”乡之一,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一方面土壤极其贫瘠,石漠化十分严重,耕地零星破碎,种植业发展受到限制,老乡们只能靠种玉米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山高沟深,道路崎岖,交通运输极其困难,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特别是该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十分紧缺,地下水又深埋于150米以下,难以开发利用,生产生活用水无法保证是长期困扰群众的一块心病。

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几天里,看到他们缺钱缺粮缺水的生活状态,看到他们天天走的是崎岖陡峭甚至有几分危险的羊肠小道,住得是根本无法遮风避雨的木板屋、茅草屋,喝的是需要长期贮存,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地窖水,鲜明的对比,残酷的现实,出乎我们意料的贫穷与落后,深深地刺痛了我。

让我最感到揪心的一幕发生在交麻乡中心小学。

当一位老师揭开学校里储藏生活用水的水窖,水面上漂浮的腐烂树叶,破败塑料袋,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杂物立刻映入我们眼帘。

“天啊,孩子们每天就喝这样的水!”一位团友不禁脱口而出。

陪同的校长万般无奈地跟大家解释,学校附近没有任何固定水源,只能依靠几个月的雨季收集雨水来积攒全年的生活用水。

水经过长期贮存,难免会受到污染,有时甚至会有死老鼠浸泡在水窖里,但即使如此,大家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喝。

  二、小姑娘的微笑  到达交麻乡的第二天,我们便自带干粮,翻山越岭,深入翁落、挂拔、干代、摆几等村组慰问贫困农户,了解当地民情。

一路走来,乱石丛生、艰险崎岖、没有尽头的一弯接着一弯的山路折磨着我们的身体;无处不在、扑面而来的贫困则继续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我们跋涉6个多小时,赶了20多公里山路,终于走到了今天的目的地翁落村干代组,此时每一个人都已精疲力竭。

在村口休息的时候,我们与上图这对小姐弟不期而遇了。

最初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小姑娘的干净得体的穿着,尤其她头上漂亮的发箍和小粉花,和我们沿路见到的其他小孩子有一定差别。

一个同事还不由地打趣道,这个肯定是村里富裕人家的闺女。

但一番攀谈之后,我们发现事实与我们想象的截然相反。

小女孩今年6岁,弟弟1岁半,他们的爸爸则常年在外打工,妈妈是翁落村干代组希望小学没有报酬的义务老师。

妈妈平时很忙,基本上顾不上他们姐弟俩,小姐姐上学之余,既要照顾弟弟还要操持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活。

小姑娘的讲述让我们既心生同情又肃然起敬,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安慰她鼓励她开导她,但小姑娘没有再言语,只是微笑地抬头看着我们,然后默默地把同事给的糖果挨个分发给围在她身边的其他小孩子,只剩下最后下一颗,才小心翼翼剥开放进自己嘴里。

那一刻,我觉得所有言语都是多余的,这些留守、半留守的孩子们,已经用超出我们想象的勇气和坚持,坚强地承担起了她们本不该承担的坎坷和风雨,  三、老乡的眼泪  经过翁落村摆几组的时候,曾遇到一位赶路的中年汉子,本想请他带路去探访一户贫苦人家,但汉子满脸焦急地说他兄弟病了,必须赶紧下山去请医生,便匆匆与我们擦肩而过了。

两天以后,在返回乡政府的路上,远远看到一户人家在办丧事,一个满身素白的妇人趴在漆黑的棺材上哭得十分伤心。

同行的乡干部过去询问情况,带回了让我们十分错愕的消息。

这位逝者就是两天前那个赶路汉子口中的病人。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及时送出大山就医,乡里的卫生院又对复杂病症束手无策,这个四个孩子的父亲不到两天时间就匆匆走了,甚至到临死也没有确诊患的到底是什么病。

听说这个情况,大家都唏嘘不已,带队的廖书记还立刻自掏腰包给那位大嫂送去了一些慰问金。

而同行乡长的一席话则让我们心情更加沉重,他告诉我们,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事情在贫困山区太普遍了,可以说每天都会发生,每个家庭都可能发生;现在尽管有了新农合、新农保,但真的遇上了大的变故,这些贫困的农村家庭还是很脆弱,还是不堪一击。

再联想到前两天访谈一位老乡,听他说起他的侄子在修路炸石头时发生意外不幸身亡,整个家庭因此失去支柱,陷入困境的事情,我的心情猛地一沉:中国普通家庭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抵抗风险的能力太脆弱了,任何一点不可预见的疾病、意外或自然灾害,都可能断送了一个家庭所有的希望,使整个家庭陷入永久的泥淖。

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如何为这些最需要保障的贫困家庭打造一张抗风险安全网?这是摆在我们保险人眼前的迫切问题。

参观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写一篇观后感(400—500字)。

谢谢了。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了革命先烈,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切实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落到实处——参观学习遵义会议会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感  2009年7月15-16日,我们来到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名城-遵义,革命纪念地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在遵义子尹路,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

  进入会址主楼参观了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军委副主度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康克清、、刘伯承等的办公室兼住室。

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经常在这里办公、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虽然楼上楼下总是人头涌涌,每个人走到这里时的心情都是相当崇敬的,所以人虽然多但却比较安静,基本上没有人大声说话。

  离开会址主楼,我们进入展馆,随着图片、实物、复制品的展示,渐渐穿越70年的历史烟云,将我们带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正是这条正确路线的胜利成果。

  接着参观了遵义会议期间秦邦宪(博古)住处,位于遵义会议会址后门处。

红军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

尽管我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已经多次,但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遵义会议精神确实是我们共产党员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遵义人民不忘长征途中在这里牺牲的红军将士,在当年战场遗址找到了77位红军烈士坟墓,经过40年来的维修整理,现已建成颇具规模的红军烈士陵园。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例如: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能墨守教条和照搬外国的经验;必须坚持革命辩证法,善于抓主要矛盾;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把党建设好,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坚定革命信念,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这些经验仍然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借鉴。

  第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最根本的经验。

  第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这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基本经验之一。

  第三,在复杂的局面下,首先抓住最重要的问题,解决最突出的矛盾。

这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又一条基本经验。

  第四,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这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另一条重要经验。

  第五,在敌强我弱、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定革命的必胜信念,保持和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又一条重要经验。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通过这次革命传统教育,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再次点燃了爱国热情。

同时,通过切身感受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老区带来的新面貌,更切身感受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感慨万千:“忘记就等于背叛,历史必须铭记”、“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雄鸡一唱天下白"而进行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上下求索,矢志不渝,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先烈们坚忍不拔、公而忘私、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思想上,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学习上,要有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在工作中,在立足本院特色,根据新形势下的特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发扬革命先烈意识,实实在在把本职工作做好。

  参观很快就结束了,大家还意犹未尽,革命圣地的参观,生动地给我们上了一课,使我们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并升华成一种对往昔革命的崇拜,永远印在脑海中。

  回安顺的途中,思绪万千

在遵议会址参观,我们仿佛看着历史在这里转弯;站在会议室那20把椅子面前,就仿佛看到中国的前途在一个接一个人的发言中被改写;在这里,我看到他们决定了中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