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西柏坡接受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赴西柏坡接受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中组部确立的13个全国党性教育特色基地有哪些

党建工作心得体会总结感悟企业党建工作仍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党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建工作心得体会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党建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七一前夕,我有幸参加广东省农垦总局直属党委组织的西柏坡红色之旅学习,参加学习回来之后,内心深受教育和感到震撼。

这么一种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党性体验式参观学习,使我对我们伟大的党更加充满信心,对西柏坡形成的红色精神认识更加深刻,对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历史意义和内涵铭记在心。

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所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站在西柏坡纪念碑前,我思如潮涌,眼前恍惚又看到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背后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共产党员既是表明一种身份、一种荣誉,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立党为公,风雨兼程九十年;薪火相传,前赴后继九十年;执政为民,承前九十年;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九十年;党旗飘扬,丰碑永存九十年;民族复兴,中华崛起九十年。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

二、组织建设是党建的核心,是保证。

要搞好党建工作,首先要抓好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搞得如何又取决于是不是能选出一个德才兼备的支部书记。

企业当前要选拨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党性强、

我们应如何传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一个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延安的精神给我什么启示

心得体会 前不久,局里组织去延安学习考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宝塔山到枣园,还是王家坪,南泥湾,杨家岭,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作为一名新党员,我深知此次延安之行对于我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能带给我的启示。

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下面,我就这次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关于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发展现状的一些感想久居上海这个大城市,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窑洞的时候一定觉得很希奇,可是久居于窑洞的那些老区人民啊,却受到地理状况等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饱受缺水之苦。

据说,延安住窑洞的百姓,一年到头竟然只能洗一次澡,这着实让我们瞠目结舌——老区人民生活之艰苦深深地楸动着我们每一位同志的心,大家看了心里都很不好受。

首先,觉得我们更加应该响应中央的号召支援西部大开发,办实事,出实力,尽可能地为延安各方面的发展,比如供水问题的解决等等,作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众所周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统筹兼顾以后作出的一项英明的决定,是一项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够在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决策。

对次,我们经过了这次延安,就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和高度的认识,立志要为革命老区延安的发展和建设出一份力。

其次,革命老区延安淳朴的民风民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要问我,谁是当今最可爱的人,在经历了这次参观活动后,我要说,是那些延安的百姓。

他们,不依仗着自己是革命老区的人民,就沾沾自喜,或者是对于缺水等艰苦的生活环境怨天尤人,恰恰相反的,在他们身上,我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一种淳朴的民风——群众都非常地支持组织上的工作,并且对于依然艰苦的生活环境没有抱怨,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圣地延安的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坚定和淳朴的民风哟,我深深地被其感动,并且从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力量,似乎就要破壳而出地,建设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革命圣地延安,而这种精神和力量,恰恰就是延安精神的真谛所在——坚定的信念和踏实的作风。

我想,我们平时工作学习,何尝不需要这样一种延安独有的精神呢

我相信,在继承了这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之后,我们能够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投入到工作中去,克己奉公、多作贡献,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搞的更好。

(二)“伟人故居”给我深切的体会和生动的教育在经历了红色之旅后,我发现一个特别的地方,无论是王家坪的伟人故居,还是杨家岭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

不要奢望那些伟人们会去为自己建设什么高贵华丽的处所,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参观的非常多的,恰恰是那些很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伟人故居。

伟人们,总是怕投身革命的时间不够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这样就可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去工作。

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伟人们,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

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可以说,今天,当我再一次踏上延安这片热土,重温那段,心中久久地不能平静。

古人云:“斯是陋室,唯吾得馨”,在这里,伟人的故居,尽管不是什么高楼大厦,或者威武庄严的皇宫大内,可是它却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与考验,透射出一种朴实、坚定的力量。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考察,仍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一种气魄,我们要把它带到我们的工作中,这样,我们就不会再片面去追求什么豪华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会从心里感受到一种充实和宽敞,有无穷的力量支持我们去更好地工作。

(三)延安精神给我深刻教育和无穷动力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延安曾给中国带来光荣与神圣,也令世界诧异与震惊。

过去的延安老区是荒山秃岭、贫穷落后。

1936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中国和世界关注的“红都”,中国革命也从此由胜利走向胜利。

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摆脱的围追堵截,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到达陕北的时候,延安正是以母亲般宽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纳了这些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小米饭滋养着八路军的指战员,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自力更生,开辟出了陕甘宁根据地。

巍巍宝塔山见证了那个风云突变而又豪情万丈的时代。

时至今日,潺潺的延河水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向每一个人诉说着当年的革命故事。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感,当我随着同事一同踏上“红色之旅”的征程时,归“家”的喜悦自是现于言表。

我不仅要问自己,是什么让延安成为这样一片神奇的热土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要倡导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一踏上这片热土,我仿佛看到和农民在亲切地交谈,了解民情,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正是这样的延安精神,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好儿女,“为人民服务”的题词就是为了纪念同志而题写;我的耳边,又好象响起了的音乐。

是啊,延安精神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催人奋进,更要坚决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作为一名新党员,在经历了这次延安之行红色之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革命圣地给了我一次关于党性和党的知识的教育,让我意识到,只有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把工作切实搞好。

我们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延安精神带回我们的工作中,求真务实地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向着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的时候,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85周年纪念日。

回顾党的历史,抚今思昔,在为党的伟大成就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我还要说: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两个务必是什么

1 2008年奥运英雄事迹对我的启示牵手是北京残奥会盲人柔道比赛现场最常见也是最动人的场景之一。

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手中,这个简单的动作传递着信任、支持和关爱,残奥赛场因此更添温情。

参加盲人柔道比赛的运动员视力最多0.1,或者其视野不超过20度。

他们其中一部分人从未看到过这个世界,一部分人最多能看到对手的轮廓,还有部分人就如同从不超过成人中指宽的门缝观望世界。

但在残奥赛场,从志愿者,到教练,再到裁判员,一双双温暖的手成为运动员们的眼睛,引领他们完成比赛。

8日在工人体育馆内,更出现了两位运动员牵手,传递友谊的感人画面。

男子73公斤级预赛第二轮,身着蓝色柔道服的中国运动员徐志林对阵阿塞拜疆运动员拉明·阿利耶夫。

27岁的徐志林首轮轮空,而年长他三岁的阿利耶夫在不到半小时前刚结束同日本选手木村敬之的较量。

在中国观众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中,来自天津的徐志林仅用54秒就凭借一个一本结束比赛。

就在狂喜的徐志林高举双手向四面支持者欢呼庆祝胜利时,躺倒在场上阿利耶夫大口喘着气,缓缓站起,解开腰带,整理白色道服。

这时观众才发现,阿利耶夫右腹部贴着两个手掌大小的厚厚的纱布。

原来在同木村敬之的比赛中,阿利耶夫虽以一本胜出,但却腹部受伤流血。

当徐志林从场边教练那里得知阿利耶夫乃是带伤上阵时,他让志愿者牵着他走到在场地一边休息的阿利耶夫身旁,与刚刚的对手握手相拥,随后徐志林自然地握住阿利耶夫的右手,搀扶着他一路走出赛场。

目送一蓝一白两个紧紧相依的背影远去,观众纷纷起立,用长时间的掌声为阿利耶夫的坚韧喝彩,为徐志林温情的牵手欢呼。

2 长征精神对我的启示 70年前,红军战士战胜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长征精神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

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 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鼓舞着广大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

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咽的是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周敌军围追堵截,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走上抗日救国前线。

红军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广大指战员们对革命理想执著的信念,靠的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回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们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也不倒下

”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理想

革命理想大于天。

”正是靠着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实行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抛石块,血战到底。

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无数先烈战死沙场。

如果说懂得为崇高理想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话,那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正是这样一支钢铁劲旅。

长征胜利表明: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是红军长征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种伟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铸造了我们的军魂

二、牢记宗旨 心系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长征时期,党坚持这一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长征途中,物质极其匮乏,甚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红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长征途中,红军所过之地绝大多数是偏辟的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

红军每到一地,就积极动员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帮助各民族人民群众建立起人民政权和革命武装。

红军将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民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大力支持。

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主动为红军捐粮草,给红军带路,照顾伤病员,甚至参军打仗,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长征。

长征胜利教育我们: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

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这是铁的规律。

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系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胸怀全局 严守纪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严明纪律的政党,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胸怀全局,是模范执行党的纪律的前提。

只有胸怀全局,严守纪律,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才能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长征的胜利是党和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的胜利。

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从革命利益出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纪律,真正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可谓“军令如山重,纪律似铁坚”。

懋功会师时,担任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7团刚翻过雪山到达镇口,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们原路返回盐井坪,为会师部队担任警戒。

该团没有任何怨言,忍着饥饿、寒冷和极度疲劳,重翻夹金山,到达指定地点。

长征中,红军将士还自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得到了沿途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

长征中,红军团结统一,严守纪律,还表现为各部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以及同闹分裂搞独立的行为作斗争。

长征中的各路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虽然独立进行,但在长征这一全局中,大家密切配合,互相支持。

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曾发生过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事件。

党中央为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了红军的团结统一。

长征胜利告诉我们: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

同样,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也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四、艰苦奋斗 甘于奉献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

我们党85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

在探索兴党、强国、富民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党百折不挠,顽强进取;作为图强求兴的奋斗方式,使我们党在改变中国面貌的历程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作为高尚纯洁的政治品格,确保我们党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

万里长征,艰苦卓绝。

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千里沼泽、连鸟兽都不能出没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死神和草地恶魔,并且表现出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一、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精神、爱好和平的理念、勤劳勇敢的作风和自强不息的斗志。

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长征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和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精神的升华。

理想是维系和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

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天上有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指战员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和承受了人世间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胜利,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即坚信北上抗日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

正如张闻天所说:“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件事震动了全世界。

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长征中充分地表现出了她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

” 长征精神就是万众一心、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顾全大局光荣传统的集中体现。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密切配合,这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长征途中,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为了整体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的事例比比皆是。

在同强大的敌人和恶劣自然条件的殊死搏斗中,红军各部队之间互相支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红军干部战士政治上同心同德,战斗中同仇敌忾,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

红军十分重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所到之处,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正是这种讲团结、顾大局和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使全党全军团结统一,既战胜了穷凶极恶的强敌,也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起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这是长征精神留给我们的最宝贵启示。

长征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天斗地、百折不回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的生动表现。

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英雄诗篇,写下了“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展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壮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在长征途中,无论敌人多么凶残,无论党内斗争多么严峻,也无论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

正如埃德加·斯诺所说:“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皑皑雪山、茫茫草地留下了红军的歌声、笑声。

红军指战员正是以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如一地保持着高度的凝聚力和顽强的战斗力。

…… 长征精神既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更属于未来。

长征胜利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开拓前进过程中所形成的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等,都是长征精神的继承和拓展,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升华,都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长征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本色,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鲜明政治本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一次集中体现。

红军之所以能够通过长征使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就是因为我们党在长征中始终注意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注意使全党全军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层保持坚定的党性原则和大局观念、保持建立在正确路线基础上的铁的纪律和坚强团结。

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当前继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长征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精神,长征的胜利就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

如果说,长征之前,红军遭受挫折;长征本身,红军出于无奈;长征之初,红军面临毁灭之险,饱尝了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中央领导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苦果;那么,后来红军摆脱险境,争得主动,赢得胜利,则是在品尝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确立和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甘甜。

遵义会议后,红军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套战略战术的实施,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是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长征的经验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保持党的先进性,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

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一套以民主集中制和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为核心的根本制度,同时有一套保证这些制度实施的政治纪律。

长征时期,张国焘拥兵自重,无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一个人推翻中央的集体决议,身为红军总政委却不执行中央的命令。

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从而维护了党的高度集中统一,捍卫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长征的经验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制度,形成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保证政令畅通的制度保障。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

党的先进性建设,只有与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相吻合,同实现党面临的历史任务相统一,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北上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民族独立”这个中心任务抓自身建设,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成为民主革命的先锋、民族解放的先锋、联系群众的先锋,在顽强斗争、浴血奋战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创造性地解决了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从而使坚持党的先进性真正落到了实处,最终领导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经验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只有始终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才能使之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相互促进。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努力成为解放思想的模范、落实第一要务的模范、求真务实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长征时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红军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每到一地都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各部队都遵照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宣传组织群众应“首先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开始,然后逐步进入到苏维埃的基本主张的宣传”的指示,处处严守纪律,维护群众利益。

针对少数民族对红军存在怀疑、恐惧的心理,红军总政治部多次发出指示,要求部队“严格政治纪律,绝对不准对少数民族群众有任何的骚扰,严禁将少数民族中的富裕分子当土豪打”。

由于党坚持了正确的群众政策和民族政策,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使红军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真诚援助。

长征的经验启示我们:“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

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三、长征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的丰富时代内涵,为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长征”。

不久前,在中央政治局对长征胜利进行回顾和思考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这深刻揭示了弘扬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开拓奋进

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长征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长征以它的精神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民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为估排除万难,挑战生命极限的典范。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呀

它是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生活中长征精神对我也有极大的帮助,它鼓舞了我,它启发了我,它使我彻底觉悟了,催我不断前进,走向成功。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生,家离学校很远,交通很不方便,上学还要翻几座山,只要一下雨,我就要摸黑上学。

有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那天的早上我只好早点起床上学。

我独自一人走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眼前一片漆黑,有了不想走也不敢走的念头。

正在这时,我的脑海里浮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一幕幕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情景。

飞夺泸定桥时红军战士们冒着大雨、忍着饥饿、踩着泥泞、摸着黑火速前进,而且一路上还有敌人的堵截。

红军战士们为了人民能过了和平而幸福的生活,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我就因为上学天黑路远就不想走了。

这与红军在弹火硝烟里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相比,这一点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

这难道是我们和红军战士不一样吗

还是我们不能像红军战士那样

能,一定能,只要我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就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于是我咬紧牙关,不管眼前多么黑,前面的路程多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

不知不觉,我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学校。

从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需要长征那种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才会战胜任何困难。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新长征路上的主人。

走向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一定要接过长征前辈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丽的诗篇

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3 一件事对我的启示星期天的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碧空万里无云,我正在逍遥自在地玩耍。

这时候,妈妈走过来对我说:“这里有一把生绣的菜刀,请你把它磨利。

”我心直口快地答应了。

俗语说:“看事容易做事难。

”我觉得这话一点也不假,刚磨了一会儿刀,双手就累得筋疲力尽,气得我哭笑不得。

我本来想要放弃磨刀,得过且过,顶多被妈妈骂一顿。

可是望着生锈的刀口,它好像在沾沾自喜地嘲笑我:“真弱智,做事半途而废。

” 这时,我的脑海里又清清楚楚地浮现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磨杵成针地故事。

说得是李白小时候经常贪玩逃学,一次,李白逃学途中看见河边有一个老太太在磨铁杵。

好奇心使他身不由己地上前去,李白问老太太:“您为什么没事找事,磨起铁杵来了,这不是白费力气吗

”老太太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我不是没事找事,我正用这根铁杵磨一根绣花针。

”李白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还对老太太说:“这是不可能的,铁杵那么粗大,绣花针那么细小,要磨到何年何月呢

”老太太一本正经地说:“只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天大的事情也能做到。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李白听了,觉得很惭愧,因为他以前做什么事都没有耐心。

些后,他每天都奋发图强,春去秋来,终于成为了唐代著名的诗人。

我想,老太太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于是,我静下心来重新开始磨刀。

我把菜刀放在磨刀石上面,竭尽全力地磨着,磨刀石发出沙沙沙,沙沙沙的响声,好像春蚕在吃着桑叶。

我又全力以赴地磨着,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更响亮了,好像春雨在滋润大地。

过了一会儿,刀口变得锋利无比,在阳光下显得金光闪闪。

望着锋利的刀口,它好像在心悦诚服地夸奖我:“小能人,真能吃苦耐劳。

“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4 孝”的启示 “孝”——什么是孝,不就是一个字吗

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

”它的意义大得很,不光是一个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呢

世界都充满“孝”。

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比如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就要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不会留下一生的悔恨。

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们人人都要做的一种义务,否则就会触犯法律,留下终生悔恨。

所以,我们不要做那些后悔的事情,孝心,就从现在开始吧

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

因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们不必为你再担心。

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我妈妈工作非常忙,有十她累的时候,我就为她做饭,自己随后再吃。

虽然她很累,我也不能给我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但是我也不能以为内这一点而不孝顺她。

因为我长大成人了,该到回报的时候了。

现在只有一点才能孝顺她,就是努力学习。

报答她的一片苦心。

在这里我想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回想这几年我做过许多对不起她的事,希望她能原谅我这不孝之子。

从今往后,我要对你好。

不能再象以前那样了,我相信您慢慢就会感觉到儿子长大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

孝心让人成熟,长大。

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这个城市,这个养育我们的国家呢。

爱母亲的孝心是“小孝”,爱祖国的孝心是“大孝”我愿意做有“大孝”的儿子。

“孝”的含义太深刻了

如何有效加强学风建设 26

一、以理论学习为首要任务,夯实学风建设的理论根基帮助和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理论武装,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是党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学员学风建设首先要从加强学员的理论学习入手,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员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启迪学员智慧,用中央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统一学员思想,帮助学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端正马克思主义学风,更好地强化和夯实理论根基。

把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学习的中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我们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校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进一步加大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力度。

同时还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延安精神等相关理论教学专题,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水平。

把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学习的基本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

多年来,我们坚持以读原著为主、以自学为主的原则,为学员推荐和导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代表性篇目,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要著作,帮助学员以科学严谨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同时注重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帮助学员增加思想深度,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把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学习的着力点。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要求。

我们根据形势和任务要求,通过开设相关教学专题及时宣传解读,通过组织学员座谈会、班级学习交流会等形式及时学习贯彻,更好地帮助学员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课题,提升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抓好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以党性锻炼为有效载体,增强学风建设的行动自觉从某种意义上讲,党性决定学风,党性纯洁则学风端正;学风体现党性,学风优良则党性升华,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学员学风建设工作实践中,我们注重加强党性教育的引领作用,以党性锻炼带动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提升党性修养,更好地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以学习先进事迹增强内在动力。

我们组织了全国党员劳模、抗震救灾英模等一系列报告会和党性教育课,运用先进模范党员的事迹感召学员,增强领导干部学习先进,锐意进取的内在动力,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自觉,培育“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定期邀请体院北老干部理论学习组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做报告、进行座谈交流,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奉献不停精神,激励学员成为优良学习风气的自觉实践者、积极倡导者和大力推动者。

以强化党性分析改造主观世界。

我们将每个班次分成若干小组,既是党性教育小组,又是学习小组,实现学员的自我管理,负责党性教育计划和学习课题计划的实施;每个班次的班委会和党支部负责本班党性分析等具体事宜的部署。

成立由分管校领导牵头、学员部具体负责的督导小组,定期对学习计划、成果进行检查和监督。

同时,我们坚持校主要领导为中青年干部讲授党课制度,对学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意识教育,帮助学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科学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党性分析的重要内容,把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指标作为学员进行党性分析的具体内容。

以体验典型情景升华精神境界。

我们定期组织学员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和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洗涤灵魂,净化心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弘扬时代精神,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

组织学员赴广西、贵州等西部地区学习考察,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特征,增强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

定期组织学员开展军事训练活动,锤炼品质意志,强化纪律观念,促进作风建设。

组织学员赴天津蓟县等贫困地区开展“朝阳——献爱心俸受教育”活动,学员用捐款、缴纳特殊党费等形式扶助经济困难学生和改善当地办学条件,为群众做实事、解难题,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项目三、以学用结合为重要途径,扩大学风建设的实践成果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风建设的本质要求。

我们注重提高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学用结合为重要途径,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和行动相统一,形成学习理论、应用理论、践行理论的良好风气,不断深化学风建设的实践成果。

发挥课题研究的项目纽带作用,挖掘学习深度。

积极推进研究式教学。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群众、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定课题研究项目,并按所选课题分设成若干课题研究小组,深入调查研究,加深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撰写有质量的调查报告。

同时,邀请市政府研究室有关负责同志就如何搞好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为学员作专题辅导。

学员课题组撰写的《和平区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天津港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等多篇研究报告,得到市长黄兴国、常务副市长杨栋梁等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多篇优秀成果发表在市委研究室主办的《决策与参考》、市政府研究室主办的《天津政务参考》和校刊《求知》上。

发挥异地培训的交流平台作用,拓展学习广度。

按照市委提出的“善于总结发扬天津的好做法,善于学习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善于消化吸收再创新”要求,组织学员到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改革开放的先进省市和地区进行学习考察。

沿海发达省市的异地培训让学员体验改革开放的最新进展和显著成就,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2008年以来,立足于京津两市区域合作不断发展态势,构建京津党校学员互访互动新模式,多次举办主题为“京津合作交流,推动科学发展”的异地培训活动,综合采用讲授式、案例式、体验式以及研究式等多种学习交流方式,推进学员论坛建设,搭建京津领导干部互相学习交流平台,引导学员深化对京津经济社会发展、交流合作相关问题的思考研究,使党校教学培训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挥中。

发挥基地建设的创新载体作用,延伸学习空间。

为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我们积极探索教学活动实践载体,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延伸学员学习空间。

通过在市规划馆挂牌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帮助学员全方位地了解天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深化学员对加快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和全面落实“四个着力”工作任务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员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汇集共谋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通过在滨海新区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帮助学员切身感受“滨海速度”、“滨海模式”和“滨海精神”,更加深入了解全市工作大局,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通过在东丽区华明示范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感受“三个层面”联动发展的最新进展,帮助学员加深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理解和把握,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如何以实际行动贯彻四个全面战略部署

(一)抓落实是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邓小平同志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必须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党和国家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把抓落实问题十分严肃地提到全党面前”。

“落实”虽然是两个字,但却字字重千钧。

抓落实,从根本上讲是党性问题,对革命事业是否忠诚的问题。

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必须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对党忠诚,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对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对党的事业忠诚,决不是一个抽象口号,而应该把对党的热爱之情化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力量,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好、完成好,这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也是我们应有的理想追求。

一个领导干部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能不能抓落实,是考验其政治品质、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我们实施的跨越式发展,是根据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它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市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愿望。

一个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干部,就要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市委决策,坚定不移地强力推进跨越式发展,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动摇。

要在跨越式发展中崇尚实干,带头实干,做务实重干的模范。

工作中要立说立行,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说了就干,干就干好,以抓落实的实际行动体现党性,体现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二)抓落实是一种思想境界。

思想境界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修养、学识、道德等方面达到的高度,是精神内涵和思想水平的积淀,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它内蕴于人的思想认识,外化为人的一言一行。

用不同思想境界干工作,出发点不一样,最后的结果也大不一样。

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三个人在建筑工地上劳动。

有人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甲说:“我在砌砖头”;乙说:“我在盖房子”;丙回答说:“我正在建造一座雄伟的殿堂。

”几年后,甲、乙依然是普通建筑工人,丙则成为著名的建筑师。

甲的工作接受的是别人的目标,心态是无奈的,行为是盲从的;乙的工作是有目标的,但短暂、近期且只注重了实用;丙的工作是有信仰的,信仰使他把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让他超越任何功利而积极地去付出、去钻研、去创造。

这就是对待落实的一种心境,既是工作的境界,也是生活的境界。

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说到底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正在推进的跨越式发展,关系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700多万郑州人民的根本利益。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把承担的各项工作作为高尚的事业,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使命感,时刻保持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激情,锐意进取,积极开拓,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三)抓落实是一种重要职责。

抓落实同出主意、做决策一样,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

特别对我们这些在基层工作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党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目标任务已经确立,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抓好落实。

江泽民同志指出:“决策的制定和方案的部署,事情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

”放弃落实,就是放弃责任;落实不力,就是工作不力。

凡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凡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决策部署,都必须坚决执行、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要强化“责尽心安、苦中孕乐”的责任意识,工作不落实就睡不好觉、落实不好就吃不下饭,一心一意干事业,扑下身子抓落实。

我们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促进郑州跨越式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认真抓好每项工作的落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一定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在执行上动真格,多动脑筋,多想办法,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把市委决策部署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

(四)抓落实是一种工作作风。

抓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十分强调抓落实。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主要工作一定要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他还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强调:“要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需要有正确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指引,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作风,经过艰苦奋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抓落实问题实质上是作风问题。

一个作风好的干部,必然是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抓落实的干部。

而实际工作当中存在有几种作风,与此背道而驰,是千万要不得的。

一是形式主义。

一些同志做事重形式、走过场,讲话尽是些大话、套话、空话,工作不扎实、不深入,雷声大雨点小。

二是官僚主义。

一些领导干部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掌握,高高在上、吆五喝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

三是好人主义。

你好、我好、大家好,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没有气魄,树不起正气,树不起权威。

这些不良风气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群众利益,与我们强调落实的工作作风格格不入。

长期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的,是一种不事张扬、甘于奉献、埋头苦干、勇于争先的精神,这一精神的内涵就是务实重干。

只有务实,才有希望;只有重干,才有出路。

提倡务实重干,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提高效率,雷厉风行,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

(五)抓落实是一种工作能力。

就领导范畴而言,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作决策,一个是抓落实。

只有决策,没有落实,决策就是空谈,就没有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抓落实的能力是工作能力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

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落实得好最聪明又最好。

要出色地落实一项工作,需要有领悟上级精神的能力、有调查研究的能力、有结合实际的能力、有制定落实计划的能力、有执行并不断校正的能力、有完善总结的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归结起来,就是抓落实的能力。

历史上,眼高手低、空谈误国,也就是不会抓落实或抓不好落实而失败的例子很多,大家知道的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就是这样。

做企业也是如此,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认为,执行力是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管理学界有一句名言,“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能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

各个地方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处的宏观背景基本一样,面临的政策机遇也大致相同,但发展却有快有慢、有好有坏。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原因还是执行能力有差异。

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较多,就说明这个地方的党委政府执行力、落实力较强。

反之,则说明党委政府在抓落实方面能力较差、做得不够。

群众评价我们的工作能力,不是仅看说得怎么样,而更多的是看落实得怎么样、成效怎么样。

抓落实的能力无疑是基层干部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