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比喻和拟人夸张的句子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含有比喻和拟人夸张的句子

【第1句】: 含有夸张、拟人、比喻的诗句,每类6句以上.

夸张:【第1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第2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第3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第4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第5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第6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7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第8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拟人:【第1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第2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第3句】: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李峤《中秋月》) 【第4句】: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第5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第6句】: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第7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赠董大》) 【第8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 【第9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第10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比喻:【第1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2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第3句】: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第4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5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第6句】: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第2句】: 写一段的具有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有句子,行么

比喻

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拟人

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就像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夸张

【第1句】:一滴太白酒 十里草木香。

【第2句】:我家房子小的像烟合一样。

【第3句】:大礼堂里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接踵摩肩,多极了。

【第4句】:他跑地比蜗牛还慢。

【第5句】:太阳象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

【第6句】: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第7句】:泥鳅在淤泥中就像是一块煤炭。

【第8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9句】:叙利奥听了像刀割了一样。

【第10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第11句】: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第12句】:那房子连蚂蚁都进不去。

【第13句】: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第14句】:几回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第15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16句】:大礼堂里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接踵摩肩,多极了。

【第17句】:他只撒了脬尿就让太阳熄火了。

……

【第3句】: 作文里带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的句子,200字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 (7)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