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句子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三峡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句子

【第1句】: 《三峡》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郦道元的《三峡》主要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三峡》选自《水经注·江水》,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文章朴素自然,意味隽永,可谓文质兼美。

【第1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2句】:具体使用描写手法时运用很美:

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又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生动写实:“素湍绿潭”,“怪柏”,“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形象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2句】: 三峡议论的句子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西陵峡】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感遇诗】陈子昂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晓行巴峡】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过蜀龙门】沈佺期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

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舂融。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

势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