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油的香味的短句集锦五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猪油的香味的短句集锦五篇

猪油香的情感散文

几个儿时玩伴聚会,无意间聊到了小时候经常念叨的童谣,其中一首“赵启华(一个乡村厨师的名字),倒起爬,爬上楼,偷猪油,猪油香,吃了打标枪”,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的话题迅速转移到了物资匮乏年代的猪油。

猪油由于含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在日渐好转的餐桌上,早已不受人待见。但在一年吃不上几顿肉的年代里,猪油却是不折不扣的好东西。

小时候,家家户户最奢侈的盛宴莫过于杀年猪。杀猪匠开膛剖肚之后,就会率先将内脏依次取出,主人家会很关注边油和脚油的数量。农村杀年猪,猪肉主要是在招待客人和农忙时节补充体力之用,平时的一日三餐的油水全靠猪油维系。在乡下,厨师凭借自身掌握的本事,走村串户帮厨是常有的事情,吃肉自然要比一般人多,童谣里把乡村厨师描述得如此低劣,或多或少是受了嫉妒心理的影响吧。

取下的猪油平摊在簸箕里,待把猪肉收拾妥当之后,猪油早已没有了温度,变得硬邦邦的。母亲把猪油切成方方正正的、四五公分大小的若干个小块,用盐腌制起来,放在瓦罐里,以备日后取用,称之为“腊猪油”。

还有一种储存方法:把猪油切成块,放进大铁锅里,烧旺了柴火熬成油。熬出来的猪油,母亲拿勺子舀进瓦罐里,一罐一罐地贮存起来。猪油在罐里凝结,变得雪白雪白,一打开盖子,香味扑鼻而来,取用直接方便。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生猪油(未腌制)的一个作用。每到冬天,母亲的`手总会像松树皮一样皲裂(俗称“开冰口”),她就会在切猪油时留下很小很小的一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涂抹在裂口上,那些口子居然就有了奇迹般的好转。

家中炒菜、吃面条是少不了猪油的。把火烧旺,从瓦罐里取出一块猪油丢在锅里,吱吱的响声传来,再用锅铲使劲压挤猪油,那声音似一曲美妙的音乐,好听极了。接着便有一股油烟在厨房里蔓延,一缕缕地直往鼻子里钻,惹人垂涎勾人食欲。待得那白花花的腊猪油呈微黄色且变得干涩成了油渣时,倒入准备好的蔬菜,迅速翻炒,菜香和着油香又弥漫了整个厨房。

吃面条时,母亲把猪油压挤成油渣后,舀一瓢水倒入锅中,放入盐巴煮沸后舀起来,加入小葱、蒜末、辣椒、花椒等。多少次,我看见母亲总是习惯把漂浮在作料上层的那些油珠子的部分舀进我或者是父亲的碗中,她自己的就是碗底那些清汤寡水。

无论是炒菜,还是吃面条,油渣都是在我碗里的。那些年,偶尔吃顿肉被称之为“打牙祭”,油渣成了我解馋的一道食品。如今餐桌上也有一道叫油渣白菜的菜,而那油渣,却是不敢恭维的。

如今人们注重养生,不但讲究吃得好,更讲究吃得科学,连猪肉都很少碰,猪油自然少有人理会了。但猪油的香味却将一直存在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的记忆里。

村野花香的情感散文

不是我不喜欢写诗,而且实在写不下一首像样的诗,终于也便放弃了,至今也还是没有一篇诗歌留存。

但心里的诗情还在的,可怎么也不再喜欢欣赏诗,尤其是现代诗。当朦胧诗盖过一切文学的那当儿,我就像个文学上的小*子,不得不跟着瞎起些哄儿,可真正读下诗来,却仍不免云里雾里,不知人家所云,虽有很多人读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而今,仿佛什么样的诗也不能引起人的兴致了。如果说还有的话,那就是诗人们自己了。他们孤芳自赏着,虽感着些枯寂,但一定是怅然若失又乐在其中的。

然而有一天,在诗歌几近式薇的某一天,我还是被一本诗集吸引住了。当然,首先不是因为它是诗,而是它映现在我眼前的这名字:《杨家河畔——苦菜花诗文集》。

起始认为是我的家乡的那杨家河了,而那苦菜花于一个农家小子而言更是并不陌生。所以,不管是杨家河还是苦菜花,都入到我的心里来了,于是也就想着,这些极普通的字眼里,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将其凝结为诗句的?

于是,也就在放弃了阅读诗歌多年后,重新捡回了它,也就突地,有了一种特别亲切随和的感觉。当然,并非因着杨家河畔与苦菜花,而是因着那文字。

“漫坡坡苦菜河畔畔长,村野花开扑鼻鼻香”(《苦菜花香卷首》)这是诗集的开首语。这分明已不是诗,而是歌了。虽说而今诗歌早沦为一个词儿了,可我还是更愿意用耳朵去听刘文忠先生写下的这文字。而且,我还想着,这诗,一定也是他听过并如实记录下来的。还好,作者并没有让它变成所谓文学化的诗,不然,还真就无法夺住我的眼球。是的,听这音儿,你就该知道这是何方民谣了。我喜欢民谣,是因着它带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其实,不只是生活的,还有生命的。

我写过许多关于生活的或生命的文字,但总不敢用诗的形式。现在,我找到那气息了,是作者简单的文字,用那歌谣的形式,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家乡,带回到童年。不只是那歌的音调,还有那歌者的影子。他(她)或者是牧人,也或者是挥锄的老农,更有可能是背着书包的娃娃,他们用不同的语调唱出了相同的歌谣,虽不专业,却是那么感人,让我于不觉中驻足观赏而又徜徉其间。

是啊,多少年,我没听见这么亲切的歌了。可这是真的歌吗?是的,在这里,作者的文字带给我的正是这样的场景,甚至,连同那歌声也飞过来了。“碧碧青草/夜春风漫滩发苗/塞北春雨/润荒原万株野花争俏/红柳情深/沙枣意蜜/忙活多少蜂蝶/手携孙儿/踏青出门早”(《塞上草》)多么诗意的农家风光啊!读这样的文字,不觉想起了辛弃疾的那词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在这里,辛弃疾不再有“沙场秋点兵”的那豪气,可我更觉得,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唯有爱生活的人才是可爱的。我喜欢这样的场景。两位不同时代的诗人,带给我的是相类的感觉。那些我曾经拥有过却再也找不回的那感觉呀!

诗是予人以美感的,这种美,除了文字之外,更多的是意境。大概正是因为这缘故,很多人从文字上刻意追求,意境中滋意摹仿,从而忽略了,诗,其实是一种最简朴的文体。不然,中国最早的文体怎么恰恰就是诗呢?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就是最好明证。然而诸多的现代诗反比几千百年的诗更让人读不懂了。于是,我不敢再去写诗,甚至,连读的那兴致也抛掉了。

这个偶然,我看到了这本《杨家河畔》,读到了一位普通老师最朴实不过的诗。而正是这样的诗境里,让我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字里固有的.东西。是的,《诗经》里正是以这种方式表现的,苏轼和辛弃疾正是以这种形式表达的。现代的诗歌里也不乏这样的佳作。不过,我还是久已不读诗了,因为总觉得诗距离生活那么遥远。但是这一刻,我所读到的这本诗集,却如一缕轻风,吹开了仿佛已经枯寂了的诗林。我不能说它是唯一的,但一定是不多见的。

但诗毕竟还是诗,它要有诗基本的韵致。“春天里/下着雨/刮着风/相爱的人/或远或近/喜怒中/品尝甜蜜/品尝欢欣”(《爱的语丝》)“他们笑了/不管是佛笑/还是笑里藏刀/都是天使的视角/知道厚黑学”(《富人的哲学》)它在表达思想的同时,又有着诗的精巧与美丽、诗理与哲思。它那淡化的意境,又只有诗才能表现的更为清晰,不然,它也不会做为一种文体存在了几千百年而且还会永久地流传下去,尽管那形式虽会发生着些微的变化。

没错,是诗的意境还在,那是《诗经》里就有的。“诗言志”,这我是知道的,也就当然,我坐在《暗夜小窗》里悟到了一位诗人内心激起的涟漪:“我的小窗打开了/苦恼变成了欢欣/用红色的微笑/煽动暗夜的激情” “平平凡凡的人/我们不封闭激情/我们不疑猜神圣/我们是平平凡凡的人/走自己的路一刻也不停”(《平平凡凡的人》)

是的,我们都是平常人,不管是以散文还是诗,都是写着平常的文字。我想,刘老师在写着属于他的诗的时候,也是以一种素常的心态来写的。于是,我们从诗行里,看到了一个不假掩饰的人,一行行纯真朴实的文字。正是这样的诗行,带我到了一种奇幻的境界,它是真实的,又是诗意的。

因为于红尘中有着这份独处的心,便见得与众不同。自然地,便见着些自傲,连于寂静的夜,也带着些飘摇的思绪了。

“今夜我不寂寞/今夜我不寂寞/月亮/半个夜空和风伴我/月亮说/爱在寒宫桂树下/半个夜空说/爱在朦胧云掩半截脸/风说/爱在飞燕泥筑的暖窝窝”(《今夜我不寂寞》)借助于诗,我想,刘老师在他自己的诗行里畅游的时候,一定做如是想的吧!?

街角的一抹茶香的情感散文

回忆是时光馈赠的最好的礼物。我不止一次把回忆拉到那段时光的起点,像电影倒带一样。然后重新回顾那早已熟捻的剧情,每个细节都如数家珍。即使已经被演绎了成千上百遍,但依然犹存那一丝丝的憧憬,绽放在这最美好的年华。

故事的开始,源于一次毫无征兆的邂逅。

高考的落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那个曾经不止天高地厚的少年,为自己的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埋下了失败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只是,唯有他自己去品尝那一刻的苦涩和辛酸。

那天放学后,雨下得很大,道路两旁的梧桐叶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一不小心,便被狂风无情的扯落。几经沉浮,在水面上跌宕起伏,如同汪洋大海里的一叶孤舟。花坛中的月季在自然的淫威下无力地低垂着头,枝叶被打的七零八落,一片狼藉。连平日里最爱吵闹的小狗们,此刻竟也是默不作声,蜷缩成一团,好奇而惊恐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该死。”我咒骂着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深一脚浅一脚地寻找避雨的地方,飞溅起来的泥水沾湿了我的裤脚,我全然不顾。远远看着一家茶馆。我紧跑几步,躲进了屋檐下。茶馆前挤满了人,难有立锥之地,我艰难地抬着脚,步履维艰,索性钻进了茶馆。

天色愈来愈阴沉,仿佛要坠落下来一般。果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啊!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带来了瞬间的明亮。紧接着,“轰隆隆”云层里传来了一声沉闷的雷声。似乎在预告着这场暴风雨的来临。

这间茶馆年代久远,别具一格的布局和古色古香的茶具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茶客。这些人多为上了年纪的老者,他们或品茶论道,或切磋棋艺,或闭目养神,唯一共同之处,是他们老态龙钟的脸上,尽是怡然自乐的神情。鲜有年轻人,也难怪,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能静下心泡一壶好茶,也是难得的。

我正觉得索然无味,目光却落在了一个女孩身上。她和我差不多的年纪,一头俏丽的短发,麦色的皮肤给人一种健康活力的感觉,全身穿着一套浅蓝色的休闲服。很可爱的女孩。

她的面前是一个小火炉,淡蓝色的火焰一闪一闪地舔着壶底。壶口处苍白色的水汽袅袅上升,她专注的望着眼前的茶壶,眉毛微蹙。

我的双脚竟是不由自主地走过去,呆呆的立在她身旁,看着她烫壶,温杯,投茶,倒水,每一个动作都美得恰到好处,细腻而严谨。

许久,或是感觉有生人前来,她迷惑的抬起了头。

“你…有事吗?”她有些迟疑。

我涨红了脸,平时便不怎么灵便的舌头此时更是一筹莫展。想要赶紧离开,去怎么也迈不开脚步,像是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在拉扯着我。

也许是看到了我的窘态,她掩口轻笑了一声:“如果不介意,坐下来喝一杯吧,这雨怕是一时半会停不了。”

我不知怎么回答,心里却暗喜她的邀请,红着脸坐了下来,一身的不自在。

她又笑了,起身倒了两杯茶水。顿时,茶香四溢。我早已是口干舌燥,看着绿莹莹的茶水映衬着洁白的瓷杯,像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缕缕的香气从中飘散出来,我赞了一口:“好香。”便迫不及待的去拿。

“哎,等等。”她阻止了我,我以为她突然变卦,愕然的看着她。

她看出了我的不解,笑着解释道:“这第一遍泡出的茶水,是为了洗去茶叶上残留的农药和灰尘,不能喝的。”

我嘿嘿地傻笑了一下,以化解自己不懂茶道的尴尬。

她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泡茶这种事,是急不得的,过早则无味,过晚则太涩,水温,火候,用水量,全凭泡茶人手上的功夫。所以说泡茶重在一个’静‘字。心急者,毛毛躁躁,做不来这种事。“

我默然不语,静静地看着她的手在茶具之间灵巧的穿梭,像把玩着一件精湛的艺术品。一撮撮蜷缩的茶叶在她的召唤下伸展开来,散发着无尽的魅力。

“给你。”我回过神来,她早已经泡好了两杯。

我还未来得及道谢,她已经饮了一口,连叹道:“真是好茶。”喜悦之情尽浮于脸上。

我呷了一口,刹那间,阵阵馨香不绝于口,我听不见茶馆的人声鼎沸,也看不见外面的暴雨滂沱,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宛若神游方外,那些世俗的尘嚣尽皆洗去,所谓的尔虞我诈,阿谀奉承,逐名逐利都化为乌有,连日来的烦闷和苦恼早已是烟消云散,只留下了那股茶香,荡漾在唇齿之间。

“这茶味道真好,你手艺真棒。”我咂了咂嘴,由衷地赞叹道。

“谢谢。”她很爱笑。

“你下次还会来吗?”我鼓足勇气,眼神里充满期待。

她略有惊讶之色,但还是点了一下头:“我每周五都会来。”

“不见不散。”我丢下这句话,冒着大雨冲了出去,避雨的行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

不能给她反悔的机会。我苦笑。

我们就这样毫无顾忌的相识,我们互相都不认识对方,却又都十分有默契,从不询问个人的一切。唯一的交集,就是每周五的茶话会。那是我在枯燥乏味的复读时光中唯一得到解脱的时刻。她每周都会来,每每相聚,我们总是无话不谈,从豪放派到婉约派,从建安七子到八大名家,从文艺复兴到明治维新。她总是会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不禁赞叹她的博学多才,她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最滋润的春雨,能够将人们干枯的心田唤醒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我想,我是被她深深地吸引了。

闲暇的.时候,我们也会结伴漫步在空旷无人的操场,看着天边的火烧云,听着风摩挲树叶的声音。我向她诉说着复读的苦闷,诉说着自己的失败和无助,诉说着那些异样的眼光和轻视的口气,诉说着无休止的压力和期盼。

她很用心地听着,不时还安抚着我激动的情绪,我从未对任何人这样敞开心扉诉说我的过往,在我的眼里,那永远是一段难以修复的痛,是一截不堪回首的曾经,也是一处触目惊心的警戒。我曾经以为它们会永远藏匿在我的内心深处,没有出头之日,直到我遇见她,我突然觉得,她就像是茶水,温和而平淡,却带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给人一种心静的感觉。

“你要记住,即使你不会被别人承认,但你永远也不能被自己埋没。”她侧着脸,微笑的脸上是坚毅的表情。我知道她不仅仅是鼓励我,也是对她自己的一个目标。

“那就让我们一起加油。”我伸出了一只手。

“加油!”两只拳头搭在了一起。

夕阳下,两个人靠在栏杆上,望着远方的火烧云渲染了整个天空,,目光虔诚得像红旗下的少先队员。

高考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来了,前两个月,因为复习紧张,我再也没去过那家茶馆,我答应过她,要用最好的姿势去面对着这一切。

结束后的第二天,我辗转返回了茶馆,店门依旧,如此熟悉,像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然而,她却失了约。

茶馆老板交给我一封信,没有署名,他说,是每次和你一起喝茶的小姑娘给你的。

我双手微颤地拆开了信,原来,她因病而回到老家修养。

一切都像是做了个梦,梦醒之时,人去楼空。

我坐在她无数次坐过的位子上,学者她泡茶的样子,温杯,投茶,倒水,出汤,品茶,步骤仍旧不变,只是泡出的茶,再也尝不出往日的味道。

茶香悠悠的越过街道,载着零碎的时光,匆匆逝去。

我知道,我们间的故事,也就伴着这茶香。

逝去了……

结香的优美散文

散步途中,邂逅一株开花的落叶權木。疏落参差的枝干,挂满了小灯笼似的奶黄色花球。芳香四溢,馥郁迷人。袅袅娜娜,勾住行人的脚步。我不禁驻足赏花。猜想它就是结香了,曾在植物书里认识它。

结香,别名打结树、黄瑞香、喜花等。民间亦唤梦香。温香软玉一般的名字。使人联想起美好的'女孩儿。乍暖还寒,春光尚浅。迎春花才零星几朵。玉兰在高高的枝头,支起饱蘸深情的木笔,踌躇满志打着腹稿。而结香,屏声敛息,静悄悄地绽蕾吐芳。漂亮的花球,团团簇簇。挂在树梢,张灯结彩似的,给春天增添了一抹明媚。

它谦逊地开着花。倒挂金钟状,花冠一律朝下。颔首低眉,温柔敦厚。宛如情窦初开的少女,心有千千结,一腔柔情无处安放。只管羞涩地把头深深地低下去,低下去……

很想真切地一睹它的芳容,于是俯身蹲下去,我好奇地打量起一朵花。细细端详,原来熙熙攘攘,由几十朵四瓣长筒小花紧挨在一起,形成莲蓬似的一个大花球。每朵小花玲珑别致。花瓣弧度微微起伏,镶滚一道银白色丝绒细边,中间一点嫩黄的花蕊。如同工笔精心勾勒。花朵表面色泽金黄,反面则是天然本色。犹如邻家有女初长成。不施粉黛,青春逼人。穿着一袭鹅黄浅色的连衣裙,蹦蹦跳跳地走在春天里……眼看身影消失,忽尔回眸粲然一笑。

环顾四周,却是空旷的郊外,行人寥寥。一树流光溢彩的结香,茕茕独立,像是深山幽谷里的兰,驿外断桥边的梅。远离纷扰,不染铅华。在早春季节里,它独自风流独自香。古人云“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结香,不及花中君子高风亮节,声名远扬。很少有文人墨客为它吟诗作赋。但它以温柔谦卑的姿态,低眉含笑,迎接春天的到来。

按照书上所言,我试着给结香的树枝打结。果然枝条柔韧,任意缠绕而不易折断。它是传说中寓意美好的爱情树。我国鄂西地区的少女习惯将结香树的枝条打结,并对着这些结许愿,以期寻到梦中情人。民间还流传,有人若做了梦,翌日清晨在结香树上绾个结,好梦可望实现,噩梦就此结断。由此约定俗成,结香树开的花,也叫“梦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结香,被赋予灵性。如此蕴籍美好,不由心生歆羡。袖了一枝花回家,养在陶罐里,瞬间花香盈室,蓬筚生辉,仿佛带来了一屋子的春天。它温馨恬美,馈赠好梦。困扰我已久的失眠症奇迹般好转。

结香全身是宝。作为一味上好的草药,它的花“养阴安神,祛风明目”,冬末春初,采摘花序晒干,可泡花茶;它的根茎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树皮纤维丰富,用于制造优质纸。枝条柔软,可搓绳编筐。除此,它还防虫驱蚁。诸多好处,不胜枚举。

结香,结香,诗意流转。轻声念一遍,如同含英咀华,内心百转千回。想起它,就会想起——“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万种风情,千般妩媚,尽在低眉浅笑间。赶明儿,一定去花市逛逛。“邀请”一株结香,在我家的阳台上安营扎寨,愿它结一段风生水起的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