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竹艺唯美句子聚集三篇

9464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传承竹艺唯美句子聚集三篇

语文第五单元同步复习题精选

【第1句】:语言知识

【第1句】: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间隔 间断 间隙 间或 B.模仿 模样 模块 模拟

C.和平 暖和 附和 和面 D.折断 折磨 折腾 折射

【第2句】:找出对句子中的通假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转 通“啭”, 鸟叫声)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见 通“现”, 看见)

C.四支僵劲不能动。 ( 支 通“肢”, 肢体)

D.同舍生皆被绮绣。 ( 被 通“披”, 穿)

【第3句】: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差别较大的一项是(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D.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第4句】: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公安机关决定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坚决打击贩卖人口这种光怪陆离的犯罪行为。

B.联欢晚会上,张华和李明合作的哑剧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D.没有踏实认真的实干精神,只会夸夸其谈是不会把工作干好的。

【第5句】: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第2句】:积累、整合与运用

【第6句】:诗文填 空。

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

②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 。

③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④《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⑤《苏幕遮?碧云天》中写范仲淹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是: , 。

【第7句】:文学放飞:你游过西湖吗?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尽了西湖的自然美景。青神的中岩寺、德云寺、中国竹艺城等地也有不少诗或对联,你是否能写出一首诗或一副对联呢?(也可写外地名胜和诗或对联)

地名:(名胜)

对联:

【第8句】:阅读下列寓言,写出其蕴含的道理。

乌龟看到老鹰在翱翔,十分羡慕,就缠着鹰教它练习飞翔的本领,鹰不同意,乌龟再次死缠硬磨。老鹰只好把它带到高空,结果乌龟被摔得粉碎。

【第9句】:我国古代对某个年龄段往往有一种特别的称谓,请根据示例,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另外两个年龄的别称。

示例:三十岁:而立之年; 四十岁:不惑之年;

六十岁: ;七十岁: 。

【第10句】:综合性学习:鸟是人类的朋友。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 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 ,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 题(三至五个字)。

我的拟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

我的评价:

(3)听说学校附近的一些饭店最近推出了“油炸麻雀”、“红烧野鸡”等“特色菜”,你爸爸来学校看你时便想带你出去到这些饭店尝尝鲜,你该怎么婉拒你爸爸呢?

我的说辞:

【第3句】: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第11句】: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

【第12句】: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第13句】: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二)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14句】: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祗 骈 策 道

【第15句】: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第16句】:找出文中的四个通假字并作解释。

通 ,解作 通 ,解作

通 ,解作 通 ,解作

【第17句】:用原文句子回答问题。

①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②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③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④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第18句】: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①“千里马”指 ;②“伯乐”指 ;

③“食马者”指 。

【第19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简要阐述。

(三)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第20句】: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 ) ②群臣说服。( )

【第21句】:翻译句子。

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第22句】: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刘邦、项羽得、失天下的原因。

【第4句】:现代文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10年后,我们能烧“冰”?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第8句】: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 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 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第23句】: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

【第24句】: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

【第25句】:文中 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26句】: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的题。

(1)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2)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还包括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5)森林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至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6)森林能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 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20至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至30吨氧气。

(7)( )。据有关专家统计,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收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硫,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至90%。同时森林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至8分贝。

(8)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第27句】:文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第28句】:文段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森林的作用的?

【第29句】:文段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第30句】:文段中横线上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第31句】:(6)段中的“缓解”一词能否改为“消除”?为什么?

【第5句】:作文

【第32句】: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宥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以《那一次,我读懂了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语文第三单元同步复习题精选

【第1句】:语言知识

【第1句】: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一组注音有错误,请选出来,它是( )

A.干涸hé 萧瑟sè 和煦xù 裸露 luǒ

B.挑衅xìn 迷惘wǎnɡ 徘徊huái 收敛liǎn

C.笃信dǔ 滑稽jī 眺望tiào 缄默jiān

D.频繁pínɡ 凋零diāo 牟取mǒu 雾霭ài

【第2句】:下列汉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胸有成竹 莫衷一是 众目睽睽 B.相辅相存 相形见拙 目空一切

C.神秘莫测 沧海桑田 鼠目寸光 D.沾沾自喜 美味佳肴 不容置疑

【第3句】: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 吗?

②上海的卖腌腊肉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 :“高邮咸鸭蛋。”

③我对异乡人 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④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 十二样。

A.避邪 注明 称赞 奏足 B.驱邪 注明 称赞 奏齐

C.驱邪 标明 称道 奏齐 D. 避邪 标明 称道 奏足

【第4句】: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编词儿,脑子快,能镇定自若。

B.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克拉玛干沙漠浑然一体。

C.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D.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地咆哮啊!

【第5句】:下列各个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B.你会感到这胸膛里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D.人们发现了震天的响声和美丽的瀑布。

【第2句】:积累、整合与运用

【第6句】:根据理解默写填空。

①念天地之悠悠, !

②《苏幕遮?碧云天》径直写出范仲淹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的诗句是: , 。

③在王维的《终南别业》中,人们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且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

④《登飞来峰》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⑤高适《别董大》一诗中有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 , ”意境相似。

【第7句】:“如果再不珍惜水源,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公益环保广告令人深思,请以“环保”为话题,自创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第8句】:仔细读下面的三则公益广告,然后以“环保 ”为话题自己再创作一则(2分)

①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垃圾箱

②人间知音难觅,天涯芳草难植。——请爱护草坪

③除了照片,什么都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请保护环境

【第9句】:罗伯特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 回答说:“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医生答话的的言外之意是

【第10句】:综合性学习:我校将举行“古诗词诵读竞赛”活动,为了体现竞赛的宗旨,请你为本次竞赛设计一则主题词,并简要的说明设计的意图。

主题词: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

【第3句】: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第13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二)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

夫①学者②,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③忽④长者,轻慢⑤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⑥。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颜氏家训》)

[注释]①夫:发语词。②学者:学习的人。③凌:欺侮。④忽:轻视。⑤轻慢:轻视、怠慢。⑥鸱枭:两种鸟。古人认为是恶鸟。

【第14句】: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敌

【第15句】: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第16句】: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语文第六单元同步复习题

【第1句】:语言知识

【第1句】: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解jiě 解决 押解 解释 解数

B.宿sù 宿舍 宿营 宿命 归宿

C.恶wù 厌恶 恶心 恶习 恶劣

D.差chā 差错 误差 出差 差距

【第2句】:请选出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景,好景色)

C.悄怆幽邃 (忧伤的样子。) D.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回家)

【第3句】:请选出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青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译:就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当着风,那真是喜气洋洋的了。

C.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译:冻风时常刮起来,使沙子飞动,使石子飞动。

D.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译: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

【第4句】:对下列诗句翻译、解释或分析欠妥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山间气氛黄昏时最好,天空的鸟儿相互结伴回来。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即“落花”,这两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已辞官,但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仍是一样地关心。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句中意思是四处寻找君主却不见,雪地上只留下了马蹄的印迹。

D.“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以游者相乐”这段文字正面写鱼,侧面写水,虽无一字写水清,但读者能处处体会水的明静清澈。

【第5句】: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山共色(一样的颜色) 水皆缥碧(青白色)

猛狼告奔(指飞奔的马) 鸢飞戾天(至)

B.不知何许人也(什么地方) 造饮辄尽(制造饮酒)

期在必醉(期望) 曾不吝情去留(或去或留)

C.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不以千里马称也(著称)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弗之怠(懈怠

援疑质理(提出) 录毕,走送之(跑)

【第2句】:积累、整合与运用

【第6句】: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

②王老师退休后仍在学校心理咨询室义务“坐诊”,可用《己亥杂诗》中的诗来称赞王老师两句是:“ , 。”

③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 。

④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 。

⑤《终南别业》中进一步写出诗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的诗句是:

, 。

【第7句】: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第8句】:有时,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这样抱怨自家的孩子:“你看,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说得节省又含蓄,不过,个中滋味也只好由那“自家的孩子”慢慢地体会。如果你是“自家的孩子”,定会知道父母想要说的是假如你不是“自家的孩子”,听到别人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的言外之意是: 。

【第9句】: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

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如96年把165个SAT满分的“状元”拒之门外。

美国的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求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十小时。这只是最基本的'“毕业”要求。至于申请大学时,六七十个小时的“学雷锋”还远远不够。有些高中生的学业并不突出,而被大学录取了。如,有的学生每年的暑假都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去帮穷人盖房子,经年不渝,终于感动“上帝”。

【第10句】:根椐文中提供的内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

【第3句】: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回答诗后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第11句】:这首词上片写 ,下片抒发 。

【第12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现在人们运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13句】: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把酒临风( ) ②春和景明( )

【第14句】:翻译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15句】:用原文填空。

①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的心态。

②“进亦忧,退亦忧”中“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进”指:“ ”;“退”指:“ ”。

【第16句】: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 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

【第17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科技是否发达。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

语文第五单元第26课同步测试

第一部分:

【第1句】:填空。

⑴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家,是继孔子之后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为“”,后世多把他与孔子并称“”。

⑵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思想,表达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

⑶孟子在文中用取譬设喻的.手法来阐述道理,其中,“,”一句,则重点从舍利取义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本文“舍生而取义”这个中心论点。

【第2句】:解释句子中的词语。

⑴故不为苟得也(为:)

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

⑶蹴尔而与之(蹴:)

⑷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⑸向为身死而不受(向:)

【第3句】:译句。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第4句】:读课文,回答:

⑴课文中哪几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⑵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5句】:孟子提出的“义”曾被奉为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舍生而取义”这固然是正确的,但取义就一定要舍生吗?请你结合历史上一些典型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说明。

【第6句】:口语交际:

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甲:多便宜呀!刚到的新货,式样新颖独特,功能齐全,是每一个学生都想拥有的学习助手,快来买一个吧!

乙:(小顾客)文具盒好是好,就是贵了—点。

甲: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乙:它好在哪儿呢?

甲:

乙:光外表好有什么用呢?

甲:

乙:好吧,那我买一个。

读选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7句】: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C.呼尔而与之 与:

【第8句】: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蹴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C.所恶有甚于死者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第9句】: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第10句】:请说说画线句子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