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专栏(3)从两篇典型满分作文说开去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高考作文专栏(3)从两篇典型满分作文说开去

前言: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研究透满分作文为何满分,才能有所提高。

【原文在微信公众号kkjboy】

【赏】

拒绝平庸

2011江苏某考生

①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②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③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④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⑥“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⑦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⑧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析】

这是一篇散文。“不由得”开篇自然,联想到赶考路上的小餐馆。“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骈散结合,朗朗上口。没有多余的废话,“独”“自有”恰到好处。结构起承转合,从小餐馆到社会现象和自己的思考,再到小餐馆。在同龄人中,思想深刻,反映现实。语言流畅,一气呵成,但最后一段有弄巧成拙之嫌,去掉更好。诗词引用,手到擒来。这些词都是《唐诗宋词选读》上要求背的,作者很聪明地用在作文里,但大部分人都只会默写。关于他对思想的议论,主要来自①初中课文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于灵魂》②高中语文书或政治书 帕斯卡尔《人是有思想的苇草》。意象:高中课文《逍遥游》杜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以后可以这样写散文:

起承转合

过渡自然

意象转化

旁征博引

课内课外

真情实感

少说废话

积极向上

评判社会

一分为二

首尾呼应

【赏】

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

2011上海某考生

①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显然未能躲过一场风波:由于她在得知本•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分”高兴而惨遭德国知识界的集体质疑。尽管她已多次道歉以希望这场风波快点过去,但这似乎依旧难平众怒,甚至还有法官准备为此起诉她。

②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的默克尔理应知道:根据基督教教义,任何生命都是等价的,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罪犯。正因为犯了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常识错误,即使她是权威的领袖,在涉及德国知识分子的底线问题时,她也最终无法过去。

③依旧是在德国,依旧与默克尔有关。前不久,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为了保护这位将大有作为的政治新星,默克尔以“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家而非学术研究人员”为之辩解,但是德国两万名教授联名上书反对,直截地表达了德国知识分子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将会成为日后学术不端的借口。他们又一次没有给默克尔面子,再一次让她“一切都会过去”的计划继续泡汤。

④我感动于这样一群理性声音的存在。我也欣然于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这种“一切都不能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

⑤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经历过五千年光辉、五千年昏暗的华夏大地?

⑥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的压力,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座墙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层皮”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终究不禁感叹先生的先见之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的理性呐喊。也许政治的压迫一度埋没了先生的呼喊而让一切都过去了,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

⑦回望历史,多少统治者以权威的姿态、以“一切都会过去”企图将真理掩埋的时候,又是多少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回答而绝对不容置疑。

⑧“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知识分子的呐喊,永远不会沉默!

⑨作为一名社会的准知识分子,当我们面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同时,倘若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谐,不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这又何尝不啻为一种真正的悲哀呢?

真心希望有识之士在听到“一切都会过去”时,都能异口同声地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捍卫真理,以坚守住最后的底线。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们,是社会的良心。

【析】

结构清晰,引议联结。由默克尔风波引入。事件新颖,可以看出作者关注时事,具有社会责任感。作者写了两个默克尔事件,都能有自己的看法,让人赞叹其素材积累之多和思考之深。由最近到过去,由德国到中国,这种例证方法值得借鉴,避免乱写一通,没有逻辑。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惜字如金,几个字叙述,大笔墨议论。最后,作者告诉我们,作为知识分子,该如何做。高考写大主题、大情怀的文章容易得高分。知识分子就是其中一个,我给大家推荐北岛的一首诗,《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

议论文切忌“四不像”,少叙述,多议论,要展示你独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