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快评|“全国甲卷作文题难”上热搜,也许难在摸不准“标准答案”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极目快评|“全国甲卷作文题难”上热搜,也许难在摸不准“标准答案”

极目新闻评论员徐汉雄

6月7日上午11:30,2023年全国高考的首场语文考试结束。“高考作文”,“全国甲卷难”的话题冲上热搜。(据6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

据了解,2023年高考语文科目共有7套试卷,分别为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还有北京、天津、浙江三套自主命题试卷。网友讨论最多的是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考题。很多网友表示看完作文题目有点头疼,有网友庆幸自己“还好考得早”。有网友说,就是曹雪芹来考,也要准备复读了。

“全国甲卷作文题”让人感到难(图源:央视网)

这个作文题难在哪,难在审题环节就要花费不少功夫。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所给的材料提到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有人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

这个题目让人感到不好写,就是如何审题立意,如何确定论点与论述范围,材料并没有“明示”。有网友认为,根据材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以启发学生的开放思维,从各个角度来考察事物;也有的说,题目中“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相关表述就给出了审题思路,只有独创的才有价值,启发的是创新思维;还有网友说,因为是贾宝玉喜欢“沁芳”,贾政就点头了,如果贾宝玉偏向其他的,贾政也会点头,好不好,有话语权与拍板权的说了算。

以上几个侧重点,到底哪个是出题者的本意?这个不便猜测。作文难的一个原因,就难在猜测出题者的思路。所谓审题,无非就是想摸准出题者的意图,想顺着“标准答案”所要的思路去展开论述。所谓怕跑题了,怕写偏了,也是担心没摸准出题者的思路,不符合“标准答案”的要求。

“全国甲卷难”,难在作文题。作文题为什么让人感到难,或如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所说,匾额题名并没有给出唯一正确的答案,是一个开放性的选择。因为是开放式的题目,难以把握出题者的本意,所以,让人感到犯难,不知如何去切题,怕跑偏了。

有人说,“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就是出题者的思路,本题要围绕创新思维来表达。也许未必如此。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并非是因为创新思维收到效果,而是“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说白了,“沁芳”更贴近事物的实际。“翼然”只是形似,“泻玉”也是偏重于形,“沁芳”则意似,神形兼备,又意味深长,更贴切而已。“沁芳”让人中意,与是否借鉴、独创无关,观察的角度更符合事物的全貌(包括外表与内在)。不论借鉴还是创新,能符合实际应用,就是好的。

一个开放式的题目,原本可以见仁见智,多角度审题,多角度论述。如果大家能放开思路,不用去猜测迎合“标准答案”,也许就不会感到难以下笔。为什么其他几道作文题,大家没有感到那么难,就是在题目中已比较清晰地表明了论述范围,就如专家所说,考题的内涵和外延基本是规定好的。

诸如有关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的那道作文题,哪怕不懂围棋,不懂这些术语,也能看懂题意,一看题目就知道应该围绕哪个主题去立意。

所以,既然是开放式的作文题,就不妨让考生有放开写的空间,以全面考察考生的语文修养、生活认知、想象力之类。只要是言之成理、成文,没有错误观点,能自圆其说就行。如果能让人放下“跑题”的顾虑,也许就不会让人感到难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