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网友:说“人话”好么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原创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网友:说“人话”好么

原标题: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网友:说“人话”好么

高考就像“八仙过海”,每个学子都在各显神通,有人数学拿满分,有人三门选科高达290分,还有人在语文作文苦下功夫,拿到了满分作文的成就。

在今年的高考,浙江的一名考生就成功写出了一篇满分的作文。原本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在这篇作文曝光之后,却招来了不少非议。

原因很简单:正常人甚至很多老师都看不懂这篇作文的意思。

面对众多网友的质疑,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尽管如此,但众多网友还是不认可,一篇让人看不懂的作文,居然能拿满分,这是什么道理?从民国开始,不少文学大家就致力于大白话的推广,而如今一篇高考作文,却让不少学生产生疑虑:难道大白话现在太普遍,不如其他的话语受欢迎?

在这件事争议的背后,是我们对于文章根本意义的探讨。

不要让文字失去意义

对于这篇满分作文,其实我是不认可的,原因无他:一篇文章如果读者都看不懂的话,文字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人类创造文字,就是为了能更加清楚的理解事物。

诚然,我很敬佩写出这篇作文的学生,从该篇作文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经过大量的阅读、理解,是很难写出这样的作文的。由此可以说明这个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真和写作的文采极好,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这篇作文拿到了满分,却是我不认可的。很简单,文中的两个弊端足以将其打落“神坛”。

01过度引用名言

有看过这篇作文的人会发现,这短短的一篇作文,引用了不下十句名言,其中不少都是极其复杂深奥的,尽管每一句名言的位置和意思都极其准确,但因为太过深奥,近90%的读者都不能看懂。

不少网友看过这篇作文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呼吸困难”、“堵得慌,我居然能坚持看完?”更有网友评论道:“整篇作文就没一句“人话”。”

当文章背离了“给读者观看”的原则,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意义。

02出现大量生僻字

我们要明白:不是所有的读者都有着教授级别的水平,比如阿柒。对于生僻字这类东西,几乎就是无缘的。这篇作文给人的第一读感是难受,第二读感是很难受,第三读感是极其难受。且文章不是论文,没有人会特意去查询文中生僻字的意思,这样下来,就会造成读者厌烦的现象。

对于这两个致命点,该作文第一个阅卷老师给出的39分,其实是很合理的,而对于后面两个老师给出的满分,我只能说操作看不懂。

03忽略文字本身的意义

很多人都以为文章是越深奥越好,但事实上,文章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给众多读者观看的,而读者大多都是平常人,不可能去把深奥的文字一点一滴解析出来,一篇好的文章,不用过度深奥的语句,就能给读者一种舒适的体验,让人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但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丝毫好文的特征。与其说这是一篇好作文,倒不如说是写作学生的思维巧妙,成功取悦了阅卷老师。

当一篇文章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读者基础时,也就失去了文章的根本意义,更谈不上好文一说。

跟风,成了“祸害”

对于不认可这篇作文取得满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怕明年的学生跟风。

众所周知,每年出现高分的高考作文,都会被老师或者机构当成案例去讲解,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快速领悟到别人作文的特点,从而写出类似的文章。

如果是被当作案例的是一篇优秀且易懂的作文,那么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这篇文章成了案例,我无法想象明年高考作文的画风是怎样的?

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会有无数的人去模仿他的路线,这是人之本性。

而这篇作文,里面包含太多深奥的东西,可以说99%的学生都模仿不来,但他们又渴望于在作文取得高分,于是选择了强行模仿。

于是明年高考作文的画风估计是这样的:文章中充斥着大量的名言,可是其意思又与作文不相符合,还有生僻字,恐怕写作文的学生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东凑一点,西拼一些,结果作文不伦不类,让人无法直视。

为什么对浙江考生的这篇作文得满分不认可,我想更怕的是开了一个坏头,让无数学生跟风。

对于这篇作文,单从那个学生来看,我很是欣赏,但从无数学生的角度来看,我却是不认可的。

不是所有的高深,都能当才华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白话文成了主流,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要文章写得够深奥,自己看不懂的文章,就一定是好的文章。

但事实证明,不是所有的高深,都能当才华看,文中的所说的满分作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一味追求华丽的辞藻,却忽视了文字的意义,这样的文章早就失去了灵魂。

中国几代文豪,为何呕心沥血推广白话文,不就是希望文章能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读者读懂文章?但现在却是一篇让人看不懂的作文,夺得了满分,这不禁让人深表疑惑。

在这件事中,错的不是写作文的学生,而是某些把这篇文章抬到不属于它的高度的人。

想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短短三千多字,却让人看到其内涵的蕴意,感受到不一样的体会,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好文。

在这个时代,有太多人只注重华丽的外表,却忽略了真实的内在,这是错误的,求实求真,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写文章是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别让故作高深的虚假,成为衡量的标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