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好考分高!专家:这才是语文作文拿高分的秘诀!附2023年10大高考作文热点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作文写好考分高!专家:这才是语文作文拿高分的秘诀!附2023年10大高考作文热点

2023年新高考开始施行,语文这门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作文,作为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与语文总分有着强相关性,那么,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呢?精华学校名师、语文学科带头人王丹宁老师为大家分享了超有效的提升作文的方法!一起来看一下。

这是作文拿高分的秘诀

精华学校鼎级班名师、语文学科带头人王丹宁老师创作的“丹宁作文教学法”让众多考生作文拿到高分。丹宁老师称,二模、高考的微写作考查更趋专业化,间接抒情技巧成为考生试金石,建议考生使用三种微写作的间接抒情方法:修辞抒情、描写抒情、叙事抒情。在二模、高考中,这些方法基本上可以大胆使用,它会成为帮助你拿高分的非常好的一个点。

丹宁老师提到,“作文题第一道题并不是命题作文,而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材料本身比较简短,并不会在字数上造成与第二道命题作文太大的差别”,这种形式是北京高考作文的一个明确的方向。另外,丹宁老师提到,高考大作文关注现实生活,鼓励大家使用散文类记叙文创作模版,而不是小说类记叙文创作模版。

就比如说,今年4月份的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第一个作文是命题作文“应对”,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而导语中明确提到“生活中”“新情况”“如何应对”“引领成长”等关键词,结合“逆境、困境”类话题并联系当下,给予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与海淀区适应性考试中所给的“养教”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类似——都是“传统”的话题/命题作文,如果考生依旧按照传统的思路、素材来准备,很难写出新意,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当下,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思考构思。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举出古今中外先贤哲人的例子,或者张口就是子曰诗云,这种例子未必不好,但未必合时宜,生活中的实例反倒更有用。写作文就是生活里的人写生活里的事,合适的故事,加入适当的情感,用合理的技巧去表述,这样的作文肯定是高分作文。

——王丹宁

海淀一模结束了,接下来是二模、高考。建议大家在作文复习中,要多研读材料,贴近生活,去感悟社会热点与国家大事蕴含的精神与文化。接下来,本文为大家列举10个2023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与对应思路,帮助大家获知更多的热点作文素材,大家也可以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论证和阐述,也可以根据下述案例,延展出更多案例,并加以理解与运用。

01《善于化危为机,把经济发展的“快进键”按到底》

2023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爆发,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这是中华民族面临的一次大磨难、大危机。我们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正视危机、重视危机,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主动作为。只要我们敢于逆境奋进、抓住机遇,就能化危机为转机,从逆境中获得强大的成长力量!

02《科学素养也是“免疫力”》

当疫情突然袭来时,各种防疫谣言、骗局粉墨登场,一些不法商家趁机打劫,“借疫生财”,这反映出广大民众的科学素养仍有待提升。只有不断提升科学素养,才能不断增强“免疫力”,防止上当受骗,各种“伪科技”产品也鱼目混珠。所以,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

03《无声的关爱 满满的感动》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涌现出许许多多不留痕迹的善行义举,体现出无数无私大爱,“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平凡人物,堪称人们身边的凡人英雄。他们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生而平凡却人格熠熠,不事张扬却能量满满。平凡中见伟大、朴实中显崇高、细微中见真情。

04《疫期阅读——共战“疫”,不孤“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文学巨匠们苦心经营的鸿篇巨制却总是被束之高阁,人们更习惯碎片化的浅层阅读。疫情发生之后,大家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应借此契机呼吁更多的读者去关注经典作品蕴含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虽然乍看来,诸如《红楼梦》《百年孤独》并不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指南,但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无数人被迫隔离在家时,只有经典图书能够带我们“跳出问题”找到答案,因为它们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宽广的世界。

05《武汉已“归队”,让我们一道“努力奔跑”》

76天!这注定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特殊时光。1800多个小时!这座城里的近千万人书写了令世界惊叹的英雄史诗。在这段艰难复苏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奔跑,迎接胜利的曙光!我们不能忘记,正是因为有了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有了武汉人民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态势,才有了全国本土疫情传播的基本阻断。对于全世界而言,正是由于武汉及时采取的措施,为其他国家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

06《为未来积蓄力量》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2023年爆发的疫情是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它告诉人们什么是众志成城,舍己救人的人间大爱;什么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博大情怀。从这本教科书中,探寻生命的意义:我们看到众多身边的英雄,许多家长,他们既是孩子们的父亲,也是学生的老师,更是患者的医生,还是关键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许许多多的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诠释对于生命、对于祖国、对于人民的理解与敬畏。

07《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

自然界和人类是相辅相成的和谐关系,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矛盾关系。一味地征服自然最终得到的将是大自然的报复,一场疫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古老的规律。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我们应继承祖先的智慧,友好地对待自然,顺应自然,不要给自然增添环境超过其承载能力的负担。否则,自然必会以悲剧回敬人类,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

08《凝聚光明,点亮智慧生活》

如今,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发朋友圈、发微博;在某购物平台上,每天约有30万视障人士进行网络购物;短视频平台上线无障碍功能,外卖订餐平台发布视障人士定制应用……技术的进步、基础设施的完善、志愿精神的生长相互作用,终将成就一个对视障人士更友好、更平等的世界,而这样的世界,也将惠及我们每一个人。考生可列举社会事实,指出全社会对帮助视障人士融入生活高度重视并充满关爱。

09《宅当有为》

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谁利用得好,谁就会有出息。宅着的日子,抓住了就是黄金,抓不住就是流水。时间的开关,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手里,让我们握紧时间的水龙头,别让它“跑冒滴漏”,珍惜生命应从珍惜独处的时间做起。

10《天下一家,携手抗疫》

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敌人,面对疫情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携手合作,抗击疫情,如此才是战胜疫情的必经之道。“天下一家”,中国人民的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印尼海啸、海地大地震、非洲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都给予受灾国无私的帮助与支援;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纷纷伸来援助之手。这样的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生动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人民的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免责声明:文章热门作文素材源自语文匠,仅供考生与家长参考,精华学校整理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