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高考议论文开篇写法技巧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技巧|高考议论文开篇写法技巧

1

【概括材料式】

概括材料式,看似卑之无甚高论,实则大巧若拙,是大部分材料作文最稳妥的开头技巧,立足材料,缘事而发,提出观点,这样推演自然,水到渠成,使观点不至于突兀,且不易偏离主题。

开头示例:

①战机防护,止于表象众人服;力排众议,透视本质获真知。沃德借透视本质之笔,书正解之章。故曰:浮尘不拂,真珠难露。透过现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曲为直,傲视群雄。透过表象看实质,浮尘不拂,真珠难露——高考满分作文《浮尘不拂,真珠难露》

②一父一子一牛,咏诗赏景冶情。古朴布衣,圆口布鞋,黄牛缰绳以及那牛背吟诗的孩童,这看似与当今现代生活相隔甚远的场景,却在四川成都的繁华里与人们不期而遇。——联考满分作文《骑牛上学》……

概述材料,切忌照抄甚至扩写材料。具体说来,可以是“惜墨如金式”,往往一两句,甚至几个字,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述材料内核。如文段一,仅用“战机防护”、“力排众议”8个字,从不同方面概述材料,言简意赅,然后顺势提出观点“透视本质获真知”。

也可以是“不惜泼墨式”,如文段二,明明可以用“骑牛上学”四字即可概述,但作者不惜敷演,俨然美文一样,意象密集,场景鲜活,情愫动人。这种对材料的诗意概述,也不失为概述材料的一种创意,可使文章开篇便与众不同,句式整齐,意蕴和谐,文采斐然。

可见,概述材料,可用简笔,以简驭繁;可用繁笔,文赡词丰。

2

【巧妙引用式】

巧妙引用,几乎是满分作文开头的标配技巧,恰当引用,足见考生语藏之丰厚;巧妙引用,直击主题,往往“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巧妙引用,“站在巨人肩膀上”,深刻精警,自成高格。考生若能激活平时积累,摈弃“我注六经”的寻章摘句、拾人牙慧的掉书袋之风,而是“六经注我”,活学活用,也足见考生的妙才慧心。

开头示例:

①“我在你的航程上,你在我的视线里”(舒婷语),一本好书,一本大书,确实能守望人的一生,使人激扬前行,为奋斗赋能。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本大书伴终生。——联考满分作文《一本大书伴终生》

②“可怕的不是系统像人一样思考,真正可怕的是人像电脑一样物化”,哈里斯的担忧,一语成谶。飞速发展的时代,惟愿社会能多一份温情和耐心,多一份人文和人性。——《快递小哥,困在系统里》

巧妙引用,也绝非妙手偶得的灵感。引用,其实也有法可循。可按“巧妙贴切引用——简要阐释内涵——顺势提出观点”三部曲来展开,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蔓不枝。

很多名句意蕴丰富,适用于多个话题;很多名句,“入乎其内”——结合出处,原意可能并不契合文题,这就需要“出乎其外”,即揭示名句在此赋予的新意和时代内涵。

如示例一舒婷的诗句,本指恋人彼此守望相依,但作者在此出乎其外,巧妙运用,用于形容经典名著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即一本名著、一本大书,使人受益终生,这种妙用,令人击节赞赏。

又如示例二,哈里斯的名言,堪为警世通言,振聋发聩,但艰深玄奥,作者在此引用之后,结合当下科技进步、智能时代,表明自己的忧思,即人不应该被物化、被异化。

3

【铺采摛文式】

铺采摛文,本是汉赋的写法,常用来渲染宫室之美、品类之盛,这种骈文文风,因华而不实而为人诟病。其实,铺采摛文的赋体写法,通过铺陈其事,铺排渲染,往往使文章开篇便豪情勃郁,气势恢宏,开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美不胜收,先声夺人。

开头示例:

①举凡成大事业者,他们的青春,无不和乡村紧密联系在一起。沈从文的“赤子其人”,源于湘西的青山绿水;莫言的“会讲故事”,源于高密东北乡的厚实大地;史铁生的坚忍奋毅,源于清平湾的老黄牛和土坷垃……莫不如此,他们的“精神地理”中,都有着广袤厚实的乡村大地。 ——联考作文《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

②警车剑阵,国宾护卫;鲜花夹道,万人空巷……这一刻,国徽高悬、共商国是的人民大会堂,虚左以待,迎接抗疫凯旋的英雄……

——联考满分作文《礼赞英雄,严大国之威以修敬》

如示例一,内容方面,例证丰富,言简义丰;句式方面,一句一例,微言含大义,笔底有风雷。如示例二,通过一幕幕场景,俨然电影蒙太奇镜头,极力渲染授勋仪式的隆重,以表现致敬英雄主题。

4

【创设情境式】

高考作文,不少通过具体任务来驱动写作,如结合具体情境、对象,明确身份,拟写发言稿、演讲稿、辩论词、主持词、书信体等实用文体。

不少考生习惯于平时议论文的开篇技巧,不知变通,仍然是“开门见山式”“巧用题记式”等开篇技巧,即使文章本身文质兼美,但总觉“隔”矣——不切合具体真实场景、情境,有套作之嫌。因此,这类作文,开头需巧妙创设情境,假想自己置身于观众、听众面前,入情入境,方有“不隔”(王国维语)之感。

开头示例:

①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对真理的渴求,也是对对手的尊重。今天的辩论,双方确实不分伯仲,胜负就交给评委们裁定。但我惊叹于双方辩手的多“才”善贾,既有“得理不饶人”的犀利锋芒,更有侧耳倾听的温厚儒雅的君子之风。

——联考作文《求学,立己达人》

②亲爱的同学们: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当美好的春天,和我们的18岁相逢,这是怎样的人间盛景?今天,是我们和时光准点的约定,我们举行这个庄重的仪式,为成长加冕,也为青春赋能。从今往后,我们将踏上新的人生旅程,我们的生命将被附加新的分量和情怀。

——联考作文《为成长加冕,为青春赋能》 

上述开头文段,考生极具情境意识,善于创设真实、真切的现场情境。

如示例一,作者假想自己是仲裁的身份,创设辩论情境,煞有介事地评论双方精彩表现,既承接上文伏尔泰名句,又有意营造现场感。

如示例二,作者强化身份认同,以18岁青年的身份、口吻,以散文诗的笔法,浓郁的抒情笔调,表现成人礼的庄严。

5

【剧透文章式】

不少满分作文,往往在开头,纲举目张,不仅表明观点,而且相当于文章内容的剧透,文章的思维导图,这种开头技巧, 纲举目张,使文章内容紧凑,文脉清晰。

①总有一些时间节点,赋予平淡的日子以壮丽和庄严,唤醒久远的记忆,激荡日新的情怀,让人们在岁月的长河里、历史的荣光中,且行且思,且歌且吟。一个人,一个民族,回望身后的路,知其来有自;瞻望前方征程,砥砺初心。

——高考满分作文《纪以告诸往,念以知来者》

追星逐月,遨游苍穹,航天明星们闪耀在天际。刻苦训练,枕戈待旦,时刻向往星空的神秘,听从团队的召唤,然而一辈子做备份,邓清明也无怨无悔。也正是寂寞无名的“他们”,构成中国航天的宏阔背景,映照出英雄前行的勇毅背影。 

——联考满分作文《从“他”,到“他们”》 

开头示例:

如文段一,“一个人,一个民族,回望身后的路,知其来有自;瞻望前方征程,砥砺初心”,就有剧透作用,文章主体部分从个人到国家民族,渐次展开,通过纪念日,继往开来。

又如文段二,先从一个个耀眼的航天英雄,到备份英雄,然后用高度凝练的语句“正是寂寞无名的他们,构成中国航天的宏阔背景,映照出英雄前行的勇毅背影”一句,剧透文章思路和内容,意在表明文章主体部分展开思路,从他到他们,从英雄的背影到甘于奉献的背景。

对点演练

1. 根据下面的作文题,运用上述开头技巧,写一段开头文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从“拯救男孩”到“担忧小鲜肉”的相关讨论不断出现,细思之,与其说这是一种对男孩儿“不够阳刚”的性别忧思,不如说其代表了一种更为广泛和深层的社会性反思,包括对过度娱乐化的生活状态的焦虑,对重应试轻素质的教育模式的批评,对“妈宝”“啃老”等现象所反映出的青少年独立生存能力缺失的担忧……正因如此,在这个急速发展,千变万化的时代,人们呼唤志存高远、壮气如云、坚毅拼搏、锐意进取的美好品质,而这些品质常被视为是一种“阳刚之气”。

请结合材料,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作。

任务一 选择男生或女生的身份,以“阳刚之气与当下青年”为主题,给全校同学写一份倡议书,表达你的思考与建议。

任务二 给你喜欢的一位学科老师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学科培养阳刚之气”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例文开头:

雄心壮四海,阳刚染风华

——一位男生给全校学生的倡议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雄心壮四海,阳刚染风华》

余秋雨在《山庄背影》中轻轻叹息:“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是的,民风即国风。一个民族若充满阳刚之气,则如初生之阳,自强不息,锐于进取;反之,则民风孱弱,暮气沉沉,则国将不国。近代以降,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则国家积贫积弱,可知矣!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涵养阳刚之气,绝非防止性别错位,旨在砥砺精神,激发奋发有为的中国精神。

……

简评:开头运用巧妙引用法。余秋雨的话,堪为洞穿历史兴亡的“周期律”;文章开头回顾历史,指出阳刚之气对于砥砺国民精神的重要性,彰显“大情大理”;开篇大笔如椽,高屋建瓴,出语不凡。

7

2. 根据下面的作文题,运用上述开头技巧,写一段开头文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徐悲鸿问马贩:“你这一匹马多少钱?”马贩回答说5000元。徐悲鸿说:“我用我画的马。换你一匹马行吗?”马贩气愤地说:“你这人脑子有病吧,要拿你的纸马换我的真马?!”马贩不知道,那幅画价值6600万!

材料二:有一次,诗人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读了上面的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例文开头:

不要在喧嚣处歌吟

徐悲鸿的旷世名画,在马贩眼中,竟抵不上一匹拉车的劣马;海子在酒馆里朗诵诗歌——说不定就是后来震惊诗坛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是眼中只有“六便士”的凡庸老板,却认为是聒噪扰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两个故事,道学家习惯于审丑,认为凡夫俗子,狗眼看人低,“时人不识凌云木”;哲理君喜欢烹制心灵鸡汤:生活中不光只有苟且,还应有诗和远方,“面包和水仙花”之类云尔。而我要对徐悲鸿和海子说:无须与世俗讲和,不在喧嚣处歌吟,否则你的声音也会成为喧嚣的一部分(川端康成)。

……

简评:本段开头综合运用了材料概述法和巧妙引用法。概述材料时,既有惜墨如金的压缩概括,也有联想展开式的拓展延伸,总之,各尽其妙,均指向主题——美的事物在世俗的环境中倍显孤立。引述材料之后,先破后立,提出自己观点。

考题连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示范】

涵养格局,扩大“精神地理”

——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

同学们:

大家好!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读书交流旨在争鸣砥砺。今天的《史记》“千秋人物”栏目,我们激扬文字,品评人物,何其快意! (开头引用《论语》名句,贴切自然;入情入境,设想读书会栏目,使发言稿这一实用文体对象明确,更具现场感和情境感)

三位人物,我最激赏的是鲍叔牙。没有齐桓公的雄才大略,管仲的王佐之才,但他格局恢弘,器识深远。惟其如此,才玉成了明君贤相的鱼水际遇。“以其无私,故而成其私”,谋国之忠、成人之美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千古令名。 (评价三位人物,有所侧重,体现思考、权衡、选择,迅速完成驱动任务中的任务“哪一个感触最深”)

鲍叔的格局,在于公忠体国、为国举贤的的雅量。  (以分论点形式,分解展开,就事论透,警策立骨,也有意显示文脉)

按理说,成王败寇,管仲沦为阶下囚。鲍叔完全可以胜利者的雄姿,抽刃相向。君不见,明成祖朱棣,愤恨方孝孺不为草诏,而夷其十族?相较之下,两人格局高下立判。鲍叔深知“士各为其主”,爱慕管仲的不世之材,于是力荐管仲。没有他,只恐华夏威仪,尽皆左衽。鲍叔牙公心为上,披肝沥胆,为国举贤,这是何等雅量?  

鲍叔的格局,在于海纳百川、化敌为友的智慧。(以分论点形式,分解展开,就事论透,警策立骨,也有意显示文脉)

格局大,则吴越为一体;格局小,则骨肉为行路。面对陈琳辱及自己三代的讨逆檄文,曹操没有逞匹夫之怒,而是唯才是举,使天下才俊,“尽入吾之彀中”;魏征为太子心腹,但唐太宗不计前嫌,以为心膂,终至大唐盛世,魏征也得以“凌烟阁上大书名”。

反之,快意恩仇,器量狭小,只会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君不见,项羽格局狭隘,致使范增、英布等智勇之士,相继倒戈,才会有霸王悲歌的结局。(运用类比、对比举例,丰富文章内容,使之具有雄辩力量)

“历史是一堆灰烬,灰烬之中尚有余温”。但射钩之恨、管鲍之交的故事中蕴含的为人、处世、治国的智慧,历久弥新。(以黑格尔名句过渡,从古到今,从就事论事、就事论透到缘事而发,阐发普适价值,凸显家国情怀)  

金陵古城血色依稀,鸭绿江边青山埋忠骨……建国伊始,我们是该延续世仇,闭关锁国,还是积极融入世界共同体?老一辈领袖,审时度势,捐弃夙怨,向世界伸出橄榄枝,与日本开始正常邦交,开启与大洋彼岸的破冰之旅……以直报怨的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的气度,面向未来的胸怀,开启了大国崛起之路。今日中国,恢弘格局器度,远迈汉唐。“德不孤,必有邻”,中国的格局雅量,也赢得世界的尊重。

涵养格局,扩大一个人、一个国家无远弗届的精神地理。

何为“精神地理”?王开岭说,精神地理,就是苏轼的竹杖芒鞋,李时珍的跋山涉水……那是否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精神地理,就是恢弘的器度,非凡的格局?一个国家的精神地理,就是海纳百川、开明包容的大国气象?

臧否人物快意事,见贤思齐后世师。 (自拟诗句,从评价人物巧妙过渡到现时价值)

今天我对鲍叔牙人格境界的评价及其现实意义,难免挂一漏万,希望各位批评指正。(神驰古今后回到现场,收放自如)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总评:缘事而发,家国情怀,淬炼“大情大理”。知古是为了鉴今,如果通篇仅仅就事论事,评价古人,难免迂阔泥古,不贴近现实。而本文在臧否人物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现实,激扬家国情怀。文章由小及大,升华为家国情怀。从鲍叔牙的个人雅量,到今天我们如何涵养格局;从个人格局到大国风范,文章徐徐展开,渐显宏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