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来看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带你来看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③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古代先贤有很多关于幸福的言论,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

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任意一两句为基础,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向校文学社社刊《白帆》的"幸福大家谈"栏目投稿。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阅卷说明:

阅卷前老师们要认真领会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分参考》中的“作文评价整体要求”,特别是“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的要求。

(一)题意的理解与评判

1.命题意图:

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侧重古为今用,鼓励学生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古人的思想财富。②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③以真实可感、有意义的情境来驱动学生书面表达。

2.审题立意参考:

(1)从任务类型看,这是一道语言类材料作文。写作这篇作文,要注意规避三个误区:一是脱离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意,二是在曲解原意的基础上搞“创新”,三是漠视情境要求,泛泛而谈。

(2)五句话所包含的幸福观诠释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语出老子《道德经》,其所蕴含的对幸福的理解是:幸福与不幸福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转化。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语出《论语·述而篇》,其所蕴含的对幸福的理解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获得幸福的基本前提;精神上的幸福大于物质上的幸福;幸福与道德密不可分。注:孔子并不反对物质上的幸福,比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③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语出《墨子·兼爱上》,其所蕴含的对幸福的理解是;天下人彼此相爱才太平幸福,互相仇恨就会混乱而陷入不幸福。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语出《孟子·尽心上》,其所蕴含的对幸福的理解是:家庭和睦相处,亲人俱在则幸福,无愧于人,内心坦荡则幸福,师长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体会到幸福。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出《岳阳楼记》,其所蕴含的对幸福的理解是:作为士大夫,当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而幸福。

(3)审题立意,强调学生的具体语境意识,不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任何刻意曲解,为辩证而辩证,为质疑而质疑,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比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排斥的是“不义”,而非“富且贵”。再如,“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向校文学社社刊《白帆》的“幸福大家谈”栏目投稿”是告诉学生审题立意是要在“谈幸福”范围内。抛开材料五句话的具体语境,孤立地谈幸福,甚至谈其他,可判为“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

(4)鼓励学生利用新时代的新素材写出新意。先贤的幸福观固然有其时代适应性和局限性,但和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必然有共通之处,鼓励学生辩证看待,褒贬适度。学生只要找准结合点,也可以视为一种创新。鼓励学生选取正面典型阐述圣贤言说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对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有所关照与反思,这是重点。拿古人说事的文章原则上不能上42分。

(5)观点及论证均与材料内容及含意无关,忽视任务指令,另起炉灶的,视为“偏离题意”。

(二)“等级评分标准”的补充说明

1.内容部分:根据作文命题和考生答题实际,以“题意”“中心”和“内容”为重点,全面衡量,综合分等记分。“题意”“中心”“内容”中有两项在上档,同时“情”亦在上档者,可根据文章实际,在上一等中、低档记分。

2.表达部分:以“结构”“语言”为重点,全面衡量。“结构”“语言”中有一项在上等,同时“文体”或“字迹”有一项在上等者,可根据文章实际,在上一等中、低档记分。

3.记分应综合考查内容与表达两部分,一般情况下不跨等记分。

4.“基本符合题意”,表达项最多在一等下限记分,发展等级不能超过15分(总分不超过45分)。

5.“偏离题意”,内容项和表达项均不超过三等记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总分不超过20分)。后三点,如有特例,可集体商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关于基础等级“内容项”的评分说明内容项含“题意”“中心”“内容”“思想”“情感”五点,既要综合判断,又要依据具体命题意图突出评判重点。如对“内容”的判断必须结合“题意”和“中心”,“题意”在第三等次的,“内容”不能再视为“充实”或“较充实”,“中心基本明确”或“不明确”的文章,“内容”也不能视为“充实”。对内容的评判还必须与表达相联系,“内容”是否充实,不光看材料运用的多少,还要看材料的组织是否具有内在逻辑,是否形成有机的整体;“中心”是否明确,也与文章的结构组织密不可分。

(四)关于基础等级“表达项”的评分说明表达项含“文体”“结构”“语言”“字迹”四点,应重点考察“结构”和“语言”。“结构”的判断应重点关注“文脉”是否清晰,语意是否连贯,“结构完整”的文章,必须有清晰的文脉,前后段落必须连接为有机整体。对“语言”的判断应参照文体和表达内容,重点关注表意是否准确,语气是否顺畅,文风是否端正。提倡平实简洁、富于思辨的文体风格。

(五)关于发展等级的评分说明

1.不宜把发展等级分的标准定得过高。应从高中学生实际出发,保证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等级分,有较强写作能力的考生,能得到较高的发展等级分。

2.发展等级分与基础等级分之间应有联系,但不一定是成正比例。在基础等级段得分较低的,在发展等级段可得分较高。但在基础等级段评为四等的,原则上不给发展等级分。在基础等级段评为三等的,发展等级分最多不超过12分。

3.发展等级段16个评分点中,有一点突出可得满分,两点比较突出可得满分,三点达到要求可得满分。其他情况按此标准折算。即只一点比较突出给10分,一点达到要求给6分,两点达到要求给12分。

4.所谓“达到要求”,指基本符合发展等级段评分点的要求。“比较突出”指全面符合某个评分点的要求,“突出”指不仅全面符合某个评分点的要求,而且在某一方面有优异表现。

5.“丰富”之“论据充足”一点,不是指举例很多,因为“论据”不等于事实,它还包括道理,是与对事理的充分论证分不开的。

6.“有文采”之“文句有表现力”,不仅是指排比、反复等句式表现出的“有气势”,而更应理解为文句在内容表现方面的有意蕴或简明精确。

(六)其他“扣分”事项

1.有确凿证据判定考生的文章是按照某一篇文章仿写的,且构思、内容、文字等与仿写的文章有许多相似之处,该文的实际得分,按应得分数的80%执行。

2.无自己的构思立意,仅对作文题目原材料进行简单扩写的作文,基础等级在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3.文章每少50个字扣1分;不足400字的,给一个总分,不再分项分等评分,最多不超过24分,也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照抄试卷中阅读材料的,若照抄部分字数超过全文篇幅80%,总分最多不超过10分;字数占全文篇幅50~80%的,总分不超过24分;低于50%的,根据实际情况在25~42分的范围内记分,个别文句的引用除外。

5.缺少标题,扣2分;只写标题给2分;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