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3年语文科目高考作文题预测大全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最新2023年语文科目高考作文题预测大全

  最新2023年语文科目高考作文题预测大全

  【导语】人们常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高考,其实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作文在高考语文占分高达60,超过了整个语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家不得引起重视,把握每一次写作文的机会。下面要给大家分享的是2023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及范文,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其他同学写的,再来和自己对比一下,找找差距,继续加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說:“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定会对他加以诽谤”。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方)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反方)为题举行一场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辩论词,以一辩的身份进行开篇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很好的辩题,“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直指人性中阴暗灰色的一面,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则直指人性中积极阳光的一面。

  要写好这篇辩论词,必须关注生活,观照社会,体验人情,洞察人性。自古就有“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之辩,而这道辩题无疑是其延伸版。辩论是要以理服人的,有理不在声高,为此,在动笔之前必须把事理理清、捋顺、揣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道辩题也是暗扣时代主旋律的,它昭示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必要性、急迫性。其实,无论是感动中国人物,还是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无一不是“行高于人”的杰出代表。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也产生了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的时代。狄更斯说:“这是一个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只有“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才可能将这个时代推向一个的时代;而“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则必然将这个时代推向一个最坏的时代。前者催人砥砺前行,而后者则带给人警醒反思。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对“非之”的撕破,还是对“仰之”的高扬,都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一种力量,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篇一】高考作文题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有人说,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它培养了一代代“行高”者,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当“仰之”。

  人类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其终结指向是真、善、美,而“仰之”则是提升自身发展力的必然选择。何以言此?因为“行高”者自带能量,而且是满满的正能量,“仰之”则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丰赡而持久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力量。

  “仰之”可以感召人发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行高”者总是带给我们这样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精神抖擞,感召着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新冠肆虐,武汉告急,众人纷纷逃离,但有一位84岁的老人星夜登上了从广州开赴武汉的高铁,他就是钟南山院士,在这根“定海神针”逆行精神的感召下,天使白来了,橄榄绿来了,守护蓝来了,志愿红也来了。他们浇铸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魔爪;他们也汇聚成一抹温暖的色彩,让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又迅速地恢复了生机。

  “仰之”可以引领人发展,“见贤思齐”。人在发展的征程上,方向往往比努力更为重要,而“行高”者就是一座航标,引领着人们从“小我”驶向“大我”。正是在“敦煌守护者”常书鸿等前辈精神的引领下,樊锦诗从未名湖来到了莫高窟,根入石窟蟠,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正是在“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精神的引领下,2023年高考湖南省文科第四名钟芳蓉冲破庸常成功经验,在价值排序中把对民族文化根基的守护放在了比世俗所认为的赚钱、就业、身份、地位更高的位置,坚定地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仰之”可以激励人发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而“行高”者可以不断地激励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的思想更坚定,意志更坚强,脚步更坚实,从而推动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林鸣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为了安装第一节沉管,他96小时没有休息,正是在他这种担“责”不推、担“难”不怯、担“险”不畏精神的激励下,他的团队成员人人都拿出了技术攻关越天堑的勇气,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召开了上千次讨论会,终于攻克了全世界最困难、最复杂的外海沉管建设难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造”的力量。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新时代青年只有敬仰“行高”者,传承并发扬其精神,才能勇立大时代,铁肩担使命。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篇二】高考作文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过,意思是树木如果处于林子中的位置,必然会受到大风的摧残。其实这句话还有后文,它的下半句,真正道尽了人性的真谛。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德行高于众人,那么必然会受到其他人的非议。孔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但这毕竟是圣人的标准。对于大多数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想到的不是见贤思齐,学习对方的优点,而是诽谤他,背后给他穿小鞋。一块美玉,如果自己得不到,宁愿将它毁坏,这就是人性的丑陋心理。

  对于人性,我们无力改变,能做的就是保全自己。如何能避免出现这种局面,我个人认为有两种方法,各位看看有道理吗。

  第一种,学会隐藏自己的实力。在一个团队中,往往是最出风头的人容易受到非议。除非你有绝对的实力,可以不理会他人的看法。否则在此之前,先学会隐藏自己的实力,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厚积薄发。

  三国时期的贾诩,堪称谋士智慧的典范。在投靠曹操之后,贾诩始终低调,不争名夺利,不结交权贵。最终位列三公,在乱世中得以善终。反面例子就是杨修,恃才放旷锋芒毕露,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把小命都丢了。

  第二种,离开当前的环境,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如果你在一个团队中,一直都是最顶尖的人才,那么你要反思,是不是团队实力太差。如果周围的人实力都不如你,你在这个环境中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长此以往,在其他人的影响下,你的层次也会被拉低。

  尝试跳出当前的环境,和优秀的人共处,耳濡目染,学习他们的优点,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同时,当队伍中有比你更优秀的人,你也能免于被众人打压的局面。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仔细斟酌,古人的智慧,确实有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地方。

  【篇三】高考作文题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并非所有人都能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阳光也并不能洒满世间每一个角落。

  如果人人都抱着“见贤思齐焉”的乐观态度,哪会有社会上的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当人们看到身边有人成绩显著、功成名就的时候,正常的心理会是什么?有羡慕,也有嫉妒,更有甚者会萌发出一种恨意,这些人往往会怨天尤人,慨叹自己时运不济,怨恨别人凭什么活得那么光鲜。正是这种阴暗心理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甚至有人为了把德行高于自己的人抹黑、拉下马,不惜使用贬低、非议、诬陷等卑劣手段,彻底暴露了其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

  其次,人的惰性也是导致非议“行高”之人的重要原因。“天不造人上之人,亦不造人下之人。”在有些人看来,人是生而平等的,你“行高”了,岂不就显得我“行低”了?而要让你再次和我处于同等的地位,最省时省力的方法不是我向上爬,而是把你拖下来,而且拖得越低越好,因为到那时我反而有优越感了。人总是有惰性的,正是惰性让有些人选择了用“非之”的态度来对待“行高”之人,而“望人穷”“幸灾乐祸”正是这种惰性心理的集中体现,“丧文化”也正是在这个病态的温床上潜滋暗长出来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孔子那样圣贤,总是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态度。“刷存在感”这种行为可算是司空见惯,这些人往往通过非议他人的过人之处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现在一提到“键盘侠”,大部分人一定都会咬牙切齿,21世纪的一大特点就是即使足不出户,也会被远隔千里的人气得半死。“键盘侠”拉起键盘,认为自己比肩神明。就拿前一阵古天乐事件来说,大家都知道古校长致力于慈善事业多年,捐赠了多所学校,却有键盘侠说他“才”捐了几所学校,我只想问一句:“你配这么说吗?你捐了几所?”这些污名之言真是令人发指。

  请不要去测试人性,因为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为此,行高于人,自有“非之”一众人在,这是必然的。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