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元节的作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描写中元节的作文

弘贤作文网“节日作文,描写中元节的作文【5篇】”相关节日作文作文内容:描写中元节的作文【5篇】

【#节日作文# 导语】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描写中元节的作文》是

©

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描写中元节的作文


  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家乡热闹的中元节了。这一天,可热闹了……


  中元节,俗称“鬼节”。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平安。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发粿、水粿、鸡,特别是我最爱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但我还是很怀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们制作中的乐趣。


  中元节这天晚上吧。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66无虑的童年……


  故乡的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2.描写中元节的作文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___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3.描写中元节的作文


  我今天在日历上注意到了一个从前从未关注的节日——中元节,也就是今天。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


  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节时,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四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节日,近年来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还有几个人记得这个节日?还有几个人会去过这个节日?像中元节一样被人们几乎话遗忘,节日有很多,比如寒食也是这样的,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被我们忘记,这些节日千古流传,我们要一直记着它们,传承下去。


4.描写中元节的作文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


5.描写中元节的作文


  早晨,窗外一阵阵鸭叫声把我从美妙的梦境中拉了出来。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从房间里走向客厅。我习惯性地看了看日历,今天是8月27日,下方注释着“中元节”这几个字,所谓中元节,就是人们农历七月十四杀鸭祭祀祖先的日子。


  “我回来了。”只见妈妈拎着大袋小袋,满载而归,跨进家门。


  “妈妈,您起得真早。”我看着满头大汗的妈妈说,“怎么不叫我一起和您一起去购物呢?”


  “呵呵,等你起来,街上的东西都卖光了。”妈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中元节,购物的人非常多!”


  妈妈买回来的是今天晚餐的主食和用来祭祀祖先的祭品。到了中午,我们全家都忙开了:妈妈杀鸭,外婆煎鱼,我煮猪肉。一个小时后,我把煮熟的菜摆放在一张桌子上,妈妈再摆上五杯酒,两双金筷子,这就是祭品了。最后我跟妈妈把桌子抬起放在阳台,再在后院插上几根香,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就是烧纸钱,外婆拿了一只簸箕和一捆纸钱,一切准备就绪。外婆先从纸堆里抽出一张纸,点燃后,一张放在大门前,再用另一张引火放在簸箕里,待火烧起来后,外婆再慢慢地把一捆纸钱一张一张放在簸箕里,过了一会儿,纸钱烧成了灰,再用“酒”把火给灭掉,外婆就把簸箕拿走倒掉,外婆一边烧纸钱,一边嘴里低声地念着,大概的意思就是希望祖宗保佑我们幸福安康!生活美满!


  傍晚,在外打工的爸爸也急匆匆地赶了回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桌前,享用可口的饭菜,因为我们全家难得能围坐在一起吃一顿晚饭,所以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十分开心,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开心地说:“过中元节,能祭祖,又能吃鸭肉,真好!”外婆不住地点头:“好,现在的生活就是好!”


  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祖先:没有祖先的勤劳,我们也不能过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