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山东文学常识知识点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专升本语文山东文学常识知识点

专升本语文山东文学常识知识点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专升本语文山东文学常识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0、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议论文阅读

1、找准论点

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

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

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3、论证结构:

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5、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

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6、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

(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带着问题读文章

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思考,然后快速读文章,进一步了解这篇文章到底是讲什么的,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第二遍读文章,这遍读就要精读,深入文章,细细的理解每一段甚至每一句的含义。

分析题目

题目其实已经代表了一切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啥,基本上已经知道内容了。读文章之前,一定要看看题目是啥,加深对题目的记忆,再读文章,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出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