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崇洋媚外的作文(合集三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万圣节崇洋媚外的作文(合集三篇)

万圣节崇洋媚外的作文篇1

在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里,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都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万圣节崇洋媚外的作文篇2

很多人认为“崇洋媚外”是一种不爱国的表现,我却不这么认为,你“崇洋媚外”了吗?。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可这远远不够,在21世纪,需要的不是历史,而是科技与发展。而论科技与发展,我们又确实比那些发达国家稍逊一些,如果不向他们学习高科技术,讨教工作经验,我们永远都会是一个落后者。而此时,你不认为,“崇洋媚外”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吗?

如果那些有才之士没有崇拜外国的科技,文化,羡慕国外的发达,又怎能把它化为动力成就中国如今的辉煌呢?

就像大人常常说我们小孩,要跟别人比成绩,必须先羡慕别人的成绩,欣赏别人,才有上进心,迎头赶上,取得自己优异的成绩。我想,这种“崇洋媚外”也是一种需要吧!

如果说“崇洋媚外”是一种不爱国的表现,那么,我想,中国已有三分之二的人“不爱国”啦吧!

就拿我们小孩来说,学习英文算不算“崇洋媚外”呢?有些外语学校还学习日语、俄语、法语等等;还有些大学生出国留学;甚至有些人已拥有绿卡,成为外国华侨,那么这些人,是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定有“不爱国”的嫌疑,即而“杀无赦”呢?

没有!我想,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学习外语是时代的"需求,国际的需要;同样的,出国留学只为学习外国文化,“修成正果”更好地效力于祖国吧!外国华侨居住国外,只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你“崇洋媚外”了吗?。他们都是“崇洋媚外”的,但我相信,他们都是爱国的!

朋友们,让我们“崇洋媚外”吧,让我们把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变得更繁荣、富强!

万圣节崇洋媚外的作文篇3

近年来,中国不少年青人喜欢过西方的节日,情人节、愚人节……过节的方式也是十分西方化,送花、送贺卡、办烛光晚会……

不少老一辈们十分不满这种现象,这是崇洋媚外呀!但就这样全盘否定这一现象,未免有些片面了。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回首中国五千多年历史,“丝绸之路”开通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物质交流,使中国达到全盛。

相反,清朝时期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欧洲大国。因此,中国的发展需要与世界的交流。

而节日,就是交流的一部分。人们对西方节日适当了解,理智庆祝是中国人民思想开放,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一种好现象。

当然,交流是双向的,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文化、节日,我们也应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发扬到全世界。

而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盛,这已不是愿望。

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儿。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被全球各地的人庆祝。在这样的文化交流中,中国具备了“国际范”。

而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我们,在了解西方文化,从中取长补短的同时,更要以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们要熟知中华传统文化,并把它发扬、传播出去。

中国的发展需要这种“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交流,当越来越多的人放下“崇洋媚外”的偏见,接受西方文化,发扬传统文化时,中国会在“国际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