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尊严的名人事迹汇编6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跟尊严的名人事迹汇编6篇

第一篇: 跟尊严的名人事迹

黄忠在三国里亮相的时间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想年轻时可能有点小名气,但确实老了之后跟着刘备后才出名的,特别是定军山一战,斩掉名将夏侯渊威震天下,后来能被刘备封为后将军也可能和这一战有很大的关系。

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株州攸县,即虎纹老家)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裨将军,任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09年,刘备攻打荆州各郡,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地,黄忠投降刘备。公元211年(64岁)黄忠跟随刘备入川,征战益州,表现突出,勇冠三军。平定益州后刘备封其为讨虏将军。公元219年(72岁),刘备进击汉中定军山,黄忠一战斩杀魏国身经百战的.守将夏侯渊,曹军惨败,黄忠自此声名大震。后黄忠升为征西将军。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享年73岁追谥为刚侯。

第二篇: 跟尊严的名人事迹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崔林平时说话不多,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很少在亲友之间走动,特别是成年以后淡泊功名,一时之间没有什么大成就。

为此,亲友们谈起崔林,都会显出一副鄙夷不屑的样子,评价崔林说:“崔林这个人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与崔琰比可是差远了。”

崔琰却有自己的主见,他每次遇到亲友,都对他们说:“我与诸位的看法不同。我以为人的发达有迟有早,我不过早作了几年官罢了,哪里比得上崔林呢?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以他的见识和才干,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崔琰的眼光果然没有错。崔林的才能的确很出众,他从小虽然默默无闻,但一直刻苦学习,注意天下大事的变化,暗中积累了很多的.知识,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成为利国利民的有用之才。不久,崔林的才能被曹操发现了,曹操先是任命崔林为主簿,后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到文帝时,崔林竟官至司空,封为安阳侯,成为魏国的股肱之臣。

第三篇: 跟尊严的名人事迹

一天,阿凡提和儿子骑着驴经过一片空地时,看见一群人在拼命地转着圈。阿凡提觉得非常好玩,便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也试着转了起来。

阿凡提飞快的旋转赢得了一阵喝采。不过他没转几圈;就晕倒在地。一位信徒走过来对他开玩笑说:“阿凡提,请你在转圈时嘴里不断地说着一句话,你就不头晕了。”

“那我说什么好呢?”阿凡提问。

“你就说‘我把驴给你’就行了。”信徒说。

阿凡提站起来顺从地重复着这句话,开始旋转。而且节奏越转越快,一直处于一种近乎于歇斯底里的.昏迷状态,直到他最后失去知觉为止。

到了傍晚,他才醒来,发现信徒和他的毛驴不见了。他冲儿子喊道:“孩子,我们的毛驴呢?你为什么没看住它,你这个没用的家伙!”

“是呀,父亲,有一个人来拉咱们的毛驴时,我跑到您跟前,您却连续不断地喊着‘我把驴给你’,我还以为您就是要把毛驴给他呢!”儿子回答道。

第四篇: 跟尊严的名人事迹

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过着流亡的生活,可以说是颠簸流离,尝尽了苦难。这位在外辗转19年才得以回国,随即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开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岁)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先后投奔了齐、曹、楚、秦等国,有的国君对他礼遇有嘉,有的却是冷言冷语。在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一个国君也居然喜欢看希奇)。前633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前632(65岁)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前628年(69岁)冬天,晋文公逝世。

第五篇: 跟尊严的名人事迹

赫鲁晓夫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自己也知道。临死前他留下遗言要请一个他信得过的艺术家设计他的墓地,这个人就是俄国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

家属们很惊异,这个人曾经受过赫鲁晓夫的压制,被赫鲁晓夫嘲笑他的作品还不如驴尾巴甩的玩意儿。

他儿子找到涅伊兹韦斯内,希望为他父亲设计墓碑。涅伊兹韦斯内并没有拒绝,但提了个条件,必须按他的想法做。

赫鲁晓夫的`墓碑约3米高,由黑白两色的花岗岩组成,几何形状有些错乱感。这样的设计,黑白参半,又有些杂乱。涅伊兹韦斯内解释说,可以理解为生与死,昼与夜,功与过,善于恶。

人们对历史上人物的争议,是因为很多真相人们永远不可能知道,认识有片面性。赫鲁晓夫和涅伊兹韦斯内都是有争议的人物,也许这就是他坚持请这位雕塑家的理由。

第六篇: 跟尊严的名人事迹

苏东坡贬官海南岛时,临行前夕,一位运使官朋友陈强到苏府慰问,看见东坡婢女春娘美如天仙,色心大动。因此向东坡提出以白马换春娘,为此赋诗曰:

不惜霜毛雨雪蹄,等闲哦咐赎蛾眉。

虽无金勒期明月,却有佳人捧玉扈。

苏东坡也认为此去路途遥远,山高水险,蛮烟瘴气,一时怜香惜玉,不忍春娘同去吃苦,也就答应了陈强的`要求。于是和诗一首曰:

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教蹄声在恨中。

只为山行多险阻,敢将红粉换追风。

春娘知道她以身换马的事,非常悲伤,乃口占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哀怨心情。诗曰: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

今日始知人贱畜,此生苟活怨谁嗔?

吟罢,竟以头撞墙而死。苏东坡见此情景,悔恨不已,但已为时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