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的话题作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共享的话题作文

共享的话题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共享的话题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共享的话题作文1

每天上学,我常看到一群群白领,骑着一辆辆“共享单车”,用着一个个“共享充电宝”,路过一家家“共享书店”,成为路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共享时代,已悄然而至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的周末。正当我安逸地享受温暖的被窝时,妈妈走进我的卧室,一把掀起被子,就是当头一吼:“起床!快!我们今天可有好多事要干呢!”我被妈妈拎了起来,极不情愿的起了床,在妈妈的碎碎叨叨下洗漱吃饭,开始了新的一天。

吃完饭,我和妈妈来到了小区门口,只见妈妈拿出手机,打开了一个APP,对着我们家门口的摩拜单车就是一扫。只听“嘀”一声,解锁成功,我和妈妈踏上了车,向目的地“共享书店”进发。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妈妈火急火燎的,拉着我就进了书店,不等我反应过来,她已经穿梭于书架中了。此时的妈妈,像一条灵活的鱼,“往来翕忽”真是为她量身定做的词语。不过一刻多钟的时间,当我刚选好心仪的书籍时,妈妈早已抱着一叠能把她压垮了的教辅书籍向收银台走来。豪气的丢出两三百,无视我悲戚的神色,抱上书,霸气的走了。等我们来到共享单车旁,妈妈才发现手机没电了。“啊呀,我手机电用完了!”妈妈着急的说,“我们怎么回家呀!”这时,自诩“小诸葛”的我不紧不慢的说:“没关系,可以用我的手机登录使用共享充电宝,帮手机充电呀。”妈妈马上就反应了过来,先登录了共享充电宝,给手机充好了电,然后带我骑着共享单车回了家。这时,如果你问我,共享时代的一大特点是什么,我一定会说,是方便快捷,简单实用。

但是,随着一则则新闻的报导,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共享时代所带来的风险与缺点。一位十岁男童在上学的路上骑行共享单车遭遇车祸导致死亡。新闻一出,犹如软毡中的细针,给了不住夸赞共享时代好的人锥心一刺。“清醒、清醒吧!”未满12岁的男孩是如何用上共享单车的?他又是如何上路的?随着报导的'渐渐深入,我们了解到男孩用父母的身份,使用共享单车上下学。尽管共享单车公司很快便推行了实名认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12岁以下儿童不得使用单车的政策。可是,是否还会出现此类“10岁男孩”死于车下?“共享充电宝”等共享时代的新兴产物真的也不会有其他安全风险吗?随着共享时代的到来,我们又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与安全?这十分引人深省。由此,我们也渐渐发现了共享时代的弊端。

快捷,简单,风险,网络安全等等,都是共享时代的代名词。在体验到了它的方便,感受到了它风险以后,我们在准备迎接它的同时,更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因为,一个关于共享的新时代,已悄悄来临

共享的话题作文2

共享经济一词也许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词,在共享这一问题上也许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接受。近来,有多家媒体报道,在公共场所,有相关管理人员对周边单车进行了集中收缴,理由很简单,乱停乱放影响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但同时,有共享单车用户接受在采访时表示,随地还车本来就是共享单车一个最大的卖点,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无停车点,停放就是乱停乱放。这种情况下,用户不得不到相对较远的地方去停车,便利性大大降低。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新事物的超常规发展,往往会暴露基础的薄弱。

媒体近日报道了多起破坏、霸占共享单车的新闻。从“狂飙突进”,到遭遇“倒春寒”,共享单车面临的尴尬警示我们:拥抱共享经济,我们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特别是文化观念上的准备。

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共享是指“使用而非拥有”,是在不改变物品所有权前提下的分享模式,其优点在于使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这种模式与我国当前努力推行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恰相契合。顺应潮流又开风气之先的共享单车,自然而然地受媒体热炒、资本热捧,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新事物的超常规发展,往往会暴露基础的薄弱。共享单车频遭霸占、破坏的事实,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首先,共享单车面临着制度支撑不足的尴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共享单车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内外部的制度支撑。从企业来说,共享单车运营公司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比如,建立诚信用车的奖励机制和不当用车、无序停车的惩罚机制。从政府部门来说,对于适应发展趋势的新形式、新业态,应该扶持与规范并重,主动介入,制定规则,加强监管。对于扰乱道路秩序和城市管理秩序的乱停乱放问题,一方面要兼顾便民和城市管理两个方面利益,提供单车停放区域,另一方面,对于故意毁坏、窃取单车的行为,也要依法处罚,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放大警示效应。客观说,从媒体反映情况来看,这两方面做得都不够。

其次,共享单车面临着观念文化基础不牢的尴尬。大爷大妈将共享单车圈起来收看管费,孩子肆意破坏单车,这可能不单单是个别人私德缺失、私欲作祟的问题,而是反映出我们在公民素养和公德教育上还有薄弱环节。共享是“使用而非拥有”,共享的'前提是对他人权利的承认和尊重。权利意识和诚信意识,是共享经济得以充分发展的观念根基,法治文化和诚信文化是共享经济繁荣发展的文化土壤。如果忽视了思想文化的土壤培育,共享经济的发展就会成为沙上建塔,共享单车的单兵推进就会夭折。这才是应对共享单车发展难题最需要直面的问题。

面对突出的新问题,不仅仅是提供国民个人素质这么简单,更关注到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等其他方面。今日关注的重点不仅仅只是共享单车这一新事物,日后与共享经济相关的其他新事物都会层出不穷。

我们期待中国未来的共享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