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司札吏文言文翻译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聊斋志异司札吏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游击官某,妻妾甚多。最讳其小字[1],呼年曰岁,生曰硬,马曰大驴; 又讳败曰胜,安为放,虽简札往来,不甚避忌,而家人道之,则怒。一日, 司札吏白事[2],误犯;大怒,以研击之[3],立毙。三日后,醉卧,见吏持 刺入[4],问:“何为?”曰:“‘马子安’来拜。”忽悟其鬼,急起,拔刀挥之。吏微笑,掷刺几上,泯然而没。取刺视之,书云:“岁家眷硬大驴子放胜[5]。”暴谬之夫,为鬼揶揄,可笑甚已!

牛首山僧[6],自名铁汉,又名铁屎。有诗四十首,见者无不绝倒。自镂印章二:一曰“混帐行子”,一曰“老实泼皮”。秀水王司直梓其诗[7],名曰“牛山四十屁”。款云:“混帐行子、老实泼皮放。”不必读其诗,标名已足解颐[8]。

翻译

某游击官,妻妾很多。最忌别人提他的小名。不光名字,还有别的好多忌讳。“年”讳作“岁”,“生”喊作“硬”,“马”叫作“大驴”,还忌讳“败”字,叫做“胜”,“安”叫做“放”。虽然在公文书信来往中,不怎么避忌,但家里的人如犯了忌,他便要发怒。一天,司札吏禀报公事时,误犯了忌讳,游击官大发雷霆,飞过石砚来,将他砸死了。三天后,游击官喝醉了酒卧在床上,忽见司札吏拿着一个名帖走进来,便问:“什么事?”司札吏禀报说:“‘马子安’来拜。”游击官忽然醒悟是鬼,急忙跃起,拔刀砍去。司札吏微微一笑,将名帖掷到案几上,忽然不见了人影。游击官取过名帖来看看,见上面写着“岁家眷硬大驴子放胜”几个字。残暴荒谬的武夫,竟遭鬼揶揄嘲讽,太可笑了。

牛首山有一个僧人,自己起名叫“铁汉”,又名“铁屎”。有诗四十首,见过他的诗的人无不笑得前仰后合,秀水王司直将他的诗刊行,题名作“牛山四十屁”,署名“混帐行子、老实泼皮放”。不必看他的诗,光看这书名就足以让人开颜而笑了。

注释

[1]最讳其小字: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最讳某小字”。其,指游击官某的妻妾。

[2]司札吏:主管书信文墨的胥吏。

[3]研:同“砚”。

[4]刺:名帖。

[5]“岁家眷硬大驴子放胜”:这是避某所讳而写的一份拜帖。正确的写法是“年家眷生马子安拜”。科举时代同年登科者,互称“年家”。旧时, 两家姻亲,对幼辈自称为“眷生”。胜,山东土俗称驴马阳物为“胜”。

[6]牛首山:疑为牛头山,山在江苏省江宁县西南,南京附近。

[7]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县。

[8]解颐:开颜欢笑。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