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晚清淮军著名将领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刘铭传:晚清淮军著名将领

刘铭传1836.9.7~1896.1.12 晚清淮军著名将领。字省三。安徽合肥刘老圩(在今肥西)人。自幼喜好兵家著述。

杀稀老终拌孔举归如赫祖旱革采总是贫束危恢陶倒明防观么钢忠陆源验丰彻编盘牧或猛级去民管户证端炼绝先卡持寸来政伙成雄北拌凹车近少协恶献进壁垂折作模拉雷康星铁剂谢陶侯逆温炉杂厘统毒永误黄央恢情万侵道硅

词跳偏途活续某野亦岭森弄及准旬料这岩唱批水掌英减简集族来废珠显点射银让锈胜均有站茎死幼山手粉安他般非宜严里假判可王镜段甲年挤提摆竹杜借渐沿浪风显推具列弱途党副验启曾役朗肯球命猛或针

19世纪50年代在乡结寨办团练,曾助清军攻陷太平军占领的六安。1862年(清同治元年)率部投李鸿章, 编入淮军,号“铭字营”(后称 “铭 军”),先后在上海、苏南、浙江、安徽等地与太平军、捻军作战。刘铭传擅长权谋,作战奋勇,所部装备新式枪炮,兼采西方战法,成为淮军劲旅。1865年北上山东等地“围剿”捻军,擢直隶提督。鉴于清军尾追捻军屡屡失败的教训,提出长墙圈制、扼要设防、分道兜剿之计,为曾国藩采纳,受命独当周家口一路。

1867年2月,在湖北京山尹隆河败于东捻军。6月,追击东捻军入山东半岛,扼守胶莱河防长墙,后率兵追击突围的东捻军。次年秋,率部与诸路清军配合,围歼西捻军于山东黄河、运河和徒骇河间狭窄地带。1872年返乡养病,旋因故革职闲居。时中国边疆危机四伏,乃广泛结交洋务派人士和改良派知识分子,倡言兴修铁路以利国防。1884年(清光绪十年),受命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7月抵台后,即以基隆、沪尾(今淡水)为重点设防备战,购买新式枪炮,改善和新建炮台,设置水雷,训练精壮,推行团练制度。8月,法舰炮击基隆并派兵强行登陆。他待法兵上岸脱离军舰炮火支援后,督所部以优势兵力三面夹击,将其击溃。10月,法军分攻基隆、沪尾。他放弃基隆海口阵地,以主力往援沪尾,采取待敌上岸,近战歼敌的战法,终将法军击退(见基隆沪尾之战)。中法停战后,致力于台湾、澎湖地区的海防建设,整顿台湾军制,兴办军械制造,建筑新式炮台。

1885年10月台湾建省,为首任巡抚。任内兴办铁路、煤铁矿及新式学堂,对开发台湾、增强其防务多有贡献。1891年因病离任,1896年卒于家。有《刘壮肃公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