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字高考满分作文,阅卷组长写了2000字注释才看懂,此牛人是谁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755字高考满分作文,阅卷组长写了2000字注释才看懂,此牛人是谁

时至今日,笔者都还记得当年我们语文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相信不少朋友读书的时候都听过类似的话,作文,无疑是语文考试中的重中之重。

10年前的高考中,一篇文言文作文横空出世,全文共755个字,全部由骈体古文组成,当初阅卷老师在看到这份试卷时,大吃一惊,立刻把该卷交给了专家组,时任南京市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拿到了这份试卷,快速看完了全篇文章,竟然发现里面有30多个字他都不认识,当即决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经过查阅资料,吴新江成功把这篇作文给“翻译”了出来,该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21世纪环境破坏之严重,故而幻想能够回到农耕时代,是一篇非常有思想的作文。别看原文不过755个字,当初吴新江为了把它完美还原,光是注释就写了4页纸,字数达到2000余字。

看完译文后,在场专家们一致同意,给它打出满分。其中一位专家更是直言道:“这位作者,直接去读古文献硕士都没有问题。”此事一经曝光,引发网络热议,那么这篇难倒专家的“旷世奇作”,究竟出自谁手?

他叫王云飞,是如皋中学的学生,他在古文方面的造诣得益于他的母亲,在他牙牙学语的时候,母亲便经常给他念古典诗词,耳濡目染之下,王云飞从小就爱上了我国的古典诗词,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自然不成问题。

在此后的日子里,王云飞一直坚持阅读古典诗词,当其他孩子都在看童话故事、漫画书时,王云飞已经开始看《史记》了,那时候很多字他都不认识,很多句子也读不懂,王云飞便买来古汉语字典,一个一个查,一句一句翻译。

等到初中,学校正式教授文言文,同班同学都还在“头脑发晕”的时候,王云飞却早已轻松掌握了它们,即使后来到了高中,学业繁忙,王云飞仍然没有放弃研究古籍,课余时间几乎都花在这上面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因为日复一日把心思花在这上面,王云飞才能在高考现场轻松完成一篇高质量的骈体古文作文,如此坚持,真是令人敬佩。

得知“古文奇才”的真实身份后,无数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其中还包括北京大学的老师,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王云飞直接拒绝了北大的邀请,他诚实地表示,他之前已经收到了东南大学的邀请,并且已经同意加入东南大学,做人一定要讲诚信,所以他不能去北大。

其实还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那就是这位“古文奇才”并没有选择文科,而是成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员,王云飞表示,读古籍是他的兴趣爱好,但他的梦想是产业报国,所以一定要学习工科。笔者相信,如此有目标和梦想的小伙子,无论选择什么,都能做好,你们觉得呢?